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有效教育教学

2013-04-29 20:26乔启明
教育界·下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目标性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

乔启明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国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的重要学科, 同时又是实践性强、发展很快的课程。作为中职学生入校最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涵盖面是非常广泛的,在学生进行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专业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这个道理。如何让学生学好,用好,计算机,是我们这些从事计算机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兴趣 目标性 任务驱动 分层教学法 德育教育

引言

本人通过长期的授课与学生沟通调查,普遍感觉到中职学生对其计算机课程有很强的新鲜感,这里主要表现为:首先,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接触比较少,特别是一些从农村进入城市,进行职业教育的学生而言,或从未接触过电脑。其次,中职教育中对职业教育的特殊理解,使学生从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尝试到了一些从未感受过的教育方法。学生有了新鲜感,作好授课和实操,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专业学习的目的,从而进行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大部分中职学校,在设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时,一般为一年,课时量相对是比较充足的,配合足够的上机练习时间,基本能够达到一定的专业基础的教育效果。同时,现代教育的思维方式,讲究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这个中心,积极展开教学工作。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首先要确定一个好的思路,根据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素质,来制定相应的方式方法,通过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挖掘学生学习兴趣,紧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的确“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中职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在强调实践教学的同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不同方式的授课内容和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来吸引学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比较容易地迁移到新知识、新软件的学习中去,学会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样学习,学生有发展的后劲,能终生受益,学习的动力也就源源不断。

特别要说的在中职学校的学生调查过程中,喜欢老师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就是丰富的课堂语言,作为教师,应从了解学生兴趣入手,使用生动的课堂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让学生更好的学好知识。比如我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显示器时,会说:“这是什么?可不要说成电视机了,”学生哈哈大笑。通过这样一种语言的表达,让学生在一种幽默玩笑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目标性强的教学计划

当今社会“证书教育”,逐渐突现出来,特别是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通过学习培训,考取证书,不仅是对整个学期学习内容的认可,更能够增加毕业之后就业的砝码。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生在通过一学年的学习之后,能够顺利的通过一些计算机考证,对于学生来讲是十分有必要的。我校已经开展了计算机高新技术操作员级的考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大量的使用考证的真题让学生练习,同时在课堂上不断强调“证书教育”的重要性,告诉学生每一次练习跟计算机考证密切相关,通过学生不断的积累,达到做题的准确、快速。

在教学计划中,我使用了考证与期末考试挂钩的形式,来督促学生学习,同时对待学生期末分数,我采用平时成绩6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20%的评分方法,平时练习,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全部采用考证真题进行测验,这样不仅减少了学生逃课现象,通过积累学习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学好知识,从而顺利的通过考证。针对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我完全开放了期末考试的限制,使用考证成绩等于期末成绩的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收集、吸收学习内容,达到强目标性学习的结果。

三、根据学生情况,实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如果希望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从“任务驱动”这个词出发,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布置任务的方式,一次课程完成一次到两次学习任务,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发现“任务”,第一时间,快速,准确的完成“任务”,达到教师“驱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驱动”学生学习的良好课堂氛围。

(一)“工欲善其势,必先利其器”

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同时,应该从教材入手,选定一个好的教材是十分重要的,如《计算机应用基础》,2012年4月版,作者李相君、李海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等,这一类型的教材多数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同时,加入结合实际的课后练习,可以很好减轻教师在备课中的负担,使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中来。

(二)“任务”设置的可操作性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设计“任务”时,知识点不可涉及太多,并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

1.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知识点是很容易划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划分“任务”时,联系到实际大纲的要求,设置“任务”,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2. “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有的知识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3. “任务”设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教师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任务”进行驱动,主要目的是诱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动机。

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分层教学法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是对计算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层次水平是很难统一,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家庭情况,使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因为初中设备、师资条件较好或家庭条件较好,已经具备了电脑设备,所以对于计算机应用掌握较好。有的相反,因为初中的条件较差,家庭条件又不太好,所以对于计算机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但是也有个别学生虽然初中的条件和家庭条件都不错由于个人原因计算机应用掌握也是不太好。这就造成教学中进度不好掌握,这种现象比其他学科更严重。主要原因是计算机的实用性强结果。有的学生认为上课没什么好学的,有的上课听不懂。常常老师在让做练习时,一个掌握较好的学生能帮几个甚至十几个人去做,而其他人并没有真正掌握。教师在制订练习计划时也常常不知如何布置,布置少了部分学生无事可干,布置多了部分学生做不完。同时,如果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如果对课堂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统一接受,就会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法是解决学生水平不统一的有效方式,本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了课堂上的分层次教学试验,实际效果明显。

(一)首先将学生按照操作能力的强弱,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的高低分成几组,一般分成两组,最多不超过三组。通常第一组第二组人数较多,第三组学生通常是对计算机毫无兴趣或是对计算机根本不了解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占少数。这里的分组并没有很明显的分界线,谁在完成当堂任务的时候都可以选择其他组的学习内容。

(二)其次做好准备,如硬件软件的准备,这是很重要的,如果准备不充分很可能在教学中出现种种情况,计算机教学很多时候会出现特殊情况。在教学中一般要求第一组学生要在掌握课堂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更多实际应用的内容和技巧。第二组学生完成教学内容的必修部分的同时了解教材中的附加内容。第三组学生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对计算机能进行简单应用。

(三)最后要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检查,通常第二组和第三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课堂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在评价时鼓励第三组的学生独立完成较难的部分。如在进行中英文输入法的训练时,班里大部分学生会使用标准的指法,所以第一节课的要求就是全班学生在一堂课中完成一段文字的输入。但是第三组学生很难完成,这样我就先要求第三组学生进行指法的训练,先输入简单的字母,然后先将汉字短文中的每个汉字注上拼音后输入,这样即使是速度很慢的学生也在几次训练后逐渐熟悉了键位,相对提高了输入速度。在以后的课程中对这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鼓励他们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键位游戏及输入游戏,练习输入速度。

五、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德育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在广州中职学校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情况,同时学校在招生过程中,适当放低了入学的门槛,致使学生参差不齐,同时不同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随着学生的入学,而带入到学校中来,作为学校从事德育教育的主力——班主任,学生科,其力量势单力薄,若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一定的作用。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角度,应该多以道理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也就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和管理中,我个人深深感到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当学生在教学中出现一些不太符合教学要求的行为和心理时,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或强行规定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而应该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中所反映的思想倾向,同时,要挖掘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深层动机,本着爱护学生理解学生的态度,多采用疏导而非堵截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确引导,不但可以将不良的行为和心理转化为一种正面的影响,使计算机教学取得良好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在学生上机练习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行为,发现道德问题,及时纠正,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意识。比如,有的学生总爱在文档中输入一些“死肥仔,某某是大白痴”等不严肃的内容或把其他同学的文件或文件夹删除,以此为乐。为此,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上的广播教学软件的屏幕监看功能,对学生在机房上机操作的练习内容进行监控,使用黑屏等方法进行提醒。同时在服务器上建立每个班的文件夹,让学生把自己的文件通过共享权限设置的方法上交服务器指定文件夹内,切实有效地保护学生的文档。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讨论,问大家:“你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你们做了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另一方面,对别人也是一种伤害,在座的每一位是否都希望别人也这样对待自己呢?”通过这件事,让全班同学都懂得不尊重别人也就是不尊重自己,要求别人不删自己文件,首先自己要做到不删除别人的文件。增强上机公共道德意识,培养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

猜你喜欢
目标性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
目标性社区护理对预防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的价值
某三甲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论前置作业的目标性和实践性——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为例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探析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