刘利香 高云 张培霞
艾滋病哨点监测是指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连续收集特定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行为特征及相关信息, 为分析当地艾滋病流行趋势、评价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效果提供依据[1]。为做好哨点监测工作, 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本区对403名哨点监测吸毒人群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 2012年包头市昆区哨点监测吸毒人群。
1.2 方法 收集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 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询问吸毒方式, 最近一年是否有多性伴行为,商业性伴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将调查资料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
1.3 检测方法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 每人采静脉血5 ml, 分离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快速试验(RPR)。
2.1 人口学特征
2.1.1 年龄20岁以下43人占总人群10.67%, 21~30岁95人占23.57%, 31~40岁102人占25.31%, 41~50岁139人占34.49%, 51岁以上24人占5.96%。
2.1.2 此次监测人群全为男性。
2.1.3 婚姻状况 未婚161人占39.95%, 在婚159人占39.45%, 离异或丧偶83人占20.60%。
2.1.4 文化程度 文盲47人占11.66%, 小学110人占27.30%,初中183人占45.41%, 高中或中专54人占13.40%, 大专及以上9人占2.03%。
2.2 吸毒行为、性行为 调查403名人员中, 注射吸毒233人占57.82%, 注射吸毒者中有共针史53人占22.75%。最近一年发生多性行为的吸毒人员63人占15.63%, 并且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占34.58%。
2.3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对403名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8个问题中答对6个以上的吸毒人员251人, 知晓率为62.28%, 详细调查结果见表1。
2.4 行为干预服务情况 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服务的吸毒人员93人占23.08%。
2.5 血清学情况 HIV抗体阳性2例, 阳性率0.50%, 梅毒阳性8例, 阳性率为1.99%, 丙肝阳性105例阳性率为26.05%。
表1 2012年403份调查问卷的答题情况汇总表
2012年本区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显示, 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处于低水平, 但吸毒人群中存在的高危因素是不容乐观的。吸毒人群中文化程度普遍低, 艾滋病防范意识差,而且吸毒人群多以青壮年为主, 处于性活跃期。他们通常除了具有共用注射器的高危行为以外, 还具有多性伴和不安全性行为等, 从而使艾滋病通过性途径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2]。这次调查的吸毒人群中梅毒、丙肝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吸毒人群严重的丙肝感染现状应该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因此仍需对吸毒人群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①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干预活动, 有助于改变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的危险行为[3]。②加强吸毒人员安全性行为的干预措施。提高吸毒人群的性行为安全意识, 增加安全套的使用频率。③开展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
[1]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操作手册, 2009.
[2]汤后林, 吕繁.桥梁人群在艾滋病病毒传播中的作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28(2):192-194.
[3]陈良宽, 李文杰, 麦荣建, 等.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干预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评价.中国热带医学, 2007, 7(11):2138-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