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雪凤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数学. 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感知”数学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就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符号、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形象化、趣味化. 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相联,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使他们感悟到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其主动求知. 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从买东西、做游戏等多方面的生活经验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 例如,把家中添置生活用品的事从数学角度让学生解决,“妈妈用800元去购买桌子和椅子,每张桌子120元,椅子每把25元,妈妈买了2张桌子和 6 把椅子.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对于这种来自实际生活的例子,学生十分感兴趣,非常乐意去解决问题. 另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家长利用和孩子游玩时的场景,让孩子进行练习,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河里有 7 条小船,小朋友们争着去划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5人在岸上等候,现在有多少人乘船?一共有多少人?”这样就把生活中的“题材”变成了生动的数学问题,促使孩子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讓数学课堂展现活力
所谓教学方式生活化就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 要建立一种让学生容易接受,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去学习数学. 另外教师要紧扣教材,因材施教,提出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我把学生带进“商场”学数学,让学生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把“买二送一、打折、九折优惠”等一些生活中很熟悉的知识融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学生就会有不学不行的欲望. 在课尾的时候,我设计了“你是策划员,夏天到了,商场里的空调为了促销,总经理决定把原价3800元/台的空调降到3040元/台出售. 请你帮忙设计一则广告,看谁设计得好.”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以下几种方案. ① 好消息:本商场的格力空调以八折价格优惠销售;② 惊爆价:原价3800元一台的格力空调,现在只卖3040元;③ 价格最低,服务最优,首选格力空调…… 此时,学生在教室里逐渐活跃起来,学生的快乐,学生学习的知识,在本节课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三、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到现实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比如时间、面积、体积等计算. 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机会. 例如,要测量水桶的体积,教师让学生首先测量水桶的底面周长,求出半径,然后测量水桶的高,求出它的体积.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2. 到问题情境中去
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教师可以编制这样的题目:把压岁钱 8000元存入银行三年,年利率是 4.75%,到期后,利息是多少元?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这样的事例,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到银行去了解利率、利息等知识,并与百分数知识相联系. 学生通过学习思考、调查访问、实际计算,不仅学会数学知识,而且了解到一些金融常识,从而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以致用的能力.
3. 到实践活动中去
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现实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说出来、写下来,并组织学生交流,以提高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自觉性. 如,教师要求低年级学生会用完整的话说出自己的算法、想法,能有序地说明思考问题的过程,边操作边解释,并进行质疑;高年级学生能使用学过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讲明算理,质疑问题,并对不同的意见展开讨论,还可以撰写数学周记、数学小论文等,作书面交流. 这样坚持下去,能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联系现实生活学数学,发现数学问题,并主动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数学作业生活化,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知道“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进而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后,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假如你是小小设计师,我们学校操场旁边打算设计一个近似三角形的花坛,要求面积是12平方米,看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哪种设计方案比较美观?通过这样的一个设计,学生不仅巩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从中加深理解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比直接布置几道求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像学习了平均数后,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算算自己所在的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学习了24时记时法后,让学生给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学生对这些活动是比较感兴趣的,从中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有所值. 教师通过这些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喜欢数学这门学科.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