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角色的转换

2013-04-29 21:43谢米生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转换角色定位

谢米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育应以培养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标。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健体”。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有新的认识,进行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角色转换。当下的教师应该是新理论下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者,是社会情况的研究者。

[关键词]教师;角色;定位;转换

教育的现代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职能和作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些都要求现代的教师应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素质。

一、教师是新理念下知识的传递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标准,学生的优劣最终要到教师那里得到论证,似乎一切问题都要在教师那里得到解决,教师决不能“不会”。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师与学生合作关系,忽视了教师的生命价值与需要,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也忽视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可能面临新问题,新情境,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在新情境中,教师不能像以前那样以权威的姿态出现,作为一切问题的终结者存在。教师要基于对话,明确学生面临新问题的理解程度和反应。对话成了教师角色成立的必要条件。多少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这种传统的教学,教师唯一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当然,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在新的理念下也是不能被淘汰的,新现念下所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它应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理念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化。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新教育理念要求人们不要把教师视为定性东西的传声筒,照章行事的顺从者,而应把教师看做发掘资源的向导,思想和技术咨询的指导者。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来提升学生的智力和道德水平,而不是征服学生,维持秩序,也不是频繁过多地强调、判断,禁锢学生的思想,做好单线的知识传递运动,而是努力做好学生学习的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任务,建立一个学生接纳的、支持的课堂气氛。教师对待即将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要急于把结果暴露给学生,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究结果,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那么如何扮演促进者的角色?一是要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信息,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当代许多课程与教学的理论都主张要从学的经验出发,新的课程改革也反映了当代的教学的思想。因此,建构主义理论构成了新课程教师角色行为的一个因变条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通过自身的经验主体建构的,教学应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复制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一理论对教师的角色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在教师活动的目的上,由向学生灌输知识技能体系转变为帮助学生对新的信息重组、创造,生成新的意义。教师角色的表现也发生了变化,最初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而建构主义主张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监测学生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应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做好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学的多样性和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只是一个执行者,在这种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即需要教师创造某种特定的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表达自身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必须是个专业人员。教师通过系统的、持之以恒的理论与实践训练,从而培养较强的专业能力。

三、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者

长期以来,人们对合格教师评价的标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师德,二是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只要教师品德高尚,热爱学生,又有丰富的知识,就是位好教师,如果依旧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教师,那么教师很难承担起为学生心理健康起积极示范作用的重担。因为教师能够用良好的心态,健康的情绪影响学生。教师从事的是塑造人的心灵、改善人态度、培养人友善、教导人追求美好、感化人富有人情味的职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注重心理保健,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培养健康的人格,优化整体素质,帮助学生成长得更好、更强。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最大量的工作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绩;培养高尚的情感和情操,培养乐观开朗、团结友爱、勇敢坚强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更优秀。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青春期对学习能力影响;情绪、情感生活、学习动机、家庭环境对学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心理教育中,教师应将全体学生作为对象,帮助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树立起明确的“心理健康意识”,让学生学会怎样调整自己,并恰当地运用心理学知识,成功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在人际交往中使自己的心态保持正常平衡,使情绪、需要、认知保持一种稳定状态,并表现出一个真实、自我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再是学校教育可有可无的工作,它应该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是,作为一个教育群体中的一员,教师同样也要保持一个稳定成熟的健康心态和人格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为教师时刻在体现教育的主导作用,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只有教师本身在教育活动中以积极、愉快的态度创造自己的精神生命,才能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培养出千百万个鲜活的独具个性的富有潜力的身心健康的生命。

四、教师是社会情况的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教师通常是问题的第一个遇到者,也可以成为问题的第一个解决者。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主要有四种方式的选择:第一种是“课题研究”。教师像理论工作者那样,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经过论证和规划,实施规划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第二种是“移植研究”。指教师运用别人的经验到自己的教育实践研究,教师可以借鉴经验或理论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第三种是“教例研究”。教师首先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的全过程写成“教例”,然后研究和分析教例,最后取得新的发现或概括出新的结论;第四种是“合作研究”。指教师以研究主体的身份与理论工作者合作的研究。教师与理论工作者的关系,不是传统上的“被指导与指导”的关系,不是一种“你说我做”的关系,而是一种“互补合作”的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成为研究者,实际上就是要成为行动研究者。行动研究是一种在教师实际生活环境中进行,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研究。传统视野中的研究由于总是追求真理知识的增加,所以研究者不论是采取思辩还是实证的方式,最后都以“旁观者”的姿态出现,以实现研究的“客观”“科学”。这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是有明显局限的,因为问题总是在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中完成。因而,现代教师应该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养,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素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具有科学的文化素养“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教育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智力源的开发者”“未来生活的设计者”“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傅道春,徐长江主编.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宋广文,苗洪霞.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田[J].教育研究,20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4]霍力岩.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田[J].教育研究,2001,(7).

责任编辑 沁 砚

猜你喜欢
转换角色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关于动画人物角色设定中的服饰设计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