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芳
摘 要:只有教师追求高效教学,学生才能高效理解和运用知识,并促使学生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的持续升级。为此,教师应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求高效;用游戏、动手做促高效,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教学;高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6-0053-02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效率就是生命。小学是基础教育,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使他们高效学习。要想使学生高效学习,教师就要悉心研究高效教学。只有教师高效教学,学生才能感悟得快,高效掌握,快速学到真本领,并使学生把这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持续升级,使学生学有所长,能有所增。
一、质疑问难求高效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所以,在教学中凭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很有必要。例如,教学冀教版数学第八册“果园收入预算”时,我就犯了错误。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说说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的回答多是两步应用题,而且题型多样。我请了一位又一位同学答题,却未能有预期的答案。最后我不得不重提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只提一步应用题。这时学生如梦方醒,原来教师要的不是两步而是一步乘法。课后,我反复思忖课堂情形,假如我精心预设,一开始就把问题的可能方面考虑进去,预防复杂、绕弯思维,不就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吗?因此,诸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大而广的提问,不如具体化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乘法的意义了吗?说给大家听;学会了计算乘法的方法步骤吗?用先……然后……再……来回答。这样的质疑才有针对性,思维目标非常明确,学生回答起来才得心应手,容易恰到好处。学生认真听、想、做,体验到成功,就会更加激情投入地学习,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学习效果会更加高效。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就采用了层层质疑教学法。先让学生试求圆柱体容器中水的体积,学生联想推测求法。把它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中,通过测长、宽、高来计算体积。再追问:假如不是求圆柱体的水的体积,而是求圆柱体的泥的体积呢?这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通过思考得出:把橡皮泥改捏成长方体就好了。接下来的问题进一步加难:如果是求圆柱体的石头怎么办呢?学生百思得解,把它放入装有水的长方体中,计算升高部分的长方体的体积。进而再加难问题:求教学楼楼梯一侧扶栏的一根立柱的体积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更广的领域。这样循序渐进,使学生想探求圆柱体的的体积公式成为渴望,也使转化观念渗入学生的头脑,为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做了铺垫。这样逐步深入的问题,层层质疑,使学生迫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探求便捷的计算公式,顺理成章学会公式的推导,理解知识,高效应用所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懵懂到豁然开朗,从理解到运用。
二、游戏、动手做促高效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如教学第一册“求未知数”时,可通过“猜扑克”游戏,调动学生的听课注意力,达到教学的高效。如:第一次拿两张牌,让学生猜,这两张牌各是多少?学生积极竞猜。第二次我告诉学生这两张牌的和是7,这下举手的更多了,而且答案也趋于统一,有1和6 ,2和5 ,3和4三种情况。第三次我出示其中一张牌为3 ,几乎全班的小手都举起来喊道“4”。再比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课前自制一个钟表模型。上课时,让同桌同学一个摆弄钟表时、分针设定时间,一个读时间,几次之后再交换。这比只是教师拿钟表模型演示,学生说出时间效果好得多。因为学生在自制钟表的过程中已进行思考,学会了一部分,自己摆弄钟表给别人出题时,自己也在思索,设定成几点几分呢?如果自己有不懂的,也愿意主动向老师请教问个明白,然后再现趸现卖,体验当老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使学生学得不枯燥,不乏味,不僵化。这样教学如同游戏,学生在轻轻松松、玩玩乐乐、摆摆做做、拼拼折折中获得知识,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动手能力,增长了智慧。
总之,高效教学、高效学习是师生共同的追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些预设,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激活学生的右脑,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巧用生成,让学生整堂课积极思考,全程高效,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