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别称趣说

2013-04-29 00:53杨鹏飞
家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岐黄岐伯仁术

杨鹏飞

杏林——杏林春满

杏林的故事,来自三国名医董奉。

杏林一词出自晋代著名养生学家葛洪所著《神仙传》。据其记载:三国名医董奉长期生活在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庐山脚下,一心一意行医救人。董奉为人治病,不收诊金,只要求病患康复之后,根据自己病情轻重来植树造林。轻症患者种植杏树2~3株,重症患者种植杏树4~5株。几年下来,他治愈的人越来越多,而康复的患者纷纷加入植树大军,种植的杏树竟蔚然成林。杏林春满的生动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董奉让患者植树的目的不得而知,但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他是个倡导环保的好医生。

与杏林类似的还有一个词——杏坛,但两者并无联系。相传著名教育家孔子从周游列国而四处碰壁的现实中警醒,深感重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于是毅然回归故里,设杏坛来教授弟子,教出不少好学生,号称“从游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从此,杏坛也成为教育的雅称。

岐黄——岐黄仁术

岐黄的故事,来自黄帝与岐伯。

黄帝轩辕氏,故又称轩辕黄帝。轩辕,既是黄帝部落的族称,又是黄帝部族聚居定都之地。鲁迅先生曾在诗中写道“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说愿把自己的生命与鲜血奉献给祖国,表达了鲁迅真挚而强烈的爱国情怀。

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其文简而意博,其理深奥有趣,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文献。后世因此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岐黄也被视为医家之祖。又因为中医是救死扶伤、济世救人之仁术,所以也称为“岐黄仁术”。

其实《黄帝内经》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只是托名于黄帝、岐伯而已。事实上,它汇集了古代医务人员和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堪称中医理论的宝库。

青囊——青囊传业

青囊的故事,来自三国名医华佗。

明代沈绎曾在诗中写道:“白发至亲唯最审,青囊传业有儿孙。”这里的青囊,指的便是药囊。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名医华佗在诊治曹操的过程中实话实说,却不幸惹恼了曹操,甚至动了杀机。在被曹操杀害之前,为报一狱吏平时酒肉侍奉之恩,华佗曾将一个装满医书的青囊送给他。华佗死后,狱吏开始行医,这一青囊使华佗部分医术得以流传于世,后世也因此称中医为“青囊”。

编者注:也有说法是狱卒担心自己一旦答应此事,曹操查到后会予以加害,所以他没有答应华佗的请求,无奈之下,华佗只能将自己的毕生著作付之一炬,进而失传。我们更愿意相信前一种传说,但如果事实是后一种,则让人颇感遗憾。

事实上,与中医之相关的别称并不只这四个,还有坐堂、橘井等,有人认为,它们其实表达了不同的意境,如杏林显示中医之救死扶伤,岐黄表现中医之历史悠久,等等。

猜你喜欢
岐黄岐伯仁术
黄帝内经 灵枢·周痹原文
术精岐黄展仁心 服务健康惠民生
医学院校仁术文化传承发展现状摭探
德育的道德发生学基础与机制
全国名中医单兆伟:传承岐黄仁术 弘扬国医精髓
皇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调经论(上)
THEBRAININPAIN
岐黄国医班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