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娟
摘 要: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普遍感觉化学较难,从而失去学习兴趣。高中化学教师应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他们探索化学的奥秘,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
关键词:高一新生;化学奥秘;学习兴趣
1问题的提出
初中与高中的知识深浅相差比较大,学生常常升入高一就会感觉学化学比较吃力,从而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作为高一化学教师,应该想办法把学生领入化学之门,让他们去遨游化学知识的海洋,感受化学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不自觉地爱上化学。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学生领入化学之门呢?笔者认为能让高一新生把教材第一章的抽象内容掌握住就成功了一大半。
2高一新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2.1与初、高中化学教材有关
初中教材注重讲解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的深广度有所增强,知识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知识点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探索问题常常涉及本质,思维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2与初、高中化学教师有关
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教师侧重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另外,很多教师没有讲述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造成学生知识不完整。另外,高中教师未及时了解初中教材特征与学生能力水平,未能很好地处理初三与高一的衔接,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水平,开快车,抓进度,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和心理水平,导致教学的起点过高,人为地增加课堂教学的难度,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使部分学生由于畏难情绪而产生厌学情绪。
3把高一新生领入化学之门的几点措施
3.1紧紧与初三化学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完成顺利过渡
高一刚开始上课,教师不要急于讲太多的内容。如: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是实验的基本操作,第一点内容是化学实验安全、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分组去做课件,教师选择一个最好的,让该组派代表出来做小老师,讲解给全班同学听。对学生讲得不妥的地方,教师要待他们讲完再做解释,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整个课堂全员参与,课件生动有趣,学生会更认真去听。没有获得讲课机会的小组也会不甘落后,从而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整个班级就会出现你争我夺的局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为了能让学生的兴趣发展得更好一点,笔者要求学生自己预习后分组做“粗盐的提纯”的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分析自己对这一次实验的见解,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总结实验过程中所要注意的事项。这个实验涉及初三学过的过滤(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的用途、蒸发结晶(加热到什么时候为止)等,这样一来,既巩固了初三的知识,又让学生学到了新知识,增强了动手能力。
3.2让学生明白“物质的量”这一内容的重要性
除了要在第一节课让学生感觉到这一内容并不像想象中的难,从而对高中化学充满信心,延续初中对化学的极大兴趣外,还得让学生明白:物质的量这一内容非常抽象,而且非常重要。教师可以直接把近几年有关这一知识点的考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直观地认识到掌握这个内容是“必须的”。如展示每年高考涉及这一内容的考题:
(2012年广东)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4gCH4含有NA个C-H共价键
B.1molFe与总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C.1L0.1mol/L的NaHCO3液含有0.1NA个HCO3-
D.常温常压下,22.4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O原子
这道题不需要学生去做,而是先让学生有个视觉上的感观,相信大部分学生就会带着一定要掌握这一知识点的心态认真上课,专心听讲,努力完成对应的习题。对于教师来讲,看到学生认真听课,讲课也就非常有激情,学生也就更有兴趣听课。
3.3讲好“物质的量”的内容,让学生听懂是关键
“物质的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贯穿高中化学的始终,每一章节都要运用到它。物质的量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各类考试的“热点”,它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内容灵活多变,在解题过程中不少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特别是刚从初中毕业的高一新生。如何才能使学生容易掌握呢?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得备好课,让学生理解了“物质的量”,之后的“物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就能轻松教学了。顺着这个思路,笔者认为在讲授“物质的量”的时候要做好以下两点:
第一,进行课前五分钟检测,测完后组间交换批改。刚开始出题时要把握“简单、容易”的原则,如:1个水分子含有____个H,_____个O,_____个原子;6个H2SO4中含有_____个H,含有_____个S,含有_____个O,含有_____个原子;……
检测不仅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和应用,更是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中主要采用对比归纳法:通过生活中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中存在相同的情况——物质的量的定义,通过与其他基本物质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定义,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和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的实例对比,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将抽象的摩尔概念具体化,通过适当的分层练习强调指出学习摩尔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这一节的内容。
第二,讲练结合。首先,辨清概念,看清条件选择公式,分层练习。课堂上教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更能讓学生及时熟悉、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出练习的时候尽可能出得简单一点,让学生一做就非常有自信。有了自信,学生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劲,当然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就慢慢地培养起来了。有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后面的教学就能轻松点。其次,学生若能知道并综合利用下面量之间的转换,就几乎完全掌握了有关物质的量的所有内容。
■
3.4回归课本,紧密联系高考
展示高考题虽然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但在完成知识点的教学后,教师必须回归课本,与高考紧密联系,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学会学习的方法。笔者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归纳出必须掌握的内容,并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由每个小组归纳并写下来,通过查阅资料找出对应的习题,每个小组汇总后上交,教师再来点评。
4思考与展望
如果能把教材第一章的内容真正让学生掌握并应用自如,学生就真的入门了。围绕“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教学,不仅能为其他化学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等起着积极的作用。当然,要做好本文列举的所有的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要真正能把高一新生领入化学之门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