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3-04-29 19:57:22郑建英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摘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能体现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适应社会进步对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文章比较了中外职业教育的发展,指出要想培养适应现代生产的、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校企合作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佳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中外比较 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郑建英(1957- ),男,河南洛宁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093-02

一、中外职业教育发展比较

1.职业教育目标不同。我国职业教育过于强调技能,忽视职业素养和完善人格的培养,造成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缺乏发展后劲。我国职业教育更多局限于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不够发达,没有将职业教育视为终身教育来发展。从职业教育体系来看,我国忽视职业培训,重视单一的学校职业教育,且职业教育各层次发展不均衡,与普通教育衔接不通畅;而外国有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且企业重视职业培训,各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均衡,与高等教育衔接顺畅。从职业教育地位来看,受我国传统“官本位”的影响,职业教育长期处于“二流教育”的地位,社会地位低,不被重视,也没有足够的经费发展;而外国职业教育属于“主流教育”,社会地位高,得到了政府大力的财政支持。

2.职业教育特点不够突出。我国职业教育以就业为主导,从一定程度上看,是为了有效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但无形中却忽视了职业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应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共性的地方,即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不断进步。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重视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缺乏规范的法律法规引导,从制度层面来看,尽管我国和外国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我国的法规没有系统化,缺乏较强的可操作性,且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就业市场人才选择标准混乱。

3.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明确。从职业教育办学实际来看,我国职业教育仍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搞封闭式办学,与社会关联度低;而外国职业院校与企业结合办学,培养的人才更强调实用性。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强调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学生既要在企业当学徒工,又要在职业院校学习,培养过程即理论与实践结合验证的过程。美国的职业教育重视“合作教育”,职业教育根据企业需求开设相应专业,学校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并给予一定的岗位报酬,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要综合企业校方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意见,更强调学生的劳动态度、工作质量等。英国职业教育合作形式为“工读交替”,就是人们常说的“三明治”教学计划,学生先在企业实践,接着在学校学习,最后到企业实践。日本职业教育的“产学合作”模式,指企业界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人员交流、委托科研三种合作模式。我国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往往还停留在浅层面,没有达到共同办学的深度。

二、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1.转变教育观念,重新确定培养目标。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阶段:2005年至2010年为第一阶段,以培养“技能”为核心;2011年至2020年为第二阶段,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目前第一阶段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建立了灵活开放、遍布城乡、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网络。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00万人,与普通高中规模相当,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招生规模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不断扩充和发展,双师型教师比例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大大提高;职业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对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职工再就业的技能培训需求。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职业教育应成为终身教育,职业培训应与学校职业教育并重,职业教育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要完善我国职教体系,重点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在办学层次上,应用型本科教育应适应社会职业的发展前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基本素质养成。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侧重培养学生一定的职业技能,而且要重視学生全面素质和职业素养的训练及创新潜质的发展,职业教育从“技能本位”向“人格本位”目标的转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由初级到高级的必然趋势,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当前职业教育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以职业技能为基础,完成职业素养和完善人格的统一,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远大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开始重视素质培养,而不仅仅是强调技能训练。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能力培养,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尽管我国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但只要顺利由“技能本位”向“人格本位”过渡,必将大大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

2.我国职业教育应具备的三大特点。通过中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比较、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目标可以看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应有独特的特点,不但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更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帮助人们就业。我国职业教育的先行者黄炎培先生曾说过,职业教育就是要“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1980年,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率先建立全国第一个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金陵职业大学,而后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一百多所职业院校,呈现遍地开花之势,从此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是谋求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社会发展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伟大前景正源于此。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下,职业教育的就业目的愈发凸显其重要意义。但职业教育并不仅仅是就业教育,还承担着为受教育者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培养有责任的社会公民的责任。

二是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生存是人的本能,发展是人一生的追求,西方管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生首先是满足生理需求,继而才是发展需求、追求事业及社会地位等。传统的职业教育过于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潜力的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事实上,职业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更要让学生成就一生的幸福生活、实现事业成功。要做到这一点,职业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抛弃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跳出职业技能培养的圈子,形成以完善人的全面发展为主导的新教育理念。

三是有助于社会进步。从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来看,经济越发展,各行各业越兴旺,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量就越大,从而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就越大;从职业教育对社会科技的作用来看,职业教育强调理论应用于实践,形成大量的实践成果,有力地推动科学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促使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职业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作用来看,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文化承载者,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而推动企业文化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外国先进的企业文化和优秀文化,完善我国文化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都号召加大发展力度,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技能型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

3.将校企合作模式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世界范围内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始于1906年,美国大学教师施耐德提出學校和企业合作的新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紧密配合,将课堂理论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学生的就业需求。在我国,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从实践中培养人才,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校企合作教育在我国才真正兴起。实践证明,校企合作之路是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校企合作模式既表明了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之间的联系,也表明了劳动与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关联,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校企双方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一个人只有成为自身的主人,能自由支配自身,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社会的需要去发展自己。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从学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

校企合作更加突出企业的实践作业。职业院校受设备和师资的限制,很难保证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因此职业院校必须重视与企业深度合作,吸引企业优秀人才加入职业教育队伍,运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培养合格人才。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就是以企业和学校两个中心的配合培养人才,让学生把70%的时间放在企业实践岗位上,30%的时间放在职业院校的课堂里,通过这种大量的实践训练,学生毕业即成为熟练的技能型人才,很受企业欢迎。我国职业学校的教育,强调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标准,但在实践中,尚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方面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力度不够;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缺乏实践性人才,多数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化。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提供对口的实践性教学基地,保障职业教育就业目标的实现。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到实践中锻炼,校企合作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了场地和设备,相对于职业院校建立的实训基地更有保障。学生在企业实训,一切都是最实用的设备和技术,还有具备多年实践经验的师傅传帮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还可以为校内教学提供导向,共同培养人才,彻底改变教育脱离社会的误区,赢得社会、企业、家长、学生的认可和信赖;根据订单式人才培养要求形成的企业,容易形成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使就业渠道更顺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发展教育要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EB/OL]. http://news.sina.com.cn/c/2011-02-22/162721995572.shtml,2011-02-22.

[2]刘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B/OL]. http://www.docin.com/p-392062054.html,2010-04-01.

[3]华北庄,胡文宝.中国产学合作教育探索[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8:03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略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5:16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3:06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6:34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1:43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