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网络的小学校际课程共同体

2013-04-29 12:00邓瑞芬郭辉雄
关键词:网络

邓瑞芬 郭辉雄

摘 要:构建基于网络的以城带乡小学校际课程共同体,能弥补校本研训的不足,是对校本研训的丰富与拓展。建构校际课程要达成共同体理念共识,形成校际联盟,统筹教师培训,坚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这样的校际共同体能有效拉近城乡学校、教师、学生距离,推动城乡学校共同发展。

关键词:网络;城乡小学;课程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6-0017-03

“基于网络的小学校际课程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是由我校牵头、由中央电教馆立项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和共同体学校一道,进行了研究、实践,为校本课程开发、城乡教育统筹和课程改革深化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达成共同体理念共识

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善于根据自身实际,将国家的课程框架转变成学校的课程规划,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作为校际课程共同体,首先要达成理念共识。

(一)课程愿景的共同体

校际合作共同体是比较松散的联合体,共同体的成长必须有作为核心的龙头学校来引领,我们的共同体核心是汉丰镇第五中心小学。我们将课程共同体愿景作为统筹课题的主线,制定了“共同体课程纲要”。以促进共同体学校的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人,以高雅的校园文化塑造人,以高尚的校园精神激励人,努力建设反映时代特征的现代校园。以课程理念提升办学思想,探索校本课程、校际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色、考核评价、支撑条件,通过共同体课程纲要统一规范参与学校的办学、从教行为。各校根据共同体愿景,独立或合作开发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将校内课程资源向社区和其他学校辐射,为共同体提供经验和资源。

(二)课程开发的教师协作共同体

共同体根据学校不同发展需要和不同学校教师、同一学校不同教师的专业特长与个性、教师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特点,对教师开发课程的专业能力进行针对性指导与培养:当教师在课程开发中任务不明晰时,采用指导型引领;当教师对课程开发不够自信时,采用支持型引领;当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只注重个性特色时,采用参与型引领;当教师从事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开发时,采用成就导向型引领。

(三)师生课程开发的互动共同体

我们把师生作为课程实施、开发的主体,广泛吸纳师生参与课程开发,让师生既成为课程编制的主体,也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让课程更丰富多样,更为学生所喜欢,更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四)学校、社会、家庭协同的共同体

新课程的价值需要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同,“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以形成课程实施合力。我们通过培训家长,引导、促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认同、支持新课改,让家长成为新课改的支持者和促进者。通过开放学校、课堂,及时了解学校的课程实施情况,配合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通过请家长和社区人士上课和评价,与社区共同建立课程实践基地,丰富课程内容。

二、成立校际课程共同体联盟

以课程建设与实施为载体,本着加强校际交流与互动、促进共同体各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则,成立校际课程共同体联盟,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一)建构学校共同体

一是“1+3”结对帮扶捆绑发展共同体,其中的三所学校是:书香小学——市教委行文的“领雁工程”结对学校,满月小学——县教委行文的结对捆绑学校,东华小学——县委组织部行文的支部共建学校。二是托管农村小学的融合发展共同体。我校校长兼任农村小学三合小学校长,另派一位校级干部担任三合小学常务副校长,通过教师互换、各种形式的融合式探索与实践,帮助农村薄弱学校迅速发展。三是作为组长学校的赵家小学、渠口小学、赵家马鞍完小、开竹小学这5所学校构成联片研训的片区合作共同体,以“平等中的首席”带头课改。四是网络学校共同体,通过远程培训、网络教研、论坛交流、主题研修、主题资源征集、网上自学与诊断等方式,为全县教师打破时空阻隔、共享优秀教育经验提供机会,利用网络技术形成多主体、全覆盖、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学校共同体。

(二)课程共同体管理

组建以我校校长为组长、加盟的农村小学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由我校的分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农村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为成员组成立实施小组。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研究活动计划,指导活动开展,总结活动经验,提出新的工作方向和要求。我校成立专门的中层机构信息中心并设主任一人、成员若干,从而加强了信息的常规管理与指导,并在此基础上与农村学校一起,成立了校际研训学科教研组、校际研训德育组、校际研训科研组,由各校中层干部、市县骨干教师为组长或成员,具体负责实施,开展经常性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网上交流,加强探讨。

三、统筹共同体教师校际培训

我们组建了各类学习和教研活动的共同体,具体实施了教师的校际培训。教师校际研训作为校际课程共同体的重要教师课程,在基于个体专业成长的共同需要与愿望下,以教师个体的成长发展为关注点,确定共同的学习目标,围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在一定的信息技术支撑下,通过理论学习、专家引领、同伴交流、协作互动等各种形式活动,交融智慧,共享经验与资源,互促共进。

