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积极学习

2013-04-29 17:47:32赵莉
新校园·中旬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引导

赵莉

摘 要:社会在发展,规则在改变,学校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家庭教育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于家长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给孩子更有效的教育。

关键词:引导;积极学习;观察兴趣;动手能力

一、玩出聪明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最佳的载体。

1.识字小世界

家长可以把印有各种名称和拼音的粘纸贴在房间相应的物品上,在日常生活中随意地让孩子认读,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就熟悉了这些东西的读音和字形。过一段时间,家长可以故意贴错,张冠李戴,请孩子找出错处,给予奖励。

2.戏剧小演员

听过或看过有趣的故事书或电影后,家长可以选择其中的情节,与孩子一起表演,角色不够分配时,就用玩偶顶替,对着大镜子演出。如《小红帽》《拔萝卜》等,都可以进行表演。还可以全家人一起表演。这种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还可以互换角色再表演一遍。比如:想纠正孩子平时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就扮演孩子,让孩子扮演家长。这样的表演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3.在想象中旅行

晚上临睡之前,家长可以让孩子躺在床上回忆当天出游所发生的事情,包括时间、地点、天气、路线、看到的东西、碰到的有趣的事情等,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建筑游戏

家长可以利用家中一切物品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可以建楼房、修塔、架桥、筑城等。家长也可以让孩子以图画中的建筑物为蓝图,鼓励他们积极动脑,有创意地搭建积木。比如:有一次,我在做饭时看见孩子用软包装牛奶盒搭建起各种各样的建筑物,我及时地表扬了他。这样的游戏能帮助孩子建立空间意识。

二、培养观察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比如:在孩子吃苹果时,家长可以先让孩子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最后再让他吃。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活动,孩子认识了苹果的外形特征和用途,这就是观察。

儿童有好动、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周围世界有强烈的探究愿望。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不必急于回答,而要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并从中指导,帮助他们去寻找答案,从而帮助孩子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向孩子提出有关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和数的一些问题。比如:孩子和爸爸在大露台上看月亮一个月的变化,孩子会说有时像镰刀,有时像小船。当孩子对观察周围世界表现出兴趣后,家长一定要积极引导。

我给孩子买了一本书叫《视觉发现》,这是美国著名摄影师沃尔特维克和儿童观察专家联手打造的,是对观察的极限挑战。其中的每一张图都拍摄得很精美,并在图中设定物品让孩子去寻找宝物,锻炼孩子的观察和反应能力以及受到挫折时的意志品质。

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1.家长和孩子一起游戏

让孩子在“做”中学,参与操作活动,加强手指活动,训练手的动作,培养动手能力,是孩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源泉。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以下活动:

(1)捡东西、捏东西、撕废纸、把东西放在小瓶子里、穿珠子、玩沙子等。这是训练手指功能的活动。

(2)画图、上色、拼图和剪纸,这些手工劳动需要孩子脑、眼和手的协同配合,是发展和锻炼手的动作的好办法。比如:我给孩子买了一本书《开发潜能》,其中有绘画手工。手是第二大脑,折、剪、手工制作不仅有趣,更能激发大脑思维活动,均衡开发左右脑,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在日常生活中,凡孩子能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同时,家长要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孩子学习劳动技能,并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3.家长要多鼓励孩子

家长要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时时告诉孩子“他能行”,凡事让孩子努力试一试,然后再给予其最低限度的帮助。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随意干涉他们。家长还要多请教孩子简单的问题,启发他们主动思考,并随时鼓其探索的冲动和点滴进步,给予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总之,在学习上,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还不如从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上实施教育,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最终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而非教育内容本身。我在努力做好本职教育工作的同时,并没有放松自己在学前教学科研上的不断进取,期待自己以后能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引导
浅谈利用布艺手偶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
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培养探究
幼师手工课教学和动手能力实践探究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25:54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
新闻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16:36
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