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刚淮
参加一个学校管理交流会,无意听说一个新名词“微研”,很是好奇。仔细打听,才知道是本市邻区一所Q校的发明成果。Q校这两年发展很快,师生成果丰硕,学校知名度提升很快,据说每年开学都有很多学生家长找关系想进这所学校而常不能。既然该校的“微研”被人称颂,莫非学校发展与之有某种关联?恰巧有机会去该校,观摩到了他们的“微研”。
说是“微研”,其实类似于一种教研活动,不过他们更喜欢叫作教育成果博览会。走进Q校的教育博览会现场,一个圆形的会议室,教师们围坐在一起,每位教师需要登台展示和推介自己的教研成果,时间要求不超过5分钟。教研成果比较特别,就是在教育教学中曾经做过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的一些金点子、好创意或者好习惯,要求具有推广价值。博览会要进行评奖,由所有参会代表无记名投票,每人将自己手中的10张选票投进对自己启发最深的教师名下的信箱里。据说,这个学校已经连续举行了三次博览会,每学期一次,效果非常好。
聆听成果介绍,还真是拍案叫绝。一位W老师介绍她的“商品拍卖会”。她说,作为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免不了要进行常规积分。可是,这些常规积分有什么用?有些老师说跟期末评优挂钩。可是一个分数要等一个学期,小学生哪有那样的耐性。因此,有些学生便会懈怠,常规积分也就形同虚设。怎样才能让平时的常规积分发挥作用呢?她发明了商品拍卖会,每个星期(或每两个星期)举行一次。商品拍卖会的凭证就是各人的常规积分,商品是老师提供的小奖励,如小红花、小红旗、作业本、印章等,有时她也买一些小文具甚至糖果奖励给学生。学生非常感兴趣,每次拍卖会都是热情高涨,因此她的班级管理是全年级最出色的,甚至课堂教学效果也算是最好的,因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Y是位数学教师,他的教学成绩名列前茅,每次测试都超过平行班级好几分甚至十多分,关键是他即使带一个基础不太好的班级,也能在一两个学期内迅速赶超,成为年级的佼佼者。因此,他的成果介绍便格外引人注意。他说:“我发现,学生在考试时,很多题目都会做,但常常会做错,不是计算错误就是审题出错。真正属于不懂不会做的非常少。所以,我就尝试实验,在每节课前都安排1分钟口算练习,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口算本,1分钟完成一竖列,然后组长批改。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长期坚持,学生计算的精准度提高了,这对他们后面的计算能力、审题能力的提升都有好处。”谜底揭开,掌声雷动。
S是位体育教师,他带来的一项成果竟然只是一句话。他说:“每天做早操,学生踏步都不按音乐节奏来,我们每次都反复强调提醒,但是,学生很少能坚持按节奏踏步的。为此,领导批评过我几次,说我们体育教学有问题。我仔细观察发现,学生不按节奏踏步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想到要按节奏走,二是不知道如何找节奏。有一次操前踏步时,我有意说:‘有些同学很厉害,能听懂音乐按节奏踏步,非常棒。学生一愣,随即把脚步调整过来,很快就合上音乐节奏了。我连忙追加表扬,评点了做得好的有哪些班级,全校学生的脚步刹那间整齐划一,队伍行进都一个步调。踏着节奏进场的效果空前之好。都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居然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金钥匙。此后,每次做操我都激励学生‘某某同学真棒,能找准节奏踏步‘某某同学乐感真强,踏步多有节奏,学生渐渐成为习惯。”
