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萍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讨论 有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
0094-01
课堂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探讨、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初中历史课堂讨论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在讨论问题的设置、课堂讨论的引导、讨论结果的总结这三方面下功夫,指导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一、巧妙设置讨论问题
设置讨论问题前,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据此进行问题的设置。但是,所设置的问题也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而偏离教学目标。教师应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形成选题标准,使课堂讨论的选题丰富而有深度。
选择恰当的问题进行讨论,是实现有效课堂讨论的关键。课堂讨论问题有3种基本类型:①系统的理论问题。②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③带有研究性的问题。教师在选择讨论的问题时,可以选择讨论历史课本中某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问题;可以选择讨论作为历史事件或是历史意义延伸的实际事件;也可以选择讨论探究性的问题,此类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历史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教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时,笔者组织了课堂讨论,要求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英国出现了哪几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正确引导课堂讨论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要保证课堂讨论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充当的是一个节奏控制者,要做好引入问题、拓展问题、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等方面的工作。
例如,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性的讨论,课堂实录如下。
引入问题:清朝康熙年间,当时的英国正处于怎样的时期?
生讨论得出结论:英国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
师:英国实行的是怎样的政治制度?
生:通过英国资产阶级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师提供材料(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生基于材料,讨论中国当时所实行的是怎样的政治制度。
生讨论得出结论:从材料中可知,康熙事必躬亲,也就是说,清朝的政治体制主要是君主独裁制。
师点出重点:大家都清楚了中英两国当时所实行的政治制度。那么,你们认为哪种制度更先进?
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气氛热烈。
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开始了向外的殖民扩张,国家也强盛了,当然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好。
师表示赞同,并重点强调君主立宪制的影响和先进性,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方式正确地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取向。
拓展问题:那么,大家觉得君主立宪制的先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得出结论: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英国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它具有世界影响力,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同时,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上述教学实例中,笔者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讨论问题,较好地把握了课堂讨论的节奏,这样的课堂讨论是有效的。
三、全面总结讨论结果
在讨论的最后,需要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总结,学生方面的总结主要是对讨论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纳,教师方面的总结则侧重于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正。
教师应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总结,如采用树形图、表格法等。这样做,不仅丰富了课堂,也增强了学生的归纳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进行总结要做到有序完善、详略得当。首先,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其次,实行多次评价措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很难在第一次总结中就做到毫无错漏之处。为此,教师应采取一次总结、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总结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出不足,接着学生对自己的总结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再次,要讲究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多采用以鼓励为主的评价语言,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切忌以批判的口吻进行点评,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应重视课堂讨论环节,可以通过巧妙设置讨论问题,正确引导课堂讨论,全面总结讨论结果等策略,有效组织初中历史课堂讨论,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