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 14:46赵婷婷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有机整合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赵婷婷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有机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128-01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预言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近几年,我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受益良多。

1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借助媒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我在执教《数星星》一课时,利用媒体设计了“数星星、认生字”的游戏活动,学生能够准确认读生字后,这个生字就会变成一颗小星星,看着闪烁的星空,孩子的识字热情高涨。另外,还可以利用媒体将卡通人物引入课堂,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伙伴,对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很有帮助。(2)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识字空间。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2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资源,可以将学生带进动画、文字、声音于一体的教学情境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我在《圆圆的沙粒》一课教学时,首先借助媒体出示沙粒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后交流感受,孩子们纷纷表示小沙粒灰溜溜的,颜色不好看,很不起眼。紧接着,我又出示了珍珠的图片,晶莹璀璨夺人眼目,孩子们自然发出啧啧赞叹,赞美之余,我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晶莹剔透的珍珠和不值得一提的沙粒有什么关系呢?”孩子们通过媒体获得情感体验,从而主动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2.2 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1)模拟课文内容,启迪学生思维。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我利用媒体演示怀丙和尚牛船并栓、铲沙入河,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过程,孩子们在赞叹怀丙的智慧的同时,也激发起了自己的探索意识,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怀丙每捞一只铁牛就需要将两船泥沙铲到黄河里去,这样太费事,应该有更好的办法。”孩子们兴致勃勃,在为怀丙出谋划策:“可以准备四只相同的大木船,两只先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搭好架子,拴住铁牛,将两只空船靠在旁边,让水手们把泥沙铲到空穿上,这两只船就可以继续捞铁牛了,”这时候,借助媒体把孩子们想出的方法演示出来,使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及时反馈。学生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也增添了自主探究的兴趣。

(2)丰富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①课前运用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增加知识量我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搜索引擎上网搜集所要查找的资料,使他们从小养成搜集语文资料、自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例如,在学习《丝绸之路》一课时,学生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对于读懂课文内容,激发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很好的促进作用。②依靠信息技术进行课后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促使思维向深层次发展。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借助媒体和学生进行了一场“扑克牌”游戏,将课文中“调换出场顺序”的方法运用其中,使学生达到了课虽终,情未尽的效果。③运用信息技术设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时提出质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进入文本的学习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这个规矩不能有》一课时,当时的时代距离学生较远,如果单纯讲解,学生对于彭总这样的人物理解会比较生硬。在初读了解课文内容后,我运用信息技术大量引入彭总的身份、地位,以及对于抗战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等信息资料,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孩子们不禁产生这样的想法:“对于彭德怀这样的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闭园接待这样的小小的特权到底可不可以有呢?”当孩子们的思维出现了这样的矛盾冲突后,再去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彭总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的高大品质,孩子们此时的感受是真实的、立体的。这也是适时的引入信息技术的成果。

3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阅读和写作,培养信息能力,促进多元交流

(1)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利用信息技术容量大、交流广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比如,在媒体教室开展“绘本网络阅读”活动;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开展“同步扩展阅读”活动:学习童话故事《丑小鸭》后,我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和《安徒生的自传》,学习《意大利的爱国少年》后,我引导学生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更好的开展课外阅读很有帮助。(2)建立班级和个人博客,提高交流的有效性。根据班级特点我建立班级博客,除了报道班级活动外,我还会将优秀习作刊登在班级博客上,便于学生阅读交流。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们建立自己的博客,将自己的见闻、想法发表出来,这样,孩子们之间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交流,既激发了习作的兴趣,也有益于性格的培养。(3)鼓励学生参加网络作文大赛,增强习作信心。教师要鼓励学生寻找一切机会去表现自己的写作才能,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各种方式公之于众。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机会,品尝成功的快乐,产生成就感。在连续几届网络作文大赛中,我们班的很多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使他们更加热爱写作,热爱语文。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不能丢弃语文的学科特性。保留传统语文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手段,辅以信息技术,才能使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 唐建华.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J].科学咨询,2010(2).

猜你喜欢
有机整合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试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几何教育的整合探索
浅议新时期高中化学有效课堂策略的探索
幼儿园数学课程游戏化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