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文化教育基础积极推进训教一体化建设

2013-04-29 00:44:03杨阳李辉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运动队竞技运动员

杨阳 李辉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2009年首批招生开设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体育服务与管理等5个专业。其中竞技体育专业以培养高水平职业运动员为目标,面向优秀运动队招生;其他4个专业以培养社会体育从业人员和体育产业服务管理人才为目标,面向社会招生。

服务于北京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优秀运动队的运动员学生提供文化教育保障是学院教育教学的核心职能。通过几年来的办学实践,学院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进一步明确了大力推进训教一体化建设,确立了以为优秀运动员成长和退役运动员转型服务为主线的办学定位和方向。

积极推进训教一体化建设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类似体操冠军张尚武卖艺等运动员在役期间的文化教育和退役保障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实施意见等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予以规范。继《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体青字[2012]77号)发布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体育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12]53号),明确要求“要坚持以体育技能为特色、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积极探索训、教、科、医一体化发展的科学路径,为运动员文化学习、运动训练和比赛等提供良好条件,切实为本市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结合北京市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划和学院的具体情况,学院提出夯实运动员学生文化教育基础,积极推进训教一体化建设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的基本内涵是:北京的体育职业教育以提高运动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为前提,通过加强与其专项技能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运动员学生对专项运动训练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促进其运动训练和竞技成绩的提高;同时,兼顾运动员学生退役后择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的提升,为他们的“二次择业”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学院与训练基地和运动队一道,共同致力于运动员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塑造文化素养高、专项技能强、社会适应能力好的新型运动员,凸显北京体育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推动学院和北京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

在初步的探索实践中,学院认为实现训教一体化的途径有三:第一、构建符合运动员学生职业教育需要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实现为优秀运动员成长和退役运动员转型服务的教育目的,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懂教学、懂训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院的教育实施奠定人力资源基础;第三、建立与训练基地、运动队的联动机制,形成学院与训练基地、运动队的合力,共同加强对运动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构建符合运动员学生职业教育需要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院的教育层次涵盖义务教育初中阶段、高职和与首都体育学院联办的本科竞技体育专业,其中高职运动员学生的学制有五年制和三年制两种,分别招收初中毕业、中专或同等学历毕业的学生。根据北京市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学院的文化教育覆盖了北京市体育局所属的先农坛、木樨园、芦城三大训练基地的十余个主体运动项目中的一线、二级以及部分试训运动员学生,同时还有分属其他训练基地、俱乐部的射击、跳伞、棋类、篮球等专项运动队运动员学生。面对多样的教学层次和复杂的生源状况,要想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构建符合运动员学生职业教育需要的、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2012年1月,学院向市教委成功申报了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两个专业的中央财政对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借助中央财政对专业建设引导资金的支持,学院开始进一步完善两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竞技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为运动员学生的成长服务,打牢他们的文化基础,提高他们对专项训练的理解能力。初中和中专阶段的基础文化课程在尽量与社会同类学校保持同标、同进度的基础上,努力达到教学效果同质。同时,结合该年龄段运动员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融入与学生专项训练相关的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和接受,体现体育职业特色。中专和高职阶段的专业课程则打破学科体系和原有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日常训练和比赛的实际需要,按模块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围绕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训练学两条课程主线,组合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保健、运动营养、运动损伤与康复、运动心理、竞技体适能、机能测评等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并有计划地编写有体育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校本教材。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为运动员的退役转型服务,提高他们“二次择业”的竞争力和职业技能。以充分利用和发挥退役运动员的体育职业积累为目标,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学院为退役运动员打造了4个职业核心课程群,即运动健身教练理论与实践、体育彩票经营与管理、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技术、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4个课群分别对应不同的职业岗位,同时,配套有不同岗位所需的证书课程,重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该专业已经完成《实用体能训练方法》《体育保健与康复手段》等多本校本教材,其他课群的校本教材正在按计划编写。

打造一支懂教学、懂训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职业院校的教师,就必须既懂教学,又懂体育。所谓懂体育,就是要了解运动员,知晓运动项目。了解运动员,要做到熟悉他们的训练、比赛情况,清楚他们的所思所想,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体恤他们的辛苦付出,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知晓运动项目,要做到熟悉项目特点,了解训练规律,知道比赛规则,掌握伤病防治等基本知识。为此,完成高职转制后不久,学院就要求教师必须下队观训。下队观训的形式多样,如到训练场馆观看运动员的训练、教学比赛,随运动队到比赛现场观看真实比赛,到运动员宿舍参加运动队的总结会以及了解学生自习情况等。今年恰逢全运会年,学院也准备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赛场观赛,让教师们身临其境感受竞技体育的紧张激烈和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几年下来,教师们都说:是下队观训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感情;是下队观训,让他们增加了对学生的认识和训练、比赛的了解;是下队观训,让他们发现了贴近训练的教学内容,为教学改革找到了方向。总之,下队观训促进了教学改革,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教师根据运动员专项训练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实施教学奠定了基础。下队观训也为学院练就了一支懂教学、懂训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学院与训练基地、运动队的教育合力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学生管理长效机制。借助会议平台,将近期需要运动队配合的工作进行通报,运动队也提出对学院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合理安排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2.组织运动队教练员观摩学生课堂表现。定期组织教练员来院观摩学生课堂表现,对于他们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今后如何提高运动员学生文化学习思想意识提供了依据。

3.建立巡查反馈制度,从德育工作入手,不断完善学生管理。为形成良好校风、班风,学院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入手,规范学生的校园及课堂行为。学生处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检查结果定期向运动队反馈,以形成教育合力。

实践表明,训教一体化是学院与训练单位紧密联合,共同培养优秀运动员,进而推动北京竞技体育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学院将继续在训教一体化探索的大路上奋力前行。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张雯]

猜你喜欢
运动队竞技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0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6
竞技精神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50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5:59
花与竞技少女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21:28:39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4
运动员
山西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