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学设计

2013-04-29 22:07:20邱小霞
新课程·中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蔡元培教学设计自主学习

邱小霞

摘 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设想、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进行了教学设计。

关键词:蔡元培;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基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江苏省中职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立足于人的“品质”,以培养中职生“健康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目标,在选文上以写人为主,或散文或小说,人物涉及教育家、手工业者、艺术家、科学家。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是该册书第五单元第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通过作者傅斯年回忆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若干典型事件,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宽以容众、敢于担当的形象,并且剖析了其精神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学情分析

对于这样一篇散文的学习除了研究教材本身外,我们还要关注教学对象,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对象为对口单招二年级学生。人数为34人,其中男生为23人。小班化管理模式及学生自身的升学压力使得学生课堂关注度与参与度较高,有一定的语文认知基础,但是课堂活跃度与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三、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习选取典型事例,采用语言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刻画人物性格。

2.主要通过比较、体悟,探究人物内在的精神实质。

3.领会蔡元培先生呕心培育学生品行的君子品格,体会他亲身实践自由平等思想的大儒精神以及推行学术自由不畏强权的气魄。

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选材的典型性,方法的多样性;难点:了解蔡元培先生人格中蕴含的中西方文化精神实质。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引导学生以了解蔡元培先生为起点,运用网络熟悉蔡元培先生,进而阅读文本。

四、教学设想

在教授本课时,我始终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教法上采用学案导学、情境教学、启发引导,学法上主要采用讨论法、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

集中整合了教学课件、网络资源、拓展书籍、微博平台等教学资源,将课程环节设置为预习文本、认知文本、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五个环节,分2课时完成。

五、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坚持“一课一得”,第一课时,将教学重难点侧重在“掌握人物描写的技法,能结合作品的语句对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分为以下四个步骤:“小组交流,知人论世”“借助表格,归纳事件”“揣摩语言,体会性格”“议论笔法,深入内涵”。

1.在具体实施之前,布置学生利用《课前预案》进行个性化预习。编制的预案前四部分,希望学生根据认知水平,个性化积累。后两部分希望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疑问阅读文本,有疑而学。

2.在认知文本环节,导入时创设情境,引出话题。以“蔡元培先生的坟墓是否北迁”的事件为创设情境的切入点,引出北大精神、蔡元培,根据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预习情况,讨论“我眼中的蔡元培”,初步形成对蔡元培的认识,这样做达到了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目的,并且通过知人论世,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阅读文本。

3.第二个活动是阅读文章前半部分“借助表格,归纳事件”,利用表格清晰分明、比照方便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筛选信息能力,学生掌握了要选取典型材料的写人技法并且对蔡先生的品质形成一定的认识。

4.第三个活动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道:“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三件小事的对比阅读、揣摩人物对话、体会性格”,在此过程中,涉及的写法有白描、纪实、烘托等,教师要适时点拨复习。这样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在比较中阅读,体悟情感,体会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5.本课的最后一个活动是对人物形象理解的一个深入思考,也是为下一课理解文化内涵做了一定的铺垫。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我以《課前预案》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教师借助网络,适时补充,因其中涉及两个学生较为陌生的知识——西方“无罪推论”、孟子的“仁智”观点,超出了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内容,这时教师的指导是应该而且必要的。

6.在本节课下课前布置的作业,通过完善《课堂学案》,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并且通过思考题完成课堂内容的承前启后。

第二课时,重难点确定为“层层深入,理解蔡元培先生人格中蕴含的中西方文化精神实质”。也通过以下四个活动来实现,即“再读文本,补充事件”“归纳品质,自主板书”“紧扣敬仰,揭示内涵”“微博热评,怀念大师”。

1.首先,通过再读文本,归纳最后事件,与前文比较阅读,理解作用。这样在比较阅读中体会“写事手法,多样变化”的特点,丰富蔡先生的品质。同时结构上不断蓄势,层层深入。

2.在前文所有事例分析中,学生对蔡先生的品质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请学生派代表到黑板预留区域板书蔡先生的品质,这样做让学生印象深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有了第一节课对蔡先生形象的探讨,加之对第10小节的理解,回到文题,纵观全文,学生水到渠成地揭示出蔡先生品质后的文化内涵。

4.感悟文本。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同傅斯年的这种敬仰之情,并让学生对蔡元培先生也自然地产生这种敬仰之情,对他们的观念产生一点影响。教师利用腾讯微博,展示了一条纪念蔡元培先生的微博,鼓励学生用“微博”纪念先生,表达敬意。学生现场模拟,课后跟进,学生保持继续探究的兴趣,拓宽实施交流的渠道,将教学延伸到课外。

5.超越文本环节。我不仅列了一些书籍,还鼓励学生上网阅读关于蔡元培的文章,积累关于蔡元培先生的人物事迹和格言警句。另外,品读冯友兰《我所认识蔡孑民先生》一文,比较该文与本课写法上的不同,并以读后感的形式呈现,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比较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纵观上述教学过程,我以文本研读为核心,按照这五个环节教学,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借助网络等资源,层层深入,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完成阅读与欣赏。

作为教学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评价我以表格的形式,利用课堂总结的3分钟,坚持教师的即时评价、差异评价、过程评价、终极评价以及学生的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六、教学反思

1.学生利用网络充分预习,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较快,教学实施较为顺畅。

2.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加强,在教学讨论环节中,组内互帮互助情形屡见不鲜。

3.学生利用微博评论留言,兴趣较浓,读写能力得到锻炼。

值得改进的方面是教师要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时会有部分学生在小组中不作为,依赖积极分子,所以存在个体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针对以上情况我的改进设想是:继续优化过程性评价,激发慢热型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蔡元培教学设计自主学习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22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3:47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