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类型及应对方式的实证研究

2013-04-29 00:44刘海骅李冀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应对方式大学生

刘海骅 李冀

摘 要: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以从北京大学随机抽取的164名本科生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应对策略问卷”,提供利益冲突、生活习惯、性格差异、交往交流、竞争等5种冲突情境,并且针对每个情境提供合作沟通、忍让迁就、回避、攻击等4种解决方式,要求被试对冲突发生的频率和解决方式进行判断和选择。结果发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整体状况较好,不存在性别、年级、专业等差异,在生活习惯、性格差异和交往交流中发生的冲突频率最高;在处理方式上,大部分被试选择合作沟通,其次是回避和迁就,选择攻击方式的人数最少。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关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宿舍人际冲突类型 应对方式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综述

1.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离开了父母,告别了中学严格的学校管理,加之心理和生理的进一步成熟,他们对于人际交往有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以学校社会关系为主,其中室友又与之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大学生一天内在寝室的时间(除睡眠外)平均长达5.8小时。相对于班级概念的淡化和校园人员较大的流动性,宿舍人际关系更为稳定,这就使得宿舍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维度。研究证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和谐度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宿舍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研究表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整体较好,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际冲突感受处于正常范围,多数大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重视度很高,渴望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氛围,愿意为建立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付出最大努力,并且对室友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中仍有相当比例的人有着中等水平的人际冲突感受,在调查中有不少学生与现在的寝室成员发生过冲突,也就是说,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是真实存在的。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并不少见。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因为宿舍人际关系不佳而造成的悲剧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除此之外,“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个性鲜明,思想独立,在交往上也更倾向于同朋友、同学而不是父母、亲戚交往。有研究者指出,现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呈现出交往范围扩大化、同学关系矛盾集中化、同学关系世俗化、师生关系疏远化、人际关系虚拟化等新倾向。而这种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新情况也加剧了宿舍人际冲突的复杂性。

3.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类型和处理方式

目前,有研究者将导致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影响因素归结为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网络文化因素,也有研究者将其归结为心理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根据冲突本身的起因,有研究者将宿舍人际冲突归纳为为人处世差异、私有利益受损、公有资源争夺、作息习惯差异、沟通障碍,并且发现大学生人际冲突由作息习惯差异引起的最多,其次是为人处世差异和私有利益受损,因为公有资源争夺引起的冲突则相对较少。就处理方式而言,大学生普遍认为合作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迁就处理和回避忍耐处理,竞争攻击处理效果最差。

4.研究目的

综上,随着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呈现出新的特征。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就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问题: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整体情况;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应对方式;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笔者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改善提出了建议。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北京大学随机抽取164名学生作为被试,平均年龄为19.34岁,宿舍成员平均人数为4人。其中男性89名,女性70名,5人未填答性别,分别占有效数据的55.97%和44.03%。一年级学生74名,二年级学生46名,三年级学生31名,四年级学生11名,2人未填答年级,分别占有效数据的45.68%、28.4%、19.14%和6.8%。在此次研究中,70%的被试为独生子女,89%的被试为汉族。在访谈中,共有10名访谈对象。研究者使用半结构化访谈,了解访谈对象的宿舍人际关系的整体情况、冲突的内容、冲突发生的可能原因,以及理想的宿舍人际关系模式。

2.研究工具

研究使用自编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应对策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信息,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院系、年级、民族、独生子女和家庭经济状况。第二部分为情境问卷,采用情景测验的方式,根据前人研究、访谈和临床经验,归纳并提供了20个常见的宿舍人际冲突情境,内容包括利益冲突、生活习惯、性格、交流和竞争5个方面。在这一部分,问卷针对每个情境提供合作沟通、迁就忍让、回避和攻击等应对方式,要求被试选择他们在问卷所提供的冲突情境下会使用的策略;评估对应情境所发生的频率;评估宿舍的总体关系;以及从5种关系模式中选择符合自己宿舍情况的模式。

研究结果

1.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整体状况

在问卷中,要求被试在5点量表上,对其宿舍的总体关系进行评估:1非常不好,2不太好,3一般,4比较好,5很好。结果表明:共有130名被试选了“比较好”或“很好”,比例达到80%,说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体较好。

