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13-04-29 12:41陈宾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所学素质教育主体

陈宾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的实施,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发展。以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提上日程并逐渐全面展开。笔者执教几年来,不断探索如何将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现谈几点认识。

一、将对语文的认识进行外延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总称,很多人却只是单纯将语文作为一门教授学科,没有深刻理解和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时只是认定课堂45分钟,甚至在课堂教学时仍是从复习上节内容到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总结,最后布置作业这一机械重复,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缺乏激情和动力,学生没有新鲜感和学习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成效甚微。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式各样的信息传播方式令人目不暇接。学生接触到各种信息,开拓了自己的眼界,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外界事物的独特认识,已不再满足于教师单纯且单调的知识灌输。

所以,现今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力求创新,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将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逐步变为引导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做到事半功倍。

语文本就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其他各类学科知识的基础,人们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类学科的认知都必须建立在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之上,否则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便无从谈起。语文同样担负着引导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操的重任,只有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将语文与生活实践融为一体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也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创造。”语文学习并不只是一味地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学会思考方法之后去勇于实践,与现实生活相衔接并应用。只有能自己应用所学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自己的知识。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学生学会了怎样思考解决问题。课堂仅仅是教会了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能否应用到生活中仅凭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更能应用所学知识的大舞台。语文本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融入生活。我便经常组织学生走上街头,通过观看各种商店名称,各类广告词语,启发学生找出错别字、病句,认识各种修辞方法,阐发对古文、诗词的应用理解,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运用所学知识。

三、将学生的知识展现出来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功,也是学好语文的根本,这便要求教师教育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运用各种方式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不吝夸奖是一个促进学习、激励学习的方法,运用得当,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语文教学既是基础学科,也是深奥学科。教学模式更应日渐更新,不断完善。教师应紧抓住学生素质教育这一重点,才能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所学素质教育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