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松涛
【关键词】学困生 文言文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66-02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感喟学困生的文言文教学存在很多困难。面对教材上一篇篇精美的文言文,学困生如同大字不识的文盲拿着一张外文说明书一样不知所措。高中的文言文大多要求学生熟读或背诵,有的课文还要求全文背诵,大部分学困生对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理解一知半解,背诵课文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难以翻越的“大山”。此外,课文的阅读难度在不断加大,虽然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然而对于学困生来说,非但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恰恰相反,因为课程安排由故事性较强的历史散文到后来的论述类散文,文章的趣味性逐步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逐步减少。面对学困生学习文言文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究竟该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呢?
一、摒弃传统,尝试新招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一般都是教师一个单元接着一个单元、由讲读课文到自读课文讲授一遍。然而对学困生的文言文教学必须突破这种方式。针对刚上高一的学生,教师可以先挑难度小的课文讲起,甚至可以将《语文读本》中的文章作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敲门砖。例如,《语文读本》中的《晏子使楚》就是很好的引子,它篇幅短小,故事性强,容易理解,且不少学生听过这个故事,这样的文言文与初中的文言文教材极为相似,不至于让学困生刚上高中,就感觉到文言文比以前难多了。此外,教师还应适时地活跃一下课堂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仍难摆脱“填鸭式”教学的阴影,大多采取“导入——讲读课文——分析课文——课后练习”的固定模式,终究还是教师讲得多,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其他教学手段,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可以让学生轮流翻译课文,或分小组串背课文竞赛,甚至可以让学生过把“老师瘾”。学困生大都调皮、胆子大,而且有很强的表现欲。笔者曾经尝试请学生充当老师给全班讲解课文,大家感到既新鲜又惊奇,过半的学生都希望能上台讲课。最后笔者选择了一位最调皮的男生来负责。该生正儿八经地备了课,一节课讲下来,效果竟然还不错。争强好胜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们上课时故意刁难该生,而这些刁钻的问题虽然使该生有时语无伦次,但却达到了教学目的,因为每个学生都很投入,都力求找出漏洞来为难该生。尽管学生有错讲、漏讲的地方,仍需教师进行纠正和补充,但此后的练习表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都记得较牢。
二、培养兴趣,激活课堂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教学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学困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困生往往认为文言文很枯燥、乏味,如能提高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课堂教学将会更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课文导入力求生动有趣。一篇新课文如果导入得不好,学困生就难以产生兴趣,便不会好好学。以学习难度较大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例,教师大多喜欢以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有21个“之”字,字字写法皆不同来导入课文。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这样的导入已足够,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几位学困生兴致勃勃地在数课文上是否真有21个“之”字,数完确认后叹一声气又趴在书桌上想睡觉了。所幸笔者突然想起曾看过一段有关唐太宗李世民的传奇,不管是正史也好,野史也罢,先给学生来一段“唐太宗计赚《兰亭序》”:“话说唐太宗李世民爱好书法,尤其酷好王羲之的书法……”于是那几个趴在书堆里的脑袋又重新抬起,一直坚持到下课。(2)抓住学困生喜欢“出风头”的心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鸿门宴》为例,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言文,学困生也许还没细看就已头疼了,怎么办?教学前,笔者在班上宣布:“同学们,明天我们将要在课堂上公演历史故事片——《鸿门宴》,导演由我来客串,演员由在座的各位担当。为了演好这出戏,大家需先了解‘剧本——预习课文《鸿门宴》,到时再根据大家对剧情的掌握程度来定演员。”宣布完后,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何乐而不为呢?(3)多鼓励学困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方面的闪光点,要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对其进行及时的表扬。学困生并不是愚笨,而是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了兴趣与信心,成绩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立足实际,降低要求
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简而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可急功近利,应着眼于高中三年的文言文教学,让学困生逐步提高,因此在高一的文言文教学中应对学困生降低要求。(1)降低背诵要求。针对文言文背诵量较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放低要求,把一些不是很重要的段落由背诵改成熟读,除此之外,还可以把整篇要背诵的课文要求学生分段来背,对于个别背诵古文确实有困难的学困生,可以允许他们在较难的段落中分层次来背诵,这样更有利于学困生完成背诵任务。如果死抱着要一步到位的教学目的,硬是要求学生一次性完成背诵任务,那么有的学困生可能一个星期也背不下来,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且可能使学困生产生抵触情绪,以后干脆不管长篇短篇、难的易的都不肯背了。(2)降低理解要求。学困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差,其中一个最为普遍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古汉语知识积累较少,所以对学困生的文言文教学,应注重重点字、词、句的理解,这才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根本所在。至于对课文中隐含的深意,学生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如对《兰亭集序》中的人生感悟,浅显一些的学困生也可体会,深奥的教师讲再多他们也不会明白。(3)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对于学困生,文言文教学应该以针对课文内容的练习为主,适当地辅以与课文知识有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但需要把握两个度:一是难度不宜过大,应以浅显且较有趣味性的文言文阅读题为主。二是次数不宜过多。有的教师每讲完一课,都要求学生做一篇甚至多篇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更有甚者把历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都搬给高一的学生做。这种做法对于学优生也许可行,但对学困生则不行。适当的量应以一个单元加上一至两篇课外阅读为标准。
四、反复检查,反复记忆
记忆力欠佳是学困生学好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加上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着截然不同的语法习惯,有些词义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学困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注意教学的反复性。仍以背诵为例,学困生今天也许能勉强背个一段两段,但明天再让他背,或许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背不出来,就更别提一整篇课文了。因此,学困生只能是反复地背诵、反复地默写,才能加强记忆。一般说来,一篇讲读课文需要两到三个课时完成,但对学困生进行文言文教学,则不可盲目地追求进度,往往要花上三到四个课时。教师可以把每次的课堂前几分钟都用于课文的背诵或默写,隔三五天再要求学生背诵或默写一次,总复习时再默写一次,这样学生基本上记得较牢了。学困生对于这样反复背诵和默写的过程可能会感到厌烦,教师可以不时地变换花样,如可以把要背诵的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或者来个“文言文接龙”,每个学生串背一两句,这样稍具趣味性,学困生相对更容易接受。除了课文要反复背诵记忆之外,教学过程中相关的古汉语常识也应要求学生反复记忆。比如,同一个词语在本课出现是什么意思,在另一课出现又是什么意思,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一词多意,这看似是知识的迁移过程,但也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文言文的一大教学重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意、词类活用及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如何才能使学困生牢固地掌握这些古汉语常识?那就是要做练习,且要反复地练习。对于学困生特别是高一年级的学困生而言,几乎所有的资料都会难度过大,至今还没有专门针对学困生的练习资料。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自己出练习题,针对课文中的古汉语常识及要求重点掌握的字、词、句,给学生设置练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困生自己对古汉语常识进行分类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反复背、反复记、反复练,学困生文言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当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必将会发生质的飞越,学困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就在预期中得到了提高。
针对学困生的文言文教学,确实让许多教师束手无策,但只要教师充分了解学情,深入理解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改进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灵活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困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并施以持之以恒的训练,提高学困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将不再是难题。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