B是位德育主任,他也介绍了自己的一项成果:“开学不久,学校水池上一个水龙头不知被谁扭下了,这让人很生气,估计是某某班的学生做的,但是到处调查也没有蛛丝马迹,两天了也没进展。后来,我看到该班的几个调皮的同学,灵机一动,跟他们说:‘我有个难题,需要你们帮忙解决。结果不到半天时间,他们就带了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找我。那学生承认是他干的事,两天前他上完体育课去洗手,用力过大扭坏了水龙头,因为怕老师批评,连忙跑走了。这个事情倒不是什么大事,关键是发现了一个奥秘,教育和管理中的不少问题按照传统的思维,或者仅仅依靠管理者的力量,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而相信学生,借助学生的力量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特地发展了很多德育志愿者,帮我发现和管理学校中的德育问题。”B老师颇为得意地说。
听惯了专家教授们的宏言阔论,跪拜多了也便腻烦了,乍听这些朴素生动的故事,不自觉地怦然心动。倒不是说专家教授名师大家们讲得不对不好,而是相对于他们的宏大叙事,对于一线的教师们来说,微观表述来得更加亲切温情,触手可及。你看,那班主任的“商品拍卖会”、数学教师的一分钟口算、体育教师的金钥匙、德育主任的思维转身,都是何等的细微如太息,但使用起来却如邻家的农具一般顺手自如。教育是实践的艺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发现,现时的教育不缺少理念,而是缺少行动,不是缺少宏大的原理,而是在理念与实践之间,需要行动智慧。教师们的金点子好创意,其实就是实践智慧的结晶。好点子很多,创意也很多,然而,这些金点子好创意却常常是沉睡在民间的。有些教师有好的做法,由于未得到他人的发现发掘,便只存在于教师个体的经验里,甚至连一些“官方”的班主任经验研讨会、教研会上也常常因为要介绍更“高深”“重要”的理论性经验,而没有一席之地,仅仅在极小的班级、课堂范围内发挥作用。因为小而被忽略,这是很可惜的。然而,对于真正的教育科学来说,却不因为它并非来自“名门”而拒之门外,恰恰是越真实有效才是越科学的,越细微生动才是越本真的。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有意去发现挖掘教师教育中的点滴智慧,搭建平台让教师的教育经验得以推广,提供机会让教师们的教育艺术开花结果,这应该纳入新时期学校管理者的必修课程中去。
Q校类似的教育创新成果还有很多,几乎每一个都那么出其不意却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大开眼界,目不暇接。事后与校长交谈,这属于怎样的一个活动。校长说:“微研!微型研究呀。”校长的话很容易让人想到当前流行的微博、微型课题、微型讲座,甚至也有地方和学校进行微课研究的,就是针对一两个知识点进行设计,巧妙解决。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企业因为某个部件不合格而导致整个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企业声誉下降效益受损。细究起来,我们现时教育的粗放比起企业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物化教育的浓重印记。君不见校园里纸屑纷飞,墙壁上斑痕累累,君不见教室里教师语言粗粝,学生言行放肆;君不见学校管理制度虚设,职责不明执行不力。诸如此类,问题堆积则可能积重难返,千里之堤足以毁于一旦。纵观许多学校和教师的成败,我们发现,教育的问题源于管理,教师的问题源于校长。都如Q校这样从细节入手,以“微研”开展行动研究,则问题再大也能解决,问题再多也会清除。
观摩结束,我们随意问校长:“别的学校说起研究都是搞课题,动辄有论文有成果,你们搞这样的研究会收获什么呢?”“收获?可多着呢。我们这个教育成果博览会不是摆饰样品,而是教育经验交流。老师们学到了别人的经验,拿回去就可以用,学到了好的教学方法,回去在自己的课堂上便能推广,到班级里就能推行,教学效益管理效益立竿见影。产销研结合,这样的成果转化才是最快最有效的呀。比你说的那些课题成果价值不知要高多少倍呢。只是——没有课题,没有论文获奖。”Q校的校长是个爽朗的人,都说到点子上了。我不得不认同他的观点。
“微研”,从教研活动中脱胎而出,形成一个全校性的集体行动,上升到一种学术性的成果高度,却是那样的朴素真实,抵及真理,而真理本就是朴实的。这“微研”看似微不足道,却颇具深度,针砭时弊,直入关键。这“微研”便不再是微言,而具有深意。微言大义,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