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艺术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途径

2013-04-29 00:44杨凯文
考试周刊 2013年53期
关键词:留白艺术实施策略

杨凯文

摘 要: “留白”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留白艺术”被广泛运用于文学、电影、戏剧、摄影、装饰、书法等领域,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部分。就语文文本而言,要利用好文本中的“留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当前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布置诸多任务,造成学生在学习方面无法找准文章主题,长久以往造成学习倦怠。因此,适度将书画艺术中的“留白”作为一项教学方法,对静态文本作动态阅读,使学生从无中读出有,从有限中读出无限,从浅处读出深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留白艺术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实施策略

一直以来,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却又是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被公认为耗时费力、收效甚微的一项教学活动。在当前的职业中学语文课堂中,由于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教之无味,学之无趣”是职业中学文化课教师面临的共同难题。这其中既有学生主体的问题,又有教材的问题,更有教学方法的问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个观点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 但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恐怕还是令不少授课者担心。其实,从填鸭式的“满堂灌”到连环炮式的“满堂问” 有一定进步,而从老师“满堂问”到学生多思的“创新教育” 则是一个大进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而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包含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在这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

所谓“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之效,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艺术领域亦有相通之处,文人写文,讲究含蓄,目的是让欣赏者从有尽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从而带给欣赏者空灵的艺术享受。绘画的“留白”与文学的“留白”,这两者都是以无形促进人们意识中形象的延续。因此,作为大艺术门类的教学艺术同样需要留白这种独特的艺术处理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从而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的思维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驰骋,主动发现问题,然后协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中的无形之境,看似空白,实则是教者匠心独具的创造。语虽未到,而意已到;言虽已尽,其意无穷。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具体运用“留白”艺术完善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呢?

一、运用“留白艺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本,加强自我情感体验,获得自我觉醒。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美的画面留给学生欣赏。

1.在导入新课时留白,激活学生的思维。

阅读教学的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序曲”,它虽不是高潮,却很重要,决定整堂课的教学基调。教师可以用一张有趣的图片、一个精彩的镜头或一组生动形象的语言做“引子”,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一个框架,而后让学生在这个框架里补白;也可以用一个小故事、一首诗、一个片段等导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好奇心,随后设置悬念,留下空白,待学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和求知状态,自然引入课题。但也有些过于花哨的导入语也许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上公开课时,有时为了先声夺人,教师往往先倒出华词丽句一大箩筐,然后才悠悠步入正题。可能觉得這样才足够展示自己的基本素质,这堂课才有公开课的气质。可是,如果这样,主题就不突出了,而且很有可能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导入留白应做到宽窄恰当,框架的布局不能给学生压迫感,而应开辟其自由驰骋的可控空间。

2.在朗读时留白,引发学生共鸣。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确,朗读让学生披情入文,学生通过绘声绘色地朗读理解词句篇章,领会主旨神韵,并受到熏陶感染,尤其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更是只有反复朗读方解其中滋味。职业中学学生更是应该加强阅读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多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有时可能做不到一下子进入文本语境,此时,教师就需要运用“留白”的艺术,渲染氛围,酝酿情感,调动心智,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指出应利用什么语调,什么情感去读。当学生具备这些条件之后,再朗读,可能就会声情并茂,更富有感染力,同时才能更好把握作品内容,渐入情境,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愉悦。

二、有效利用“教学留白”鼓励自由质疑,放飞学生想象,实施创新阅读。

中职学生由于思维品质不成熟,形象思维比逻辑思维发达,缺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概括能力,思维带有较大的盲目性、表面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带”,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让学生自己构建和完善知识。尊重学生心灵,在阅读形式上不求单一和标准,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创造性阅读。

1.在质疑处留白,激发研究兴趣。

“学贵有思,思贵有疑”。质疑问难既是一种传统的求知途径,又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前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价值的质疑是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前进动力,质疑解疑应是阅读课堂的核心。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结果,忽略了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问题一提出,立刻就让学生回答,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往往造成课堂冷场的尴尬局面。其实,事实并不完全是学生对问题不知所措,而是教师在问题抛出后缺少“留白”,缺少让学生思考的时间。这种不“思”只“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提问后的“留白”在课堂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不排斥“静”,留一点空白,让学生静心思考;留一段寂静,让学生默读,用心与文本对话。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课堂上才会有更多更恰当的答案生成。答案的丰富同样可以为课堂带来更多精彩的生成,并且为课堂注入灵动与活力,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他们对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

2.在联想勾联处留白,放飞学生思绪。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中留有的“空白”,可以允许读者发挥想象力来“填充”。伊瑟尔说:“作者只有激发读者的想象,才有希望使他全神贯注,从而实现作品本文的意图。”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抓住课堂教学空间,引导学生放飞想象。有些课文中关键的词语、重要的语段就给学生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就是学生展开想象的切入口,如果教师能准确地把握并灵活运用这一点,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意的转化与整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境和生活经验去体味,去想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用“留白技巧”让学生发现课文的“空白点”,引发学生想象,开阔学生的思路,补充“空白点”,鼓励标新立异,努力实践文学作品阅读欣赏中的“二度创作”,与作者一起创造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3.课末“留白”,激活创新意识。

课末是教学课堂的“终曲”,课已结束,而学生的思维活动却在持续,在此阶段的留白,能够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升华,激起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语文新课程观提出: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倡导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课堂语文的结束正是生活语文的开始。从这个层面上说,课堂教学的结束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课堂对话、课堂交流的结束,生活其实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与舞台。因此,教师如能善于捕捉、善于发现教学中尚未挖掘的可引申的空白点,为学生创造有价值的空白延伸点,引导学生将学习感悟由课堂拓展到课外,多进行与课堂知识相关联的书籍阅读,填补教师的知识空缺,则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文学想象,发展其思维表达能力,更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其创新意识。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要善于利用“留白”的艺术,给学生多留点想象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者对话,让中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这种具备留白艺术的课堂教中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盛烨.语文课堂中的“空白艺术”.中学文科教学,2001.2.

[2]李东方.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艺术.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6.04.

[3]吴湘琴.浅谈语文教学中“留白”藝术.学周刊,2011.05.

[4]尤时荣.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5.3.

[5]吴卓君.在不经意处的着意——文本“闲笔”“留白”之处探微.考试周刊,2011(88).

猜你喜欢
留白艺术实施策略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职业院校中和谐德育思想的实施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漫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留白艺术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浅析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