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兴
洋思“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切的开始在课堂,结束在课堂. 先学,是有目的的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后教,要解决共性的问题;当堂训练是巩固、检测学习成果.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 这种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个原则:那就是解放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 实践证明,应用好这种教学模式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
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的要求,苏教版义务教育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没有把“多项式因式分解”单列一章,而把它作为“多项式乘法”的逆向变形,融合在本册课本的第9章,以体现多项式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的互逆关系,力求引导学生灵活地认识有关的法则和公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有关因式分解内容的呈现,遵循“有关知识在学生通过‘操作有了感受以后再明晰”的设计思路. 教材这样安排学生学习因式分解,既可以复习整式四则运算,又可以为学习分式打好基础;而学生学好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注意、运算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教材设计理念,结合笔者所在的农村中学学生生源差,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等实际情况,因式分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笔者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教学过程及步骤如下:
一、指导学生自学
利用投影打出要自学的内容、方法及要求:
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各自的想法.
3. 如何找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4. 自学课本的例题.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学生自学时教师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 重点巡视中差等学生,给后进生多加指导,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认真学习. 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只关心一名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督促大多数学生.
三、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让中、困生尤其是后进生用口答或板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
1. 什么是公因式?如何找公因式?
2. 什么是因式分解?
3. 完成课本上的例题:
用同样的方法和过程来完成例2、例3.
在这个环节中应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讲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因,引导更正、归纳. 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能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 教师巡视搜集座位上同学的作答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把倾向性的错误用投影打出或板书,供讲评使用.
四、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自学内容1学生较易完成,因为学生在小学里,已经学过因式分解,由此类比给出因式分解的意义,无需教师点拨. 对于因式分解的定义课本给出的并不是严格的定义,这样处理的目的是淡化因式分解的概念,实际上因式分解这一概念有如下特点:分解的结果一定是积的形式;每个因式必须是整式;各因式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想不到这么多,教师要在此提醒学生注意. 而对于找一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时,若系数是整系数,则取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对于字母要考虑两点:一是取各项中相同的字母,二是各相同字母的指数取其次数最低的. 这些同样需要教师进行点拨. 上一环节中教师搜集的学生倾向性的错误教师也可在此进行评讲.
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使优秀生理解更加透彻了,促进其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一题多解的操作能力.
五、当堂训练、及时巩固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笔者设计了一组课堂练习的题目,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三部分,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有选择地去做. 学生完成后,教师下课带走. 当堂完成的好处,一是经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二是可以直接反馈信息,三是可以有效地减轻课后学生的负担,四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课后许多活动课的内容.
这是笔者一堂完整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数学课,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一条是暗线,明线就是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在学和练,暗线就是每一步都有教师在指导、引导,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它不是放羊式的. 把这两条线结合好,教学效果就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