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命题有效引领

2013-04-29 00:44:03施海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引领命题兴趣

施海娟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题目的训练来巩固学过的内容,反馈课堂学习的效果,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后数学的思维参与度. 而题目的选择和定制的关键是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能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数学题目的命制一定要起到一个有效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命题;引领;兴趣;方法;技能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要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但是绝对不能用考试来验证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有效、适量的题目训练却可以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和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命制独特有效的题目来引领学生的学习. 那么如何才能用题目来真正引领学生多维目标的全面达成呢?其关键在于老师的命题之中.

虽然在命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所有的命题通过考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题目来引领学生,命制的题目同样可以成为学生的课堂练习、课后巩固等. 所以我们所命制的题目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有效的引领效果,因此,在我们的命题过程中就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引领兴趣激发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出發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命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杜绝难题、偏题. 数学题目命制好之后,提供给学生进行训练,那么这个训练是为了有效地巩固学生学习的内容,如果这时我们出一些难题或者偏题,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不仅会花费大量时间,而且会让学生迷失学习的方向,感觉到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并不能解决课后的习题,从而让学生产生错误观点:小学数学是很难的,以后中学、大学的数学会更难. 这容易让学生对以后阶段的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对整个学习失去信心.

2. 层次螺旋上升. 所命制题目的训练内容,要满足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的内心需求,要适应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的能力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平均正确率也要达90%以上,整体难度递增性要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 因此,拓展性题目应控制在10%以内,而且要呈现环比加深的趋势. 只有这样的训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巩固原有的知识与技能,适当提升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适度习题训练的学习兴趣,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要能有效巩固相应知识点,提升对知识点的应用,更要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信心.

3. 分层科学评价. 在命制题目的过程中,我们给学生的评价是等级型而不是分值型的,在给学生等级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只参考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正确率,还要结合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书写的规范性和可行性,以及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学生原有的数学思维基础和思维能力来评定,真正做到科学隐性分层,有效激励评价,从而满足每个小学生的内心需求,真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参与度.

4. 符合学生心理. 在命制题目的过程中,我们要在题目中设计相关情景或插图,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这些数学题目所伴随的情景或者图片,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童话般的题目中学习和解题,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成功和智慧. 比如下面一道情景题:

灰太狼想去羊村吃羊,但是羊村上装了一个密码门,密码门的电子屏幕上呈现一道数学题,答案就是密码,题目是:有40只羊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的羊的只数相等,每条边上羊的只数即为大门的密码?灰太狼立刻输入“10”,只见密码门中立刻出现“密码错误”,并飞出一个大铁拳把灰太狼给打飞了,请你说说,灰太狼的密码为什么错误?

这样类似的题目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兴趣很快被激发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烈,而这些有趣的素材来自于教师平时的积累,教师要有意识地沿着学生的兴趣去收集、整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命制,满足学生的童趣需求.

其次,引领方法积累

2011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将课程目标的“双基”修改为“四基”,但是无论是“双基”还是“四基”,都包括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因此在命题的过程中,我们仍然要注重学生基本知识的长期有效的科学积累.

在这个方面,命题过程中要注重题目内容的严密性,解决方法的科学性,指导性质的引领性. 并通过学生的解题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的解题思维方式,激发相应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方法的不断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为学生后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的方法引领.

在义务教育阶段,把数学分成“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大块,而在命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有效整合的意识,通过整合,把相应可以触类旁通的知识与技能融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将相应的方法渗透到所命制的题目之中,并系统地帮助学生进行积累. 比如在达成“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目标时,我们在命题时就应该给学生多展示一些实物的照片、直观图,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观察来获取知识. 在课堂中,我们命制的例题也同样要有让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甚至我们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相应的实物或模型来建立正确的辨认方法. 让学生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积累方法、提升能力. 再比如学生在学习《位置和方向》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在命制题目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在给定一个方向后迅速判断出其他三个方向;获取正确快捷的方法以后,再训练学生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接下来在命题过程中就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的能力,即能正确熟练地判断地图中的方向. 这样我们命制的题目中就要体现出这一点,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项基本技能和判断方向的方法.

再次,引领技能提升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直接影响着学生后阶段的学习兴趣,并直接服务于高一阶段数学学习的发展. 小学生的基本技能包括两大方面,第一是基本数学工具、数学方法的实际应用和操作,第二是数学思维方法的灵活应用和提升. 而这些技能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依托于我们的命题,通过巧妙的命制例题来引导学生们逐渐提升相关数学技能,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巩固提升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 通过命制课后训练题目来让学生对相应技能得到巩固和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出的信息再作调成和命制,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促使课程目标中“四基”的有效达成. 要让学生熟悉常见的基本技能如数学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如在角度的度量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正确使用量角器去测量角度的大小,还要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训练和使用,学会用一副三角板来绘制特殊的角度,真正提升学生对角度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升学生对三角板、量角器的使用技能. 我们命制的题目不仅仅在课堂中去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中去完成,带上我们的测量工具,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去量一量,比一比角度的大小,感受不同角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提升学生“用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升数学的价值性、工具性.

小学数学学习的思想就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另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小学的数学学习是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形成的一个初级阶段,在思想形成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思想的渗透,让小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思想意识. 比如数学转化思想的初步建立,为了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能初步意识到数学转化思想. 在命题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构建立体图形,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显著的立体图形,让学生感受、体验空间立体,并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他们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训练逐渐建立空间观念. 我们还可以在课前或者课堂中,命制部分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亲手去剪一剪,折一折,在实践参与中,再去逐渐形成空间思维观念,让空间思维的基本技能逐渐提升. 在课后训练时,我们再用类似的题目去检测学生,让学生在失去实践工具时,逐渐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构建一个逐渐完善的数学转化思想. 类似的数学思想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去有效地命制相应的训练内容和实践机会,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意识,有效建构粗略的数学思维空间和数学思想.

命题是为了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多维目标的理想达成,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正确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提升技能,真正确保学生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和谐持续发展. 千万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数学题目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只会遏制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原有数学基本技能的提升和发展,最终得了分数却影响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引领命题兴趣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8:36:29
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一站命题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学生“探索”+教师“引领”模式解决课堂“低头”效果的反思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5:21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04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对联(2011年24期)2011-11-20 02: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