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守巢·乡村教育

2013-04-29 21:21史启伟房艳辉冯兆海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希望

史启伟 房艳辉 冯兆海

摘 要:本文仅就好教师守巢与乡村教育的关系等问题略陈管见。

关键词:乡村情怀 守巢 希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216-01

我们知道:乡村教育关系着农村的发展与进步,关系着乡土文明的传承与更新,它的覆盖、辐射与影响之广,是城市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为了乡村孩子,为了保持文化归属感以及乡土文化特色与乡土情结,我们应该对乡村教育——特别是村小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

但是,大抵是由于为了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发挥基础教育的规模效益,以及为了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望等原因,使乡村小学的撤并步子过快,导致一些地方没有了昔日的琅琅书声;而因为有守巢的好教师,还能支撑的村小,仍由于生源的锐减和流失,也书声寥落。乡村教育的前途变得坎坷而举步维艰。

诚然,“特岗”与“三支一扶”等教师的到来,给乡村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给人们以希望与遐想。但在短期内,还较难产生明显效益;而另一方面,他们有相当一部分,还不很甘心尤其是在村小守巢,一旦有两三年的经历,便有可能插翅飞走,因此,学生、家长仍缺少信心,村小教育形势依然严峻。

那么,如何守住这“剩水残山”,延续或重振乡村教育呢?措施固多,但我们注意到了以下两点。

1 要有好教师

我们看到:尽管村小撤并得七零八落,尽管生源流失日益危及村小的生存,但仍有少数村小,或者其某一两个班级,还能顽强地生存,那是因为有被认可、信任的好教师。他们爱岗敬业,有人格魅力,有学养,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特质,有一定的、或较丰富的、融入草根经验的教育智慧—— 这已是生活化了的智慧,有丰富的教育情感、顽强的教育意志;他们能更好地挖掘乡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并接纳外来文化,不断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审视、反思自己的实践……而又必定是教学质量高的人。有这样的好教师,那么学生和家长又何必舍近求远、劳费钱财呢。

2 要有守巢的好教师

有守巢的好教师至为关键。目前看来,我们寄希望的主要有两类,姑且称为本土教师与客家教师。

2.1 优秀的本土教师的坚守

本土好教师除了具上述特质外,大都有较质朴的乡村情结,更富有教育生活经验。

他们甘于坚守这方教育热土而辛勤耕耘,把它当做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家园了。他们已融入了乡村社会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教学从容而得心应手;他们口碑好,学生欢迎,家长信赖,自己也在不断地积累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他们爱丘山湖泽,虽处溪山之远,也适意悠然;由于业绩较为凸显,而更有评职晋级的激励;他们有朴素的职业理想,往往学有专攻,有一定的内涵;他们不断汲取新东西、探索实践,丰富教育经验与智慧,要做一个智能型教师;他们能够一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一方面研究教育规律,有志于“乡土教科研”,更希望成为科研型教师……虽然目前相应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但也获得了一些荣誉与相应的肯定,也可稍慰平生之志。

他们往往学历最初都不高,但通过进修也可稍补当年的失落;虽然知识结构、全面素质还不足,但他们有足够的乡村生活和乡村教育经历,深知课程的意义离不开生活背景与经验,因而能结合生活经历重组建构课程,能走进童心,充分考虑学生熟悉的生活、兴趣爱好,能使教育教学生活情境化、乡土化,雅俗共赏而有实效。主要靠他们支撑着乡村教育的“半壁江山”,更兼优秀的年轻教师的加盟,自然还有希望吸引和留住一部分学生,稳定那寥落可数的较完整的班。“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讴歌的应主要是这样的乡村文明的坚守者。

2.2 优秀的客家教师的融入

近些年来,分配来的年轻的、优秀的所谓客家教师,大受欢迎。他们的融入,无疑给村小教育带来无限憧憬。他们受过优良的教育,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电教方面;他们悟性好、风华正茂、充满教育激情与理想,个个出类拔萃;他们不仅智商高,而且好学而接受快,思想前沿,理念全新,有进取与创新精神;他们积极参加公开课,多数学科都很胜任,初出茅庐而先声夺人,展示了青春风采与才华,而经过几年以上的实践历练,更有了一定的经验,在专业迅速成长的同时,也在积累着成就感与职业幸福感;他们爱学生以及敬业负责等都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只要能够守巢—— 哪怕只三五年而替换守巢,也可稳定村小的一部分班级。

但是,村小的工作环境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很艰苦。他们或通勤,或住宿冷清的学校,或寄宿……大都要自己下厨或冷餐对付。更有风雨潇潇、大雪塞途,还要披星戴月,真是饱尝劳顿或“饥寒”之苦,更兼繁巨工作之匆匆忙碌,即使精力充沛,也不堪天长日久之重负。日暮天寒,也会有乡关何处之感。如此,极易动摇献身乡村的教育信念。因此,要留住或留住较长一段时间,都不可能是他们情愿的。我们倒有几点建议。

(1)改善其成长条件,关心、扶持。

对于在村小工作的,要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应给予足够的关心、引领和帮扶,应有相应的报酬。还要为其个体发展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以实现人生价值,使之有温暖并尽快融入草根经验而迅速成长。

(2)要帮助他们树立朴素的职业理想。

陶行知、叶圣陶都是从乡村走出的教育家,也曾是历尽艰辛的;而他们,更需要一种教育意志。要鼓励他们立志做一个学者型、智能型、科研型的教师,坚信:只要踏踏实实去做,无论在哪,都可脱颖而出。

(3)要完善相应的评估机制,鼓舞激励。

要有旨在激励的较完善的机制。如设各种公开课、竞赛、评选优秀青年教师等性质的奖项,刺激、激励之,使之不断积累荣誉感、成就感、职业幸福感。

(4)培植乡村情怀。

要培养他们的乡村情感,并使之认识到乡村教育的独特性、乡村文化的责任以及对于改变乡村少年命运的意义,引导他们勿为虚荣浮华以及城市“潜物质利益”所惑,认识到在乡村生活的实惠和恬适。

但是,乡村教师的文化生活毕竟是较贫乏和枯燥的。要丰富乡村教师的精神生活,这对于培植乡村情感,相信也是有意义的。

(5)宏观调控男女师范生的比例。

国家应研究能刺激男生考师院并愿意扎根乡村教育的举措。因为来乡村的男教师寥寥无几,女教师想在乡村找对象实在很难;再有城乡差距,及其它原因,那么想走,就势所必然了。倘能够并双双安家,想必一部分教师会愿意选择的。

守望乡村教育靠谁?就要靠守巢的好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引来和留住好教师,乡村教育才有希望。

猜你喜欢
希望
探索“五选四变”对中职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
前方有个叫“希望”的灯塔
试论中职教育要给学生以希望和自信
从《幸福蛋糕店》中浅谈人性
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黑土评剧迎来希望的春天
雾霾背后的一点“希望”
“希望”促民族教育 文化育国家栋梁
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初中团体心理辅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