(一)形成校际教师学习共同体

校际教师学习共同体有三种类型。

1.特级教师、市骨干教师、县名师、县学科带头人、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我校聘请的市县专家组成以专家指导为主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专家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对教师的观念和行动给予专业支持,而教师则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和研究;专家也从教育实践中获取理论研究的素材和案例。

2.利用区域课程开发,共同进行专题研究,组成以项目合作为主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比如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教师职业心理与专业发展,共同体学校共同参与,通过校际合作研究,求同存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改革。

3.以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情境中的问题、改进实践为导向,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组成校际教师研修学习共同体。它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学校专题研究,基于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改进计划,基于校际协作,注重专业引领,坚持同伴互助和实践反思。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改进与教师学习融为一体,进行有效的教师群体学习。

(二)丰富校际教师研训形式

1.网络式研训。即在学校网站上设立“校际共同体”网页,让共同体内的教师可以随时查阅、共享各类教学资源。共同体网页上建立了教师成长联盟博客,设立了与教师成长联盟活动相关的项目,鼓励教师积极上传相关内容,从而使教师成长联盟博客成为了教师交流的园地和精神的后花园。我们还积极鼓励教师个人开博,并将这些博客联结成一个成长博客圈,让教师在写博和互动分享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课题式研训。即以课题为载体,将课题研究的过程转化为教师的研训过程。其一般由我校牵头申报课题,帮助和引导共同体学校申报课题,提升研究层次。近年来,我校牵头申报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的小学校际课程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和重庆市2011年城乡统筹专项课题“以城带乡校际教师培养机制与模式研究”,利用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探寻校际课程共同体与校本研修的相互促进,促进参与学校、参与教师的共同提高。

3.“走教”式研训。即建立教师“走教”制度,引导教师在“走教”中相互交流,提高研训效能。各类、各层城乡学校各有不同的优势、文化底蕴以及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特色,通过教师“走教”,让教师到另一学校去担任教学任务,切磋教育教学技艺,锤炼师德,接触、吸收各家之长丰富人生历练。这种研训形式有两种:一是引领式“走教”,名师到农村学校短期任教,为农村学校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二是互换式“走教”,学校之间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可以是优质学饺的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式任教,也可以是农村学校的教师到优质学校进行研修式任教。

4.开放式研训。每学期我们都有几天要全天对农村学校开放。在全天候课堂开放中,既有精品课展示,也有常态课呈现,还有专题研讨、经验介绍。届时,我们邀请共同体学校教师参与备课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小结。这种课堂开放式研训,有效地培养、锻炼了众多教师。

四、共建共享的共同体课程资源

(一)建设网络课程资源

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改新理念,我们对教材进行设计、开发,通过自行设计和对优秀学科网站资源的整合,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资源库,提供优秀教学课例、导学案、检测资料,存储含有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方面素材的参考资料。建立与优秀学习网站的链接,建立师生共同参与跨校博客群,采用Web网页和博客网页设计,发挥网站平台的信息展示功能、交互功能和评论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教师在线指导提供有利环境。

(二)网络呈现学校文化、课程资源

校园文化是一种浸润性课程资源,我们不仅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而且注重各校校园文化的共同体局域网络传播,以不断丰富共同体学校的课程资源。各校在“共同体课程纲要”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培育文化特色,使学生获得真的探求、善的追寻、美的熏陶、智慧的启迪和行为的规范。

(三)共享校本课程资源

我们既注重特色校本课程的理论探讨、交流,更注重针对地域、校情的实践探究。书香小学的“4天半+半天”课程结构及乒乓球、竖笛、泥塑、科技与制作、“古农具”等校本课程,汉丰五校的阳光课堂五个“关注”、五个“体现”和乒乓球、书法、形体训练、导行、跆拳道、经典诵读、科技艺术体育等特长课程,东华小学的“导学案”、“小荷才露尖尖角”荷文化和利用工业园区的科技资源等校本课程,满月小学的留守儿童自励自新校本课程,都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做了很好的探究。我们运用局域网引导共同体内学校共享这些校本课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课题研究实施以来,相关科研成果“整合课改人力资源,促进农村教育统筹发展研究”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课题成果2012年9月下旬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览。书香小学、东华小学、高楼村校都成为我县首批课改基地校,汉丰五小、书香小学分别承担了市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市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现场推进会,共同体参与学校先后共十余次承办县现场会。

猜你喜欢
网络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抚州市广播电视台非编制作系统网络探究
现代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负效应研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历史文化类旅游产品网络营销探讨—以故宫为例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