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之校企深度融合的探索

2013-04-29 00:44:03李松柏李建强
教育界·下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企业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李松柏 李建强

【摘 要】校企深度融合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关键。本文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及成因。针对卓越机械工程师的培养方案要求,提出了保障措施,通过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体,使企业主动与高校合作,共同承担培养责任,也为其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校企联合培养体 企业实践 培养模式

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中南大学是入选实施此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学校首批入选培养试点专业。培养计划要求本科和硕士阶段至少在企业实践一年,博士阶段至少在企业实践两年。则校企深度融合是确保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克服目前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措施。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目前,困扰高校的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不具有积极性。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只关心短期经济效益,认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任务,希望大学毕业生来企业能立马创造经济效益。很少有企业接待大学生实习,能接待的也只是参观实习,学生没有机会动手实习,学不到工程应用知识。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企业以经济效益为目的,担心参与人才培养会影响正常生产。二是担心学生的安全,怕出事故。因为一旦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会干扰企业正常生产,影响经济效益。三是学校和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了解,无法形成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二、卓越机械工程师的培养方案要求

参照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中南大学的有色系统行业特色,要求卓越机械工程师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较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理论,具有机械设计、制造、运行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依据其培养方案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课程体系设置为五个模块,即公共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企业学习与实践及课外研学。其中课外研学指的是其培养所需的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科研实践、社团活动、学术会议、助理岗位实习等。企业实践包括机械制造工程训练、制造工艺实践及设计、企业生产实习、专业课程实践、毕业综合能力专题等。上述实践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方式采取顶岗实践。企业学习为企业兼职教师讲授现代机电产品研发流程与案例分析课程、现代工程装备现场教学专题、机械制造装备技术课程。

三、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的保障措施

针对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参照卓越机械工程师的培养方案要求,通过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让企业主动参与工程人才的培养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校企联合培养体由工程教育委员会、专业教育专家委员会、课程教学校企联合教研组、学生管理联合工作组等机构组成。工程教育委员会为决策机构,由校领导、企业领导、教育专家组成,设置办公室来负责工程人才培养的管理协调工作。机械专业教育专家委员会是指导机构,负责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教师选配等,由学院和企业部门领导及行业专家组成,学院和企业共同建立联络机构,对人才培养的实施进行动态评估、反馈与调整。课程教学校企联合教研组是课程教学研究与教学执行机构,由学校教师、企业教师及实验人员组成,实行教授负责制。主要工作是制定教学大纲、规定课程内容、制定考核办法、开展教学法活动等,实行校企全程合作。学生管理联合工作组是学生德育与教育管理机构,由学生干部、学校及企业辅导员、校企教师组成。

校企联合培养体的建立,为校企深度融合培养卓越机械工程师提供了保障。一是校企双方有了共同的合作动力。企业希望学校助其实现“人才强企、科技强企”的愿望,学校希望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学生。二是校企双方责权利的统一。对于学校来说,通过合作可学习企业先进技术,获得科研课题,成果应用于企业。对企业来说,通过合作可提升企业科技水平,招徕优秀人才。

四、校企联合培养体的构建

参照培养方案要求,中南大学已与山河智能和三一重工联合成立了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成立了工程教育委员会、机械专业教育专家委员会;校企双方协商制定并执行学生企业实践阶段的培养方案、企业导师聘任条件和聘任细则及管理等办法、学生挂职的管理规定,共同负责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工作。

为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成立如图1所示的运行机构。由作为决策机构的工程教育委员会、作为顾问机构的专家委员会和作为核心管理机构的机械专业教育专家委员会组成。机械专业教育专家委员会下设教务办公室、师资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及综合管理办公室。教务办公室负责教学过程管理;师资办公室负责教师队伍管理;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学生考核与评价管理;综合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管理。

图1 校企联合培养体的运行机构

企业实践是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的关键,学生在企业按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工程项目进行教学实践,推行研究性学习方法,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真刀真枪”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通过搭建现场教学平台、工程技术开发平台、生活保障平台和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来保障培养质量。现场教学平台主要针对学生机械制造工程训练、机械制造工艺实践、企业生产及设备管理实习、专业课程实践等环节,在企业下属各个子公司建立相应的现场教学平台。学生既可深入企业各生产部门,现场学习企业的设计、生产方法和过程,也可深入各管理部门,现场学习企业设备、生产、人力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在企业导师指导下,还可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等。工程技术开发平台主要针对学生毕业综合能力专题环节,围绕创新理念,通过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利用企业丰富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和学校的学科及人才优势,结合企业实际工程问题选题,从查阅相关文献、方案设计,到图纸绘制、程序编写、实验测试、数据整理、结果分析、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答辩等各个环节得到系统的工程技术开发训练。生活保障平台通过新建学生公寓或改造企业现有职工宿舍,保证进行实践学习的住宿要求;同时配套食堂、开水房、淋浴房、体育场地等生活设施,以满足基本生活要求。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加强校企联合培养体的管理和校企双方的信息交流,开发一套实践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学生可查询实践教学课程安排、查询成绩等,教学管理人员可远程进行数据的录入、删除、更新、查询等操作。

卓越机械工程师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企业教师由作为兼职授课教师的企业技术骨干和作为生产管理方面教学的中层管理人员组成,学校教师为教授进行理论教学。通过举办专题研讨会和培训来加强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的相互交流,所需的平台建设和运行经费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所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进行共享。

五、结束语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体的构建来力促校企深度融合,保障卓越机械工程师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寻求共赢发展,遵循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通过社会舆论宣传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导向,使企业主动与高校合作,共同承担培养卓越机械工程师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11,48(6):19-21.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0(5):30-36.

[3]韩响铃,刘义伦等.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与管理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0(5):122-126.

猜你喜欢
企业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 12:11:49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18:48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思考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1:36:07
培育改善文化和成本文化在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办公室业务(2016年9期)2016-11-23 09:13:01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08:07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12:12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6:18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02:19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