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013-04-29 10:37陈飞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学困生

摘 要: 在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教学的核心指导理念。这就要求教学要兼顾学生的整体发展与个性差异。学困生的教育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成为现代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转化原则

教师在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人。[1]目前,英语教学领域学困生的数量日渐增多,针对这种现象,从教师的职业使命出发,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尤为重要。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于“学困生”的尊重、信任、鼓励和帮助。

一、“学困生”的概念与类型

1. “学困生”的概念

在学困生概念出现之前,教育界曾出现过其他说法来界定学习困难的学生,例如:渣子生、差生等。这些界定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判断,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及所处环境,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存在以偏概全的倾向。本文论述的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受外界及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学习不良,不足以获得全面发展的学生。

2. “学困生”的类型及特征

(1)智力因素型“学困生”

智力型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低于正常的智力范围而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其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同阶段学生的平均智力水平。这类学生存在适应性智力障碍,表现为智力迟钝,思维缓慢等特点。

(2)非智力因素型“学困生”

非智力因素型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在正常的智力范围之内,受非智力因素影响而导致学习困难。这类学生能够达到同阶段学生智力的平均水平,但在学习动机、意志、兴趣等方面表现不良。

(3)外因导致型“学困生”

外因导致型“学困生”智力水平正常,因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学习困难或品的不良。这些不良因素多数来自于家庭、社会和学校。例如: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网络成瘾、师生关系矛盾、学习压力、同学关系失调等。

本文把非智力因素型学困生和外因导致型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前提可能。

二、“学困生”转化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强调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给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以很大的启示。学生的学习并非是简单机械的,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与新的知识建立联系,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内部理解和消化。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等具有重要意义。

2. 人本主义理论基础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已经成为当代教育主旋律,这种旋律深受人本主义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性为出发点,注重人的理性与情感的均衡发展,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3]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兼顾整体性的同时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唯有此,才能充分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三、“学困生”转化的原则

学困生的形成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学生本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不良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学困生又是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的个体。因此,在进行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指导原则,遵循原则才能制定有效的、适切的方法和策略,进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1. 循序渐进原则

学困生的形成是阶段性的结果,学困生的转化同样需要一定的教育过程。尤其是英语学科,英语学习是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与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学困生转化工作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既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打破学生的发展规律。

2. 尊重原则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尊重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尊重的教育不仅包括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尊重规律,更体现为尊重人。尊重是学生的基本需要,实施尊重的教育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获取学习的进步和自我实现。在尊重人的同时还要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科学的开展教育活动,才能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发展。

3. 因材施教原则

学困生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不同作用也导致学困生的类型各异,与此同时,学困生又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这种独特性要就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及成因开展个性化教育,正视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和阻碍因素,对症下药,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同时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自我完善。

四、“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 情感关爱策略

良好的师生情感基础是进行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首要前提。教师的心是向着孩子的,这种情感指向了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和关爱。良好的情感基础充分肯定了教师与学困生的平等关系,体现出对于学困生主体性和人格的尊重。基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尊重的教育能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消除学困生心中的忧虑、担心以及学习无力感,学困生不再畏惧、害怕老师,而是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鼓励、互助共赢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

2. 资源助益策略

资源和环境的管理和建设对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针对学困生的需要和学习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些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自身的替代父母的关系,协同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积极的影响。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困生进行有效学习,保证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3. 多元化评价策略

评价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业成就和成长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具有导向、管理、激励等功能,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价对于学困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优势功能,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困生进行全面评价,在注重结果的同时关注学困生的成长过程;在关注学业成绩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同时,教师还要与学校、家长、学生建立评价共同体,构建“教师—学生—家长—同学”四位一体的多元主体评价模式,以发挥评价功能的最大化、最优化。

4. 方法建构策略

学生的学习是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其二者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成为愉快的活动,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是进行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关键之举。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个性差异以及不同成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帮助学困生形成适合自身学习的策略体系,为学困生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M],载《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卷,第556-557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141.

[3]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169.

作者简介:

陈飞(1987年6月生),男,辽宁朝阳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130024。

猜你喜欢
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浅议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如何消除英语学困生的畏难心理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