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之先行 以思促疑

2013-04-29 12:10聂秀娟
关键词:质疑精神培养策略思维能力

聂秀娟

摘 要:疑是思维的起点,是学习的开端。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成为学生思维的动力,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产生新的思考乃至发明、创造。学生必须具备质疑精神,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质疑精神;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6-0047-02

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提出疑问,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开端。作为学生必须具备质疑精神,因为,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成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产生新的思考乃至发明、创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是一所城郊小学,学生多为务工子女,依据学校情况与学生实际,我的数学课尝试从“思考”开始,以学生的“思”来促学生的“疑”。下面,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及听课观摩的感受和体会,谈一些看法。

一、以和谐氛围营造乐思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思考——是一种艰巨的、不轻松的、异常复杂的、有时竟是一种痛苦的劳动,但是它向你预示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欢乐——认识的欢乐,以及意识到自己能够驾驭知识的智力的自豪感。”从“思考”开始,训练学生接受知识,能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这样的数学课堂,要求我们的教学首先是民主的、和谐的,是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一起交流、实践和探索,地位平等;教师尊重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善意捕捉学生的想法,发现学生思维中的亮点,正面评价学生的认识和见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讲错了没有顾虑,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不认同老师的观点不会被批判,对教材有异议也不会被指责;学习有困难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取得成功会得到诚挚的祝福,标新立异能得到大家的喝彩。这样的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例如,在学习“认识‘自然数”一节的课堂导入环节,全班同学都在兴奋地数星星:1、2、3、4、5、6……一个学生却站起来高声说:“老师,不用数了,星星数不完,自然数也是数不完的!”其他同学顿时安静了,老师问:“是吗?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那么,谁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自然数的数量呢……”仿佛石落涟漪起,学生的思维顿时拓展开来。

又如,在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出了这样的一个题目:“树上有五只鸟,如果有人开枪打死了一只,还有几只?”99%的孩子回答:“一只也没有了,因为都吓跑了。”老师满意地笑了。这时有一名学生却说:“还有三只,因为五只鸟是一家,打死了鸟爸爸,吓跑了鸟妈妈,还剩下三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多么精彩的回答!我们对学生最好的鼓励,莫过于对其想法的肯定、认可和赞同。老师在课堂上要充满机智、颖慧,广纳反诘、质疑,满怀民主、包容。有了这般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善疑、敢疑的精神才能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

二、以思疑互促引领学生善疑

法国数学家波利亚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和学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可见,我们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老师少讲,学生多说、多动;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来探究、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认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即我们所提倡的“以‘说促‘思”,解释真理。

“对抗式”教学,亦即故意“挑起争端”。例如在教学“奇数和偶数”这一内容的课堂中,当我说到“我们知道了2、4、6、8、10……这样的双数又叫偶数”时,一名女生高高举起了小手,说:“老师,是不是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偶数啊?”班里顿时沸腾了,认为“是”或“不是”的同学立即分成了两派,讨论、争执,互不相让。我启发他们:“这位同学刚才的话说得有没有道理呢?现在,咱们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请双方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且举例说明。”……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是”与“不是”的分歧点时,教师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再思考、再认识,促使学生与学生进行思维交锋,以此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又如,“追问式”教学。教学《圆环的面积》一课,在教师出示例题之后,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提问:“你们能读懂这道题吗?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题意?”课堂上鸦雀无声。于是,教师根据大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的这一学情,逐层追问:“3米的半径指哪儿?”“1米的甬道指哪儿?”“这个甬道由几部分构成?”从而帮助学生们理解了这个甬道的面积既不是外面大圆的面积,也不是里面小圆的面积,而是它们的面积之差。就这样,计算甬道面积即环形面积的问题就在老师的追问下迎刃而解了。对学生进行追问,如“为什么”、“怎么样”、“理由”、“依据”、“结果”、“根源”,步步紧逼的这种教学方法,是运用追问的形式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断地引向深入。当然,在追问的过程中,学生如果一时答不上来,教师还需酌情点拨和引导,让学生的思考能够顺畅地进行下去。

常言说:多说则多思,少说则少思。只要张口说,就必须动脑。课堂上只要将学生说的热情激发出来,就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展开思维碰撞,学生的思维火花就能灿烂迸发。

三、以启迪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要唤醒学生的思考,老师自己必须先去思考。”课堂上,我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看书,去思考,去学习。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备课时,我认识到这样的课型必须要自然、真实地唤醒学生的“割”、“补”转化意识,要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悟转化的思想和方法。于是就从谈话导入,提出“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什么内容”和“在做小数除法时第一步要先做什么”这两个问题来渗透“转化”思想,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将小数除法的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使之变成整数除法”中所含蕴的转化思想;接着,从思考题入手,用“求图形的面积(即多余出小三角的长方形)”来进一步启发思考,促使学生形成“割”、“补”转化意识,又通过两次剪拼,引导学生体悟转化的解决方法;最后提问:“如果不剪拼你能得出手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使学生通过“不剪拼”来感悟“剪拼”,进行思考和推理,从而促使学生水到渠成地探索、悟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节课,我从导入环节的“以问引思”、动手操作环节的“以问启思”、集体探讨环节的“以问汇思”,直至巩固练习环节的“问题讨论”,无不体现着教师的让位,体现着教师以“问”导“说”和以“问”启“思”教学策略的优势。其间,学生的思考是自发的,是自然生成的。这样的思考,能有效促使学生的问题更具有指向性和目标性,更有我们所说的“数学味”,体现、标志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最深发掘。

总之,有了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有了想说、愿说、敢说、会说的学习激情,有了老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导引,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了以教师的思考带动学生的思考的奇妙效果,我们也看到了课堂思考的“春天”。

引导学生“善思”、“好思”,是我们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方法和追求目标,学生爱动脑、爱思考的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我们坚信,在思考之路上,我们的学生必定会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质疑精神培养策略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在质疑中学语文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从实际教学中谈如何激发学生历史质疑精神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