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高校领导干部作为高等教育的具体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领导干部素质与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文章明确了高校领导干部素质的科学内涵,阐述了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并指出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对高校领导干部素质提出的与时俱进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 领导干部素质 人才培养 关联性
[作者简介]彭民工(1972- ),男,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党委办公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南阳 4730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184-02
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高校领导干部素质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呈现互为支撑、相互依仗的态势,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主要表现为高校领导干部具有把握办学方向、培育引领学风、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等人才培养职能,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对高校领导干部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昭示着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方向和新趋势。
一、高校领导干部素质的科学内涵
高校领导干部作为高等教育的具体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素质影响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高校的贯彻落实,左右着高等教育的成败,必须准确把握高校领导干部素质的科学内涵,造就高素质的高校领导干部。
(一)素质与领导干部素质
所谓素质,是指由先天的遗传条件及后天的经验所决定和产生的身心倾向的总称,是人的一系列基本特点和品质的综合。素质体现着人的内涵、人的品位、人的个性,内在地规定了人生的路径和生命的轨迹。领导干部素质指领导者的知识、能力、作风和修养,是实现领导目标的主观条件,包含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两方面的内容,自然素质主要是先天的生理素质,社会素质主要是后天养成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一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成为政治家。坚定的政治方向是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这对新时期做好高等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的园地,也是百家争鸣、思潮汇聚的场所,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引领广大师生树立共同理想信念,培养高尚道德风范。因此,高校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通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眼世界,胸怀天下,教育引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学术水准,努力成为教育家。高校领导干部面對的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素养的师生,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准和文化素养。首先,要掌握本学科学术前沿知识,努力成为本专业学科的学术骨干。其次,要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能够协调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高校中心工作服务。另外,还要深入系统地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进行思考,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发现、新创造,能够带领师生认识人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
三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到为人师表。高校领导干部的身份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干部,工作对象是高智商、高追求的知识分子。因此,高校领导干部要树立良好形象,自觉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师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经常深入师生中间了解情况,切实帮助师生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关键在领导干部,充分认识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于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键靠高校领导干部坚持把握
学校的办学方向问题,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曾强调:“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教育作为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手段,必然要体现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服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键靠高校领导干部。首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需要高校各级领导干部统一思想和团结协作;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统领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高校各级领导干部的坚强领导和科学运筹;再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建章立制和监督指导;最后,坚持把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增强党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需要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认真策划和组织实施。
(二)良好学风重点靠高校领导干部培育养成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的综合实力竞争日趋激烈,学风建设在培养高质量人才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培育优良学风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各个部门、院系和全体师生必须高度重视,齐抓共管,通力合作,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重点靠高校领导干部,他们的素质对学风建设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决策、形象和作风,决定着学风建设的方向和成效。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型高校管理体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需要高校领导干部科学决策;二是加强教风、校风建设,整顿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高校领导干部身体力行;三是加强考风建设,深化考试制度改革,发挥考风在学风建设中的杠杆作用,需要高校领导干部教育督导;四是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分层次、分阶段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学风指导和管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增强学习兴趣,强化内在动力,需要高校领导干部言传身教。
(三)素质教育主要靠高校领导干部组织实施
当今社会,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正确认识和切实做好素质教育问题,事关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这一问题能否得到很好解决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组织开展素质教育的实际成效。首先,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具体负责牵头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如设置调整学科专业、确定课程教学体系、制定修订教学大纲、开展教学监督和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等,都要由高校领导干部牵头制定,因此,高校各级领导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开展。其次,培养造就高素質的学生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又需要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如果高校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就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其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在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素质教育中,学校各级领导干部队伍担负着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任务,领导干部队伍本身的素质如何,势必对学校素质教育效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培养人才对高校领导干部素质提出新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化,高校人才培养质与量的矛盾日益凸显。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中心问题,而不断提高高校领导干部队伍素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
(一)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要求高校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政治素质
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目标是有方向性的。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指出:“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高校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是保证人才培养方向性的关键。当前,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新特点、新趋势,进一步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总方向。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干部要坚持自觉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断增强政治素质,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分清重大理论和政治原则是非,决不同那些与党的宗旨和纪律不相容的歪风邪气同流合污。在实际工作上,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制度,增强党的团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坚持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自觉为党的教育事业多作贡献。
(二)人才培养的过程性要求高校领导干部不断增强人格修养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被称为TQM理论之父的爱德华·戴明博士曾指出:“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同样,高校培养人才也是一个持续不断、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大学生在高校“生产车间”也需要经过一道道工序的加工培养,才能成为社会认可的劳动力“商品”。人才培养的过程性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应不断增强人格修养,以人格魅力和优良作风影响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健康成长。如何增强高校领导干部的人格修养,重点要做到以下六个方面:一要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二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三要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四要勇于负责,敢担风险;五要团结共事,平等待人;六要心系群众,关爱师生。
(三)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要求高校领导干部不断增强业务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才培养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人的学习品质、学习动力、学习目的,都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学习效果、学得的本领,都要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绝没有脱离实际、脱离社会的“天生”之才。在生产资料极大丰富的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对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高校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原则与机制,加强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人才培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人的主观意图能不能成功地转化为理想的现实结果,关键性因素之一是教育工作领导者的能力大小。因此,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对高校领导干部业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观点,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工作艺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出优异的业绩,为社会培育出高素质人才。
高校领导干部素质的完善和提升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两者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相互联结和包含的趋势。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合格人才的培养对高校领导干部素质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体现出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能动反作用。因此,努力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高校领导干部队伍素质,对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