主观评价等级在年级的差异上出现了与前人研究相吻合的状况,即低年级和高年级对宿舍关系评价较高,而中年级对宿舍关系评价较低(见图1)。

图1:各年级对宿舍关系的评分

2.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主要类型

在情境问卷中,共提供了20个冲突情境,主要包括利益侵犯(包括借钱、无理要求、以自我为中心等情境)、生活习惯(包括个人宿舍卫生和作息等情境)、交流交往(包括交流困难和宿舍关系淡漠等情境)、竞争和性格差异5个方面,并要求被试在4点量表上对发生频率进行选择,将不同情境相同维度的选择结果进行合并。在不同情境下选择不同频率的人数百分比如下表:

表1:宿舍冲突情境发生频率

从不发生 有时发生 经常发生 总是发生

利益侵犯 62.96% 29.57% 5.34% 2.44%

生活习惯 55.05% 34.06% 9.93% 1.83%

交往交流 59.96% 30.89% 7.32% 2.44%

竞争 64.02% 29.57% 5.79% 1.52%

性格差异 42.07% 48.17% 7.93% 1.83%

可以发现,大部分被试在宿舍人际冲突的频率上都选择了“从不发生”,在利益侵犯、生活习惯、交往交流、竞争4种冲突中比例分别达到63%、55%、60%、64%,皆高于其他频率,这也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证明了宿舍人际关系呈总体较好的状况。

但在5种情境中,仍有37%、44%、40%、36%和56%的被试选择了“有时发生”“经常发生”甚至“总是发生”,这说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确实存在。其中性格差异、生活习惯和交往交流是发生频率最高的3种。这与访谈的结果和笔者的临床经验相符合。

3.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

在问卷中,根据不同的情境会给出合作沟通、忍让迁就、回避和攻击等解决方式,解决方式的表述仍使用日常情境式,要求被试进行选择,并且可以多选。不同冲突情境下解决方式的选择人数百分比如下表:

表2:宿舍冲突情境发生频率

合作沟通 忍让迁就 回 避 攻 击

利益侵犯 39.33% 34.88% 11.34% 8.80%

生活习惯 43.60% 18.01% 11.71% 4.01%

交往交流 43.70% 31.10% 11.04% 0%

竞争 54.27% 48.17% 14.94% 8.33%

性格差异 65.24% 8.54% 21.95% 1.22%

可以看到,在冲突的处理方式上,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作沟通的被试人数比例最高,其次是忍让迁就,再次是回避,而攻击是最少选择的处理方式。这与前人的研究相吻合,大学生在处理宿舍人际冲突时更倾向于使用合作沟通的方式,来积极解决问题,以造就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或者忍让、回避,以避免冲突的升级,维持宿舍表面上的稳定和谐。

结论与建议

1.宿舍人际关系总体呈乐观态势,年级演化特征突出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总体状况仍呈现良好态势。另外,本研究中同样出现了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评价在年级上的波动与演变,笔者认为这既符合大学年级状态,又契合了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规律。以大学一年级为例,这部分学生群体刚刚进入校园,面临新的学习任务,身处新的生活环境,迎接新的学校管理制度与文化,室友往往最容易成为其熟悉和亲密的伙伴,能够互相照顾,同时对彼此了解也不深,故关系较好、感情真切。而随着年级的递升,对校园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的增多和深入,各种有形无形竞争的产生与加剧,以及互相了解的加深和性格特点的不同,矛盾摩擦开始增多,故对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评价有所降低,而到四年级时,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也能更加以成熟的心智处理对待宿舍人际关系,同时面临毕业和离别多种感情因素,故评价表现有所上升。

2.理性定位“舍友”角色,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

在宿舍关系模式上,尽管很多大学生并非能与所有室友都成为好朋友,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仍能互相尊重、互相体谅,共同建立和维护友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引导学生理性定位“室友”角色,避免“过分热情”和“过高要求”,认为室友就应该成为最好的朋友,而事实上,由于兴趣爱好、性格等存在差异,大学生不可能与所有室友都成为好朋友。学会如何与不同于自己的人相处,学会尊重他人,并在这种前提下建立交往,正是大学生心智成熟的表现之一。引导学生“求同存异”,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对于协调和发展宿舍关系具有前瞻性意义。

