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川梅
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使学生动起来;通过观察、实践、实验、制作等形式的切身体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创新能力,让学生们享受学习科学的快乐。让课堂活起来?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点把握时机:
一、鼓励质疑,诱发创新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学生勇于批判、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鼓励他们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例如,在教学科学《摆的秘密》:教师可以:
1、请同学们首先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摆,并测出摆在20秒内摆动的次数。⑴小组合作,完成摆20秒内摆动次数的测量活动。⑵各小组汇报测量的数据。2、师板书各小组测得的数据,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为什么各个小组测得的数据不一样呢?3、老师:每个组的摆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摆动的次数却不一样多。
摆动次数多的说明它摆得快,摆动次数少的说明它摆得慢。师:那么摆摆动的快慢是由那些因素决定的呢?就我们一起开始研究吧。
而在五年级科学《地震》这一课中,我首先播放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对比照片),对学生造成震撼,继而教师提问:的确,地震给人类带来了灾难。通过前面的观察和思考,大家又想到了什么?关于地震,你有没有想要了解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问题产生了,学生自己提出了他们想要研究的方向,我们就可因势利导,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恰当的问题情境,推动学生去观察、思考,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随之萌发,就明显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热情地保护学生这种敢于质疑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扩展,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二、带着问题,大胆假设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进行猜想时,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你认为摆摆动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开始猜想。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的猜想?
生A: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生B:角度越大,摆动的速度越快;生C:钩码(摆锤)越重,摆动的速度越快。……
师:那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为什么做这样的猜想?
生A:这里,如果摆线越长,摆的路线越长,有的时间就越长,来回摆的时间多一些,所以我认为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生B:日常生活中,角度越大,坡度就越陡,冲下来就会快一些,那么摆的角度越大,摆动的速度就越快;生C:日常生活中,越是重的东西下落的越快
学生们的周密设想让我吃惊不已,他们能够大胆带着问题设想,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三、自己设计、体验探究
我们放手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不是要他们得出“科学的结果”,而在于让他们明白假设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最终培养他们尊重实践的创新品质。当然实验方法也可以和书本上提供的方法相同,但是要让学生自己动脑,一定不要一下子把整个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例如:在上《电磁铁》一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是不是能产生磁性,老师可以问:“我们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实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是否产生磁性?”学生认真思考,设计了很多的实验,如:“把铁钉接近大头针,看一看能不能吸起。”“把指南针靠近铁钉,看一看指南针的方向是不是发生了改变”等。让学生们按次序都试一试。
我们研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这样可以启发他们自动地、创新地学习,又能锻炼他们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进行指导,因为学生的方案有对有错,对了要给予肯定、鼓励,错了要分析原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四、提炼结论
所谓结论就是指在结束探究活动时,应在前期实验和讨论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最终获得某种最终结果,然后被大家所认同。例如在《摆的秘密》这一课中,让学生设计实验,自己体验后,小组完成实验单的填写。
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的研究成果?
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研究,我们发现,跟摆线的长短有关,跟摆锤的轻重无关。
师:通过这次实验,你有什么启发?学生:只有反复的验证和实验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还培养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形成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面对未来社会空前激烈的竞争,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自主探究,丰富创新源泉。
【作者单位: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