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琴
摘要: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随着数学的社会化,仅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的人已明显显露出不足,数学教学中重视落实“数学阅读”已迫在眉睫。 “数学阅读”是通过阅读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阅读 ; 数学阅读 ;策略; 方法
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让学生独立读题、解题,有些学生读完题目楞半天不知怎么解题,直到我帮他读一遍,再稍作解释,他才恍然大悟。这样的情况多了,我开始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严重缺乏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部分数学老师的心目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学科的事情,與数学教学无关,课堂上注重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时基本用不着翻书,更不用说是阅读了;也有部分数学老师认为数学阅读是有用的,至于有什么作用,怎么用,就说不清楚了,比如,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上读一读概念、法则等,是为了加强记忆;课后阅读可以弥补课堂上未听懂的内容;可以模仿例题解题格式等等。一直以来数学阅读的教学都没有真正被重视起来。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随着数学的社会化,仅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的人已明显显露出不足。例如:某些产品的使用书、某股市走势图、某产业结构图等,都与数学学科密切相关。其次,从教材作用来看,教材是教师执教的根源,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数学文本是众多数学专家和一线名师集结过去经验,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维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课标还指出,数学课本“提供的素材紧密联系实际”,可见数学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培养学生具备能够准确地将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会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内容中,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适合采用“数学阅读”,教师应选择恰当的内容。首先要落实数学课本的阅读,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1.概念、定义、公式
数学语言与其他学科语言相比,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数学语言往往比较概括、抽象,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知识,虽然经过教师的“加工处理”学生咀嚼起来比较容易消化,但真正内化与已有知识相融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常被教师安排的练习题所替代。而知识存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表象知识停留时间、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一般说上课后五分钟至二十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教师讲完新知后给学生留一段看书时间,让学生反复咀嚼、比较、消化,排疑解难,这样学生便会很快将新知内化,从而运用自如,最终形成能力。
2.课后阅读材料
在每一册数学教材中,由于教学知识内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课后阅读材料。新教材设计有“读一读”、“你知道吗”、“综合应用”等课后阅读材料。这一部分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所学知识也紧密相连,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
3.习题
新教材中的习题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呈现形式除文字叙述外,还有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信息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而要解决这些习题的条件、数量关系等因素往往又隐藏在题目中,学生通过解题可以很好地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现在经常发现有的习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将题目再读一遍,有时甚至只读到一半,他就会叫道“哦,知道了知道了!”问题就出在学生在平时读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师应注意加强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
其次要注重课外材料的阅读。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单靠课堂上40分钟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远远不够,还要在课后进行阅读延伸。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书,如《寓言与数学》,《我+数学=聪明》,《数学课外读物》,《100个数学故事》等等,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阅读让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充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因此,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形成良好数学阅读习惯的保证。下表是我总结日常教学工作和自己的一些想法,谈谈“数学阅读”的策略:
阶段
第一阶段(1-2年级) 第二阶段(3-4年级) 第三阶段(5-6年级)
课前预习准备 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预习,用不同符号表示出自己的理解与困惑 。 逐渐学会自主看书,初步理解新知,并发现问题,用不同符号表示自己阅读的情况。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不但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部分教难问题。还能自己提出问题。
课内学习探究 在教师的引领帮助下,带着疑惑有重点的进行阅读,共同解决问题。 带着问题有重点的进行学习活动,或抛砖引玉,将自己的疑问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议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继续阅读教材,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深入分析教材,比如由一个知识点延伸到一个知识体系。
课后复习延伸 针对这节课的重难点、疑点进行复习,以便更好地完成当天的作业。 安排阅读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材料或数学课外读物,并记录收获。 通过阅读学会复习、归纳、整理整个知识体系。
在实施以上策略过程要结合以下几点方法:
随着年龄、年级增长,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经验不断丰富,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他们往往缺乏提高阅读学习效果的正确方法,也就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来帮助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地、清晰地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1.划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划重点字词法在数学阅读中同样适用,就是阅读题目的同时标划重点字词,以便看清题意并着重理解,尽快掌握阅读内容或找出解题思路的一种方法。比如:學生在阅读习题“王老师带着8个朋友去看演出,买门票共花了144元,每张门票多少元?”时,把人数都看成8个,当让他们划出看演出的人时,才发现把王老师给弄丢了,一定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阅读习惯。再比如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可让学生在讨论归纳的基础上阅读课本的文字,并划出重点词——“末尾”,引导理解“末尾”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及时出示“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文字叙述,让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并举例说明。这样,通过标出性质中的重点字词进行阅读理解,学生也就能够真正地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了。
2.比
应用题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怎样让应用题的教与学更加轻松,是所有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而实施有效的阅读,加强阅读指导,是轻松解决应用题的法宝。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极相似的题目同时出现,如:(1)王叔叔要打一篇长900字的文章,前3分钟打了225个字。照这样计算,打完这篇文章要多少分钟?(2)王叔叔要打一篇长900字的文章,打了3分钟,还剩675个字。照这样计算,打完这篇文章要多少分钟?这类题目形同意不同。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比较,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析出各题的解答方法,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阅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的技能,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必须予以足够重视。有了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终生学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语见《给教师的建议》第18—19页。
[2]李庆霞 数学阅读中元认知理论的运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6年01期
[3]盖野、刘相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内蒙古教育,2005.(6)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东塍镇中心校 31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