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言实践为抓手,读出浓浓语文味

2013-04-29 21:50王凤芳
考试周刊 2013年56期
关键词:语言实践语文味麋鹿

王凤芳

摘 要: 本文以六年级上册《麋鹿》一文的课堂教学为例,从“精选词语训练,丰厚语言积累”、“巧抓段落对比,深化语言理解”、“活练口头表达,内化语言运用”、“激活情感体验,拓宽语言感悟”等方面阐述如何读出语文味。

关键词: 语言实践 语文味 《麋鹿》

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我立足于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在感悟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同时,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一课为例,关注该文的语言特色,加强语言实践活动,试图读出说明文浓浓的“语文味”。

一、 精选词语训练,丰厚语言积累

语文专家章熊说:“准确地说,语文课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没有注意到这两者的区别,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病之一。”言语的训练将培养学生如何达意、如何切意。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精灵,只要你把它们摆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它就可以永远供你咀嚼,而且每次咀嚼都有新的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我想,课堂一开始的复习词语就是为咀嚼语言、理解词句做良好的铺垫。我提炼了课文中的重点四字詞语:

悄无声息 遁入草丛 林茂草丰

销声匿迹 漂泊不定 颠沛流离

珍异动物 繁衍后代 茁壮成长

我让学生在复习巩固读音和字形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这些词语说一两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句子。横着看这三组词语,是麋鹿生活状态的三幅画面、三个不同的阶段。将这些词语作为复习的切入点,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和巩固,同时还加强对词语的积累运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巧抓段落对比,深化语言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麋鹿》这一文中,麋鹿的外形特点是文章的重要部分。第二和第三两个自然段都有对其外形的描写,具体描写与概括描写相对应,呈现出不同的描写特色,这也是本文语言的一大亮点。我以图片、音乐引领学生走进麋鹿世界,引起学生对麋鹿的兴趣,自然引出描写麋鹿外形的句子:“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这句话的语言很有特点,由三字短分句构成,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在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我出示相应图片,再配上白板的聚光灯效果,让学生充分理解“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初步感受麋鹿“奇特”的外形。我还设计了“辨认麋鹿”的活动,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亲自利用白板“放大镜”的功能,到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寻找线索:角、尾巴、蹄子、毛色等特点。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图文结合,拿着“放大镜”,像小小科学家一样,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慢慢走近麋鹿、了解麋鹿。

在学生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我又将两段外形描写放在一起让学生读,引导学生发现这两段话有什么异同点。学生在对比朗读中,逐步发现这两段文字都是写麋鹿的外形特点,都是按照顺序、抓住特点来写,都采用作比较、列数据的说明方法。但是第二自然段是概括写,第三自然段是具体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麋鹿的外形特点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认知过程,教学活动与文本特点相吻合,实现了“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要求。在教学麋鹿的外形时,不仅抓住了其外形特点,还抓住了本文的语言特色,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三、 活练口头表达,内化语言运用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我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要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学会表达、学会运用。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训练口头表达,让学生内化语言、学会运用。

一是将“厚”读“薄”,学会概括。在深入感知麋鹿的“生活习性”时,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划出表现麋鹿生活习性的句子,再读一读,将阅读感受化为“我知道了麋鹿是一种(?摇?摇?摇?摇)的动物”。这一简单表达,看似简单,但其实是引导学生学会了概括。在此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的思维过程。此外,学生在这一语言训练中,对麋鹿的认识已不仅仅停留在外形上,还深入到内在的品性,比如麋鹿的活泼、珍稀、温顺等,这真可谓是“一举三得”。

二是看图说话,学会介绍。在学习完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这两部分后,我设计了“向奥委会推荐麋鹿做奥运吉祥物”的环节,让学生看图讲解麋鹿的特点,既可以巩固对麋鹿外形和习性的认知,又可以让学生学会说明文的表达顺序和说明方法,更可以实现语言内化的过程,注重了语文的实践运用。

四、激活情感体验,加深语言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麋鹿的“传奇经历”描写采用的是总分结构,语言简洁明了。我以第一句话“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展开教学,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并没有刻意拆分文本,提炼成大家经常采用的表格形式,而是回归文本段落的概念,给学生一个整体感知的语言环境,以关键词句展开教学。我放手让学生去读,通过圈一圈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这部分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通过抓住关键的词语“漂泊不定”、“颠沛流离”,让学生自由品读每个时间段麋鹿的经历,感受麋鹿的“传奇色彩”。在引导学生理清了写作顺序,了解麋鹿的经历后,再细细品读,读出自己的情感。考虑到这要求对学生而言可能会有一点难度,所以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情感词语,以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易于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文本产生共鸣。

要把说明文读出语文味,应用语文的眼光深入解读文本,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拓宽语言学习的途径,带领学生品读语言、玩味语言,最终读出浓浓的“语文味”。

参考文献:

[1]姜明红.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思考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05.

猜你喜欢
语言实践语文味麋鹿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如何对待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语言错误
高中英语课中如何指导高中生探究性学习
语言积累,和风细雨最润物
浅议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