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盛孟
摘 要: 要让受教育者始终在一种与教育要求相一致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利用受教育者身临其境和其中“自然”的积极诱因,使他们耳濡目染,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教室文化建设恰恰符合这一要求。本文对教室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具体做法、注意点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班级教室文化建设 现实意义 具体做法 注意点
一、现实意义
教育的艺术在于让受教育者始终不觉得自己正在受教育。建设教室文化,营造育人氛围,可以使学生在优美雅致的教育情景中潜移默化,可谓“润物细无声”,从而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教室文化,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就是通过对教室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布置,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蕴含教育意义。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创造团结、有序、和谐的集体生活环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更愉快、效率更高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即教室文化对于教育学生具有非凡的意义,教室作为固定的学习场所,对学生而言是很有意义的。班主任如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用智慧的双手来创造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那么教室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育人之室。
二、具体做法
“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就是指要设法使教室的每一幅图画、每一条标语,以至于学生接触的每一种信息,都能启迪学生萌发良知、认识自己应负的责任。从这个角度出发,初中三年,班主任对教室应精心布置、整体规划,力求使其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
1.充分发挥“黑板报”、“班级生活”和“学习园地”这三大板块的宣传作用。
(1)让“黑板报”成为承载文化的载体。
重视黑板报的教育功能,是班级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每月都举行黑板报评比活动,我抓住这一契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小组都参与黑板报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思想品德的塑造。不仅如此,还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另外,学生合作完成的黑板报,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发挥了黑板报这一文化载体的作用。
(2)“班级生活”,让学生感觉到竞争是快乐的。
“班风班训”:告诉学生应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班风,应做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这一栏目三年不变,并写在醒目处。我与学生共同制定的班风是“正气温馨文明上进”;班训是“自知自制自尊自信”。
“百舸争流”:每位同学每周有德育和智育两方面的考核,德育星根据每位同学一周来的行为规范打分情况来评价,智育星则看同学每次的单元测试成绩,每月统计“星星”总数一次,并张榜表扬,期末汇总,根据星星的数量,再分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物质奖励。这一活动搞了一年半,学生乐此不疲。但再好的活动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产生视觉和心理疲劳,所以后阶段我又换了一种方式,八人一小组来竞争,到了初三最后一学期,重点抓学习,进行五虎上将、五虎中将、五虎少将的评选,学生觉得很有新鲜感,这样就使活动得以持续进行。
(3)才艺园地,让学生大试身手。
同学们的大作——文艺习作、书法、绘画、手工、学习方法介绍等都可在这儿“争奇斗艳”。教育最大的功能是发挥潜能、深化生命,学生只要有才华,就应把它给展示出来,这肯定对他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这样学生在办好这些栏目的同时,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调节了生活节奏,而且进行了自我教育,规范了行为,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
2.开辟黑板报上面的处女地,挖掘其潜在的“教育效应”。
教室里前后黑板的上方都是很醒目的位置,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前黑板上方的五星红旗两旁镶嵌了八个大字:“爱国求真明礼守信”;鲜红的国旗配上鲜红的格言,随着时间的流逝,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后黑板的上方是记载班级荣誉的“专栏”,我班在学校各项竞赛中所荣获的数十张奖状一排排整齐傲然地靠在这儿。学生坐在教室,前有国旗,后有锦旗,社会责任感、班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到了中考倒计时100天,我制作了“班主任寄语、学生誓言”写真板放在国旗旁边,每天由班长带领大家念一遍,目的是激发他们的斗志,鼓舞他们的信心,这比教师苦口婆心地劝说效果要好得多。
3.实现课桌的教育价值。
学生的课桌绝不仅仅是学习的工具,用得好,还能发挥很好的教育功能。我利用学校开展“与名人约会”的活动这一契机,要求学生在课桌的右上角贴上自己喜爱的名言或自创的语句。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先让学生在两天内自行选择一句我最喜爱的名人名言。
(2)将名言贴在课桌的左上角,并加以布置(如设计图案、花边等),结果很多学生的作品很有创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布置周记内容:《说说这句名言》,学生写出喜爱的理由。
这样,上有班风班训,下有座右铭,学生天天面对,时时注视,已经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
三、注意点
1.参与的主体要广泛。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要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用自己的智慧为班级服务。例如我班的班报、宣传栏都是学生设计方案、择优录用的,内容要求与季节相呼应,与教学步骤相合拍。
2.设置的内容要耐看。
有富有创意可看的“亮点”,教室的布置就“活”起来了。“耐看”其实是一种实力和底蕴的体现,“耐看”意味着班级文化已经被大家追捧和认同。当然,班主任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做好“耐看”的文章。
总之,“文化即德育”,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人,离开了文化,道德教育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教室文化建设是一个有待不断探究与发展的课题,在全社会关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形势下,它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学生必能在鲜活灵动的教室文化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班主任之友出版社,2009-5.
[2]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吉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