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庆
【关键词】初中语文 日记 作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64-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以及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笔者总结出,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日记要求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提出不同的日记要求。比如,对于七年级学生,可以这样要求:日记内容以写人、写景、写物为主;每5天至少写一篇日记,一学期的日记总量不少于40篇,其中以写人、写景、写物为主的日记不少于30篇;每篇日记字数300字以上。各小组的语文代表每周负责检查本组学生的日记完成情况,教师着重检查学生写人、写景、写物的日记,其余内容的日记由语文小组长组织学生自评自改。对于八年级学生,可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感悟、赏析能力。要求学生每7天至少写一篇日记,一学期的日记总量不少于35篇,其中读后感、赏析类日记不少于28篇;日记字数应在400字以上。教师抽查读后感、赏析类日记篇数不少于20篇,其余由学生互评互改。对于九年级学生,训练侧重点则在于写想象日记和锻炼思维能力的日记。每10天至少写一篇日记,一学期的日记总量不少于30篇,其中想象类、思维类日记不少于20篇;日记字数最好在600字以上。教师抽查想象类、思维类日记的篇数不少于15篇,其余由学生自改互改。分别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字数、篇数、评改等日记要求,使学生既有写作的侧重点,又有一定的写作自主权,在教师有目的的教学规划中有步骤地提高写作水平。
二、日记要注重与教材结合
如果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日记要求,会让学生觉得很抽象,不知道从何写起。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可写之材。教材便是很好的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注意将教材和日记联系起来,就可以让日记成为课本的深化与拓展。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紫藤萝瀑布》《济南的冬天》等课文时,笔者着重让学生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景特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景物描述得栩栩如生的,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学校组织的春秋游或假期游玩等接触到的景点,写写这类的日记。又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写名人事迹的,在教学这一单元内容时,笔者着重让学生在日记中谈谈自己从这些名人身上获得哪些启发,或选取自己熟知的课外的名人事迹来写日记。学生在这样的日记训练中既强化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日记要注重与课外阅读材料结合
教师还需广泛地阅读,结合课文给学生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云南的歌会》一课时,笔者向学生推荐了一些介绍各地风俗的读物,如《中国风俗》《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还向学生介绍了壮族等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让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丰富了日记的内容。我班一位学生在学了这一单元的课文后,就写了一则日记《了解风俗很重要》,在日记中谈到自己去内蒙古大草原游玩的认识和体会,介绍了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四、在教学中指导写作技巧
很多学生反映,自己看到一些生活现象,想写却写不出来,即使心有感触,话到笔端却表达不出想表达的内容和感受。其实,这是学生缺乏写作技巧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及时把课文的写作特点或技巧告诉学生,最好让学生也练习写一下。如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笔者指导学生掌握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写作顺序;讲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麦琪的礼物》时,笔者指点学生如何在写作中巧设悬念,然后再让学生把这些写作手法运用到日记中去。如一位学生写日记《风波》时这样开头:“‘阿莉,快点,快点!一向性格沉稳、遇事沉着的爸爸居然这么急不可耐地再三地催促我,使得平日做事就‘慢半拍的我更是紧张得不知该穿衣服还是裤子了。”文章一开始就给读者设下了悬念:是什么事情让一向沉稳的爸爸在了解女儿平日做事“慢半拍”的前提下,仍急不可耐地反复催促她呢?这样的开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教师经常在教学中或在讲评学生日记时对学生进行这类训练,能使学生既积累了作文素材,又训练了构思、谋篇、起草、加工等写作技巧,锻炼了学生把日常生活素材提炼成作文题材的能力。
当然,要学生保持写日记的兴趣,还需要教师的重视、鼓励和引导。教师只有高度重视学生的日记训练,让学生通过写日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有效提高其写作水平。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