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周记,从随文练笔开始

2013-04-29 04:52:47金欢梅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丰富随文练笔模仿

金欢梅

【摘要】

随文练笔,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组织运用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教师如果把平时的课文教学与周记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随文练笔,该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渐渐爱上周记。

【关键词】随文练笔 周记 模仿 拓展 丰富

周记,作为写作教学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地方武装”,具有补充写作方式、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学生的周记——内容空洞无物,情感无病呻吟,面目千篇一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素材,语言积累不够,导致失去兴趣。我们教师若能很恰当地让“随文练笔”与周记牵手,其实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一、愿写周记:模仿式练笔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

不少学生在写周记时,常因缺乏素材,“为无米之炊”而犯愁。所以,随文练笔携手周记,能很好地为学生解决周记“无米之炊“的烦恼,使学生有话可写。

1.仿照典范言语材料,规范语言

我们的教学应该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不仅关注语言内容,更要关注语言形式,站在表达的角度来引领学生的学习,就能让学习效果别有洞天。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阅读教学中讲求一课一得。学生感悟文本表达效果的同时,教师应适时适量地提供一些练笔的机会,让学生仿写,从而在模仿中规范自己的语言。

例如《全神贯注》中有一大段描写罗丹如痴如醉地修改雕像的话空语句极其生动。反观学生,他们生活中也不乏全神贯注的人与事,但是表达往往是粗线条的,缺乏细节的。于是,选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来描绘一下自己或同学全神贯注地读书或写作业的情景就成了周记任务,学生都很愿意写这样的周记,因为有话可写。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教材中的每一篇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都是“规范性”语言的集合体,特别具有典范性。因为这些语言材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随文练笔携手周记,就是把这样的语言范本传递给学生,在反复的模仿运用中,使他们增强语言感觉,渐渐规范他们的语言。

2.效仿表达运用手法,生动语言

俗话说得好,“三分貌七分扮”。写文章也是一个道理,语言需要修饰,需要润色。如果对语言不加以提炼加工,不加以修辞运用,单单靠大白话是写不出神韵的,也是不可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的。所以,表达技巧的运用,就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使词句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更确切、更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它的恰当运用能使语言增添更多生动。

在学完《桂林山水》之后,让学生模仿2、3自然段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写具体,恰当使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写一写公园里的花或者熟悉的事物。这种仿写学生基本上都能轻松应对,面对这样的周记任务,他们也不再为没什么好写而烦恼了。

3.模仿文本构段方式,序化语言

在表达时,总有很多学生条理不清,言之无序。为了让学生在表达时能言之有序,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结构,掌握组句成段和构段成文的规律,引导学生入门悟道。其实,我们的教材中就有许多典型构段方式的课文,如果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引导和模仿练笔,这些构段方式十分有利于提高他们语言的条理性,从而使他们言语表达更加有序。

在学习了老舍的《猫》之后,让学生用“说(他、她)……吧 ,…………”句式写写自己熟悉的同学。生活中很多同学也有两面性或者多面性的特点,学习这样的方式介绍,学生非常乐意写一写。

二、乐写周记:拓展式练笔改变“放羊式”的任务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若教师随意选取“练笔”的时机,不能恰当把握随文练笔有效的训练时机,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了。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要做到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设计随文练笔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两方面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使练笔发挥最大的功效。

1.扩写。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试验成功后,人们会怎么说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象。如伽利略的学生会说什么?那些如此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会说什么?那些嘲笑过伽利略的人又会说什么?以此为内容写周记。

2.续写。

让学生把课文的情节延续开去,加上想象再写下来。如读了《中彩那天》,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汽车开走以后》为题续写一篇周记,想象汽车被开走以后,我们一家人的表现。

3.补写。

许多课文中留下了情节空白,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对原文进行扩充、填补。如《鱼游到了纸上》一课,青年静静地画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议论着……让学生展开想象,以《圍观的人们》为题写一个片断。

周记的素材,我们不能随便采用“放羊式”。毕竟还是中年级的学生,刚处于作文起步阶段,我们要对周记素材加以很好地引导。而适当的随文练笔的设计,会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想法要表达。所以,让随文练笔携手周记,成为周记的素材,学生就会更乐意写周记了。

三、创写周记:转换式练笔丰富“单一化”的内容

精心设计有效的随文练笔训练点,形成随文练笔的多样性。随文练笔要从既定的教学目标出发,既为巩固所学的教学内容服务,又能达到习作训练目的。其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落脚点,这样才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学生更乐于写周记。

1.图文转换:小学语文教材是个图与文交织的大花园。把教材中形象的插图变为抽象的文字,这样进行直观图画与书面或口头语言转换的思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例如读了《巨人的花园》,我这样设计周记的素材:围墙拆除了,巨人和孩子们会怎么样呢?请你仔细看42、43页的大幅插图,以《孩子们的乐园》为题,写出巨人与孩子们分享快乐的情景。这既可以练笔,又让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内涵。

2.人物转换:在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设身处地地想象,与人物进行对话,然后指导练笔。

在人物转换时,可以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转换为第一人称或反之。例如学完《爬山虎的脚》之后,周记的内容就可设计为:运用文中的语言和自己的想象,写一写《爬山虎的脚的自述》。

3.体裁转换:同一题材,换一换表现手法,进行合理的创造性表述,与原作比比谁棒,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习作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的周记任务特别受学生喜爱。 如把《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改写成童话《太空蔬菜大比拼》;把古诗改写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如《游山西村》可以改写一篇以“游山西村”为内容的叙事文章。

实践证明,这样的周记作业,学生非常喜爱,也很有实效。随文练笔携手周记,既增强了中年级周记作业的实效性,又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习作,在习作中促进对阅读的深化理解,实现两者的双赢。同时,树立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实学生的周记内容,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氛围,使周记写作成为学生愉快生活的一部分,从此爱上周记。

当然,随文练笔,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也并不是每周都作为周记素材。只有遇到有特色、典型的课文适合作为周记素材时,教师才要进行随文练笔的设计和布置。

总之,随文练笔携手周记是一个大课题,我们应该本着“臻于至善”的精神,将它的探究进行到底,把教材资源用足、用好,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写周记,写得更精彩,让所有的学生在周记中以至于整个语文的学习中学得更丰富,更实在,也更快乐!

参考文献

【1】何必钻. 言语型教学新思路[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12.

【2】王晓春.语文课如何是好[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1.

【3】郭宏君.名师课堂的随文练笔举隅[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2,02.

猜你喜欢
丰富随文练笔模仿
随文练笔,随意不得
浅谈随文练笔的几种形式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32:46
基于游戏化教学模式的中学体育理论探讨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07:41:49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12:08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