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伟
摘要: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最主要的载体就是经典古诗文。它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原创性和源泉性的根本,应该与学校的教育紧密的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对它有所了解,有所领悟。
关键词:学习古诗文兴趣 ; 新课改 ; 古诗阅读赏析
古代许多著名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作,这些诗作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最经典的诵读文章。这些诗句严谨工整,意境深邃,造诣极深,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琅琅读之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若对这些光彩夺目的诗句视而不见,岂不是语文教学的最大遗憾?而且《新课程标准》也特别要求了7至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呢?
一、拓展阅读面,丰富诗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有很多古诗,绝大部分都是中华经典诵读其中的名篇。其实在学生充分预习古诗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半节课即可进行完一首古诗的讲解。如果剩余的课堂时间都用在朗读古诗和理解诗意上,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古诗学习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不如讲解些相关的经典古诗文加以拓展延伸,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又擴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可谓一举两得。例如在课堂上教学完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后,学生都已掌握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文。然后我又结合《夏日绝句》、《秋词》、《江雪》等经典的古诗文,让学生见识了解下我国古代诗人是如何描写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的。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很有意思,都读得趣味盎然,没过多久就把古诗文背诵得滚瓜烂熟了。我还要求学生课下再去搜集有关于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古诗文进行比较和诵读。这样,我国古人诗篇中描述的五光十色的四季美景便在学生的废寝忘食的学习劲头下,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了。
二、因势利导,理解诗意
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单凭学生一时的兴趣去搜集、课堂上老师要求的背诵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语文老师,要独具慧眼,善于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瞬间,把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和生活实际紧密的联合在一起,更好的理解诗意。如在传统的清明时节,让学生诵读起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词。外出春游登山到高处,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高望远名句就能脱口而出。眼前景如口中诗,口中诗如眼前景。学生在这种情形下,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怎能不兴致勃勃呢?有了兴趣,再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就容易多了。要理解诗意,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1.寓历史故事于解诗之中,加深理解
就诗论诗,学生会觉得抽象枯燥,从而影响对诗歌的理解。而适当地介绍与此诗相关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能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激发兴趣。因此,我们教师要将有关的知识或小故事贯穿于解诗之中。如教学宋代文人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时,学生读了可以理解这篇文章描写的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和洞庭湖的美景,给学生的初步印象是作者是在赞美景色。这时我再给学生讲了一个历史小故事——范仲淹变革。这样学生就进一步理解到原来诗人是借物言志,通过文章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情怀和远大的抱负。
2.融诗于图画之中,诗画结合
初中的大部分古诗文不但读起来脍炙人口,妙趣横生,而且古诗文中还蕴含有优美的图画,我们应该充分地使用多媒体、幻灯片或者挂图等教学手段,这样可以使古诗的教学形象化,同样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与接受能力。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古诗文和图画对照中去理解诗意。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极自然地把学生的心带入了古诗文的意境之中,他们会从图画之中体会到诗人遣词用句的精练,准确,体会到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更真实贴切地触摸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较简单的图画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临摹。这样学生在愉快地看图、绘画中就理解了古诗文,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也会油然而生。
3.点拨精巧,整体渗透
古人留下的不朽诗作,在语言的锤炼上达到了极高境界。这也是古诗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教学中要抓好重点字词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全诗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时,让学生将“绿”字换掉体会诗句的效果。他们会提出多种改法,如“回、到、吹、来”等。但相比较之下,这些词语都体现不出诗中“绿”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不能给人一种形象鲜明的感觉,不能把如画的春景写活。一番点拨,学生仿佛与归途的诗人乘着一叶轻舟,疾行在披着绿装的江南两岸之间,对此诗便有了更深入地理解。
三、尝试作诗,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们在对经典古诗文学习的基础上,难免会手痒痒的,他们也想尝试尝试作诗的乐趣。在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尝试着作诗。要求他们平时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生活,然后在作文或者日记中巧妙地体现出来。于是,他们的本子上出现了五彩缤纷的诗句:“茸茸绿草满天涯,涓涓细水透黄沙”,“翡翠碧帘摇明月,栀子花开似有声,千树万枝吐翠绿,万物勃勃正此时” ……这些优美的诗句简直可以和古人相媲美。让人惊叹于学生在阅读经典诗文中所激发出的潜力。
现代的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从而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经典古诗文。现在就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亲近经典诗文,热爱经典诗文,在学习经典诗文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这应该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去做的。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中学篇) 海峡文艺出版社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第六中学 4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