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娟
摘 要: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立足校本教研,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径。一是建立健全制度,营造校本教研氛围;二是实施专业引领,提升教研层次;三是搭建平台,倡导同伴互助,促进专业发展。
关键词: 校本课程;研究与探索
校本教研,尤其是新课程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是创建学校特色的有效策略。开展校本教研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价值。因而,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本文就我校立足校本教研,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径,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制度,营造校本教研氛围
我校注重教师的自我反思,确定教研思路为“设计—实施—观察—反思”。
首先,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成员。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其次,建立了必要的规章制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为教师的校本教研提供了一整套角色的行为规范模式,使得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有章可循。为此,我校制定了 《新课程与教师校本培训研究方案》,拟订校本教研长、短期计划和教研活动实施细则。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如校本主题教研规划制度、教后反思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校本教研例会制度、行政听课制度、目标激励制度。
我们还利用教工例会,宣传栏和简报等阵地宣传校本教研的重要意义、作用和措施,在校内营造“校本教研兴校”的文化氛围。
学校领导每周进行不定期的随堂听课,课后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反馈,肯定成绩,提出意见,并进行“五认真”工作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意见。通过这样的活动,给教师一种压力,同时也给教师一种动力,更为重要的是,管理者和教师们一起,从基础做起,发现那种习以为常的平时被我们所忽视的优点与缺点,落实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基础。
二、实施专业引领,提升教研层次
专家参与是校本教研的源头活水。在校本教研实施中,教师需要专业引领,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帮助,因此,建立一个多种力量介入的教研共同体十分重要。
实施专业引领,开发教研专业人员人力资源,是开展校本教研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为此,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所谓“请进来”就是请高校、教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校诠释新课程,同时我校还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利用网络信息建立新的沟通手段与专家、名师对话。所谓“走出去”就是派本校教师外出进修深造,几年来,通过各种途径,我们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自己的“专家”,目前,我校已拥有10位教师获得省、市、县、校“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称号。他们的作用在新课改中业已得到彰显。学校对这些校本教研中的骨干实行动态管理,并继续积极扶植,送出去培训,引领他们向更高一层发展。同时为了发挥这些校本教研骨干的作用,还给他们委以重任,如担任课题负责人、承担校本培训任务、示范教学、带徒弟等,让他们的专业特长充分地展示出来。
三、搭建平台,倡导同伴互助,促进专业发展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创设,可以让教师有机会在活动中一试身手,培养自己的校本教研能力。校本教研活动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但都必须突出一个“研”字,突出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探究,体现“主题性”、“全面性”、“创新性”、“有效性”、“多样性”、“科学性”六个特点。
1、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如今知识更新迅速,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否适应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和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为了激励老师们继续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们要求课改年段教师建立《业务发展档案》,并坚持“四确定”和“一展示”。“四确定”:即确定业务培训学习时间、地点、 内容、主持人。“一展示”:即学期结束举办一次《业务发展档案》展示活动,教导处在检查教师的业务学习笔记和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将优秀笔记向全体教师展示。
2、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能力
校本教研的生命在课堂。为此,要广泛深入的开展好教科研活动。
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召集活动,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备课人,备课组成员轮流承担一周主备课人。大家采取“头脑风暴”的形式,针对教学内容谈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研讨,修改完善,制定教学预案。最后各自执教,互相听课,评价反思,并形成文字。
课堂观摩。按学科分组开展教研活动,分阶段推出“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研究课”、“成长教师观摩课”、“新教师汇报课”、“教学录象观摩”。教师之间开展听课、评课,要求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达一定节次,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听课之后,一定要评课,评课不仅指出优点,而且要提出改进建议,每学期听课达10节,学期结束,教务处将检 查听课笔记。三大教研组每组每学期至少开设10节公开课,学期开始学校统一做出安排,确保每周有课听,人人有机会交流和研讨。
拜师学艺。学校指定骨干教师与新来的教师结为师徒,签定“拜师学艺”合同,并要求双方认真履行合同内容。合同期满,由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对徒弟进行满师考核,合格者发给证书,不合格者,延期学艺,直到合格。
教学擂台。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开展“一课多教”:不同的老师上同一篇课文;“一案多教”:同一篇教案不同的老师教;“一人多教”:同一个老师同一篇教案教多次。通过比较,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彼此分享。
3、实施主题研究,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层次
为了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层次,我们围绕教学调研、随堂听课中发现的真实问题,提升为教研活动的主题并展开活动。规定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要完成五个教研主题,由学校汇总后,体感知课文”献计献策,在主题式的研讨中教师增长了实践经验。
有了“主题”后,教师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一个主阵地,每一次教研活动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机会。同样是在“追寻新课程”的主题背景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起了教师们的关注。在校本研训时把这一主题作为活动讨论的议题。在活动前,要求教研组成员都要围绕主题撰写出自己独 到的看法与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困惑。在交流时有的教师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对文本的钻研,对问题的预设;有的教师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学生的质疑的质量;还有的认为:有效的问题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要以具体的语言文字为抓手,实行步步紧逼追问的策略……下笔成文,就是在梳理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为实践知识的升华做着酝酿。
4、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诞生,使教师获得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权利,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因此,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工作,既可以使教师充分享受自己的权利,又可以使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找准科研与教研、科研与学校发展的结合点,积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现开发研制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校本教研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加速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引领着学校向学习型组织迈进。
参考文献
[1]康和刚.校本研究中有效课堂的创设[J].教学参考,2010,(34)
[2]何婉盈.创建语文课堂的精彩[J].云南教育,2010,(Z1)
[3]张玲娇.精彩课堂来自教师的课前准备[J].小学教学评价,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