3.科学研判宿舍人际“分歧”,对冲突类型有所认识

在宿舍人际关系良好的总体背景之下,摩擦和冲突仍然部分存在。首先,个性鲜明的“90”后是当今大学生的主体,加之大部分大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的宠爱和关注较多,进入集体生活后,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的情况下尊重他人,学会“求同存异”和“共谋共识”,在这部分群体中还存在学习的“空白点”,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格外关注的重要内容。其次,生活习惯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上下铺动作幅度太大、打字敲键盘声音大、旁若无人地在寝室里打电话而打扰到其他同学休息,或者不遵守值日安排、不打扫卫生、侵占公共空间等。目前我国大学生宿舍的人数多为4人或6人,宿舍空间较小,因此个人活动很容易对其他宿舍成员产生干扰和影响,使生活习惯成为宿舍冲突的重要来源。除此之外,交往交流也是一个重要的冲突类型,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呈现出虚拟化的特征,在群体内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越来越少,造成了大学生沟通技能和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从而加大了产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可能性。在前段时间发生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中,尽管当事人双方均被同学们看作是“阳光、热心、活跃的”,但在近距离的宿舍交往中,他们内心应对问题、处理分歧、解决矛盾的风格可能与表面行为举止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这就是性格的差异所导致的。此案的嫌疑人林某承认两人之间的矛盾仅仅是由日常琐事引起的,这些日常琐事的纠纷通常是由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引发的。挫折理论告诉我们,尽管是日常琐事引发的矛盾,但因一味回避,缺乏有效沟通而使愤怒长期累积,同样会诱发激烈的攻击行为。

4.鼓励对话、肯定合作,摒弃“冷战”、避免冲突

就处理矛盾的方式来看,绝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合作沟通,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选择了回避或忍让迁就,息事宁人,也有一部分学生采用攻击的方式。这体现出大学生保持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愿望和努力,也防止了冲突的加剧。然而事实上,研究表明,忍让、回避和攻击的处理方式都不是有效的,而沟通则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人际关系成功与否很大部分取决于沟通。如果问题无法解决,在长期的忍让迁就或回避后,很可能会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的淡漠,甚至引起更大的冲突。在访谈中,许多来访者也提到过,如果问题出现的时候能够选择交流和协商,可能宿舍关系会更加融洽。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仍然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冲突解决方式,提倡积极正面的沟通,提倡 “对事不对人”式的问题解决,通过适宜渠道的情绪“宣泄”,将冲突化解于“萌芽”状态,将矛盾限制于“控制”范围,避免极端冲突事件的发生。

5.建立心理排查、技能培训、研究机制,系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细化发展

加强心理危机排查工作,掌握宿舍人际冲突发生的类型和时间特征,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干预;开展对班主任、辅导员、楼管员和寝室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协助解决宿舍人际冲突的能力,努力克服大学生拒绝第三方介入的抗拒倾向,鼓励其主动寻求帮助;开设宿舍人际冲突为主题的课程、讲座、专业的团体辅导和理论研究工作,着力提高处理学生冲突和矛盾管理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相关主题的课程、讲座、专业的团体辅导和理论研究,提升大学生对于宿舍人际冲突的自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对宿舍人际状况作出比较准确的知觉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解决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载《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5年第3期.

[2]郭梅华,陈虹,黄伟东:《大学生宿舍人际和谐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载《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3]张冬梅,阿代·哈尼西:《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载《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8期.

[4]金盛华:《当今中国人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一社会心理医学研究》,载《心理学新探》,1999年第3期.

[5]许传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载《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4期.

[6]经素:《大学生宿舍中的人际冲突现状研究》,载《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7]许莉娅:《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研究》,载《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8]庄兴忠,陈乃车:《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新倾向及调适》,载《求索》,2003年第5期.

[9](美)西华德著,许燕等译:《压力管理策略-健康和幸福之道》,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责任编辑:李艺英]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