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瑶
摘 要:通过寻找适合舞种、巧用教学资源、树立自信心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利用“动肢体”“动脑子”(游戏法、情境法)“动情感”等方法培养中职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是实现中职学校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舞蹈教学;高效课堂;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近几年,中职学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学生的舞蹈教育一直显得不温不火,学生对舞蹈课说不上讨厌更说不上喜欢,老师交代的作业都能按时完成,但流于形式,看不到任何用心思考的痕迹,学习状态也时好时坏。在这样的背景下,“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拟以中职学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为例,将从舞蹈教学现状分析、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怎样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展开对“舞蹈教学”高效课堂实现途径的探讨。
一、中职学校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与同行交流和自己的长期观察、研究,得出以下几点事实:
(一)教材过于专业,易“水土不服”
自中职学校开设舞蹈课以来,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的舞蹈教育教学就一直参照专业舞蹈院校的教材,根据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来规范中职学生,虽说这样的教材更加注重舞蹈的规范性、训练性和风格性,却常常会因为难度太大,专业性太强而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
(二)适合中职学生的教材,少之又少
市面上,能够适应非专业、普及型或面对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的舞蹈教材少之又少,想要寻找到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特点、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特征的中职学生的舞蹈教材可以说是极其困难,更别提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了。
(三)教学方式古板,学生很难产生兴趣
基于以上客观原因,在舞蹈教學实践中,往往是老师费尽气力却适得其反,让原本质朴的情感变为刻板模式的风格呈现;让本来鲜活的生命变为枯燥无味的技巧展示。如此教学怎能使学生喜爱,用心学习呢?如此,学生厌倦舞蹈、反感舞蹈甚至机械化地舞蹈也就不足为奇了。学习之道,兴趣为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才能让他们甘心学习,卖力学习。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舞蹈教学的“高效课堂”,教材的取舍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已是必然。具体说,舞蹈教材可以由教师自己按照时代特点自行权衡使用,以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二、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现舞蹈教学的“高效课堂”,还需从寻找适合舞种、资源选用、树立学生自信心等方面进一步突破教材不科学所造成的教学瓶颈。试述如下:
(一)寻找适合舞种,激发学习兴趣
在踏入中职学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进行舞蹈教学之初,我也曾沿用这样的方式教学:用芭蕾舞基本功规范学生的肢体形态,标准的手位、脚位、舞姿以及准确的表情控制,以约束学生的舞蹈美感。一学期下来,伤神劳力、鞠躬尽瘁,但收效甚微。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芭蕾舞的条条框框和刻板僵硬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年轻人的那种朝气与活力。相反,他们对流行事物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强,思想活跃,性格开朗,正与本身就倡导肢体解放,追求自由、不拘一格的现代舞风格不谋而合。于是我大胆尝试使用“现代舞”教学,受到了学生欢迎。
(二)巧用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选定了舞种,还要进一步巧用教学资源,才能让教学变得让学生容易接受,才可以让课堂高效起来。因此,我专门打印了许多舞蹈图片挂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还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现代舞课件并观看《舞林争霸》等舞蹈视频。在他们惊叹的眼神和兴奋的表情中就看得出他们已经被现代舞“收买”了。许多学生开始跃跃欲试,期待去练功房里训练了。
(三)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差生学习兴趣
信心是兴趣的保证,没有信心就不会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思考,学生更不会参与到现代舞的学习中来,到最后也只有被动地听讲、记动作……周而复始地重复到原来的模式中,就不能展现优美的舞姿,跳出动人的舞蹈。在学校“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要求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得让“学困生”补上“短板”,应该让他们受到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平时会有意识地关注那些舞蹈基础较弱的学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表扬,老师赞许的眼神、激励的语言、肯定的手势都是有效树立信心的教学手段,日积月累,学生的信心变得越来越足,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三、善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
在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学步入正轨后,就要逐步针对中职学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的学生思想懒惰、创新能力弱的弊端,进行相应的教学练习,善用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动肢体”: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现代舞代表这种艺术形式中的前卫派,“相对于其他舞蹈形式来说,它更注重艺术家内心的感觉,并通过形体充分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使学生首先具有让肢体“动”起来的意识。在我的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要根据老师的课堂示范做好练习组合,还要求学生讨论动作与动作之间连接变化的几种可能性并做尝试,最大限度地开放他们对肢体的认识,引导他们将肢体与动作合而为一。
(二)“动脑子”: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动手动脑,手脑并用”既是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也是舞蹈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中职学校的学生思想懒惰、不爱动脑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也一样。怎样改变学生不爱动脑的不良学习习惯呢?
1.游戏法
文化课老师经常会在教学过程中准备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小游戏以活跃课堂气氛。我的舞蹈课堂也经常使用这种形式。例如,我曾经带学生做过一个“动作接龙”的游戏:将全班学生共分为三组,每组派三名学生参加,站好一横排以抽签形式决定“接龙”顺序。第一个学生做一个动作,第二个学生先重复第一个动作并再做一个自己的动作,第三个学生重复第一、第二个动作并再加入自己的第三个动作……以此类推,有错动作或顺序错乱者均将被淘汰,最终决选出一名学生代表本组获胜,其余将接受“惩罚”,做下腰或弹跳等基本功训练。通过游戏,学生既参与了训练又开发了包括记忆力、模仿力、创造力在内的几种能力。游戏本身就是中职学校舞蹈课的创新,这完全打破了单纯教、机械练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在动脑子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再创新性地编跳一个同学都不会跳的动作的同时感受思考的成功,寓教于乐。
2.情境法
将学生分成三组,让每个学生准备四个纸条,上面分别写上具体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大家把纸条放在一起,每组派一名代表抽取四个签,给五分钟的准备时间,每组表演本组抽签产生的情境,同学间评选出一组为“最佳表演奖”。通过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情境的创新性思维,还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大家都积极为自己的团队“动脑子”,创意无处不在,笑点也跟着水涨船高。如此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三)“动情感”:培养创新能力的终极目标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影响人格,形成德行。”中职学校的学生处于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这些被基础教育忽视的弱势群体,心理和道德行為问题多是长期存在的。从情感入手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是学校的教育目标,也是舞蹈课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我以拿扫把扫地为元素,编排了一组舞蹈动作。起初,学生在练习时,都感觉贴近生活,简单易学,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等规定的大舞段学习完成之后,接着练习情境表演,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一个人物形象,要求学生根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表演。这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却着实难倒了一些平时生活中从不做家务,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日子的、打扫班级卫生时同样敷衍了事的学生——动作不到位,注意力不集中,还开小差、笑场。针对这样的情况,不能盲目批评和埋怨,只是留了一个作业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扫街阿姨的工作状态和家里妈妈做家务的状态,并且谈一下观察心得。最后让他们在练功房和教室进行“实战演练”,一个人一个区域实地练习扫地。还找来一些影视作品给学生欣赏分析。在直观、间接和亲身体验后学生的情感状态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创新性地更改了老师的一些舞蹈动作和情绪变化的处理方式,不仅参与动作编创,还对整个舞蹈结构进行了大胆的设想,通过大家的配合把舞蹈中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少学生上完课后都能体会到别人辛勤劳动的不易,也学会了体谅父母开始做家务认真干活了。“动情感”让学生在舞蹈课堂中体验到劳动的魅力和学会了端正的德行,让他们用自己的创新行为营造快乐生活。
其实,中职学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以“普及化、灵活性、适用性”为基本原则,不能生搬硬套使用专业舞蹈学校那样的教材,更不能把舞蹈课堂作为一种单纯的艺术技能的训练,制造一批又一批拥有同样僵化笑容和僵硬动作的“舞蹈模范生”。舞蹈课堂应变成挖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地,要让学生在快乐愉悦中表达艺术情感、改善形体状态、提升气质。若能坚持这样的理念,并不断探索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素材,舞蹈教学的“高效课堂”就不会只是一个梦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