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教师生命成长的诉求

2013-04-29 00:44杨茜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哲学

杨茜

摘 要:教师生命是教师个体生命和职业生命的结合。教师完整的生命由自然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超越生命四部分组成。教师生命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爱护教师的“自然生命”;指引教师的“价值生命”;启迪教师的“智慧生命”;提升教师的“超越生命”。为此,教师教育哲学的构造应加强师范生的道德陶冶和专业精神培养;重塑在职教师形象,实现教师角色转变;建立一体化教师教育哲学体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育哲学在促进教师“生命”健康成长中得以不断完善,教师生命在教育哲学阳光普照下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教育哲学;教师生命;启迪过程;提升生命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1-0021-04

教师生命是教师生命资源(包括先天和后天形成的)与职业生命(教育教学活动)的结合。[1]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特定人”,其生命是个人生命和职业生命的结合,这种结合是一体的,相互关联的,所以实现教师生命的成长也就是实现教师个人生命和职业生命的共同成长。教师是活生生的“人”,其生命的组成是整体性的,研究教师职业的发展不能仅仅研究其外在劳动价值的实现,更要关注教师整体生命的发展,这样的教师发展才是全面的、健康的。然而,对于从事教育的教师来说,具有先进的教育哲学是基本要求。只要有教育行为发生, 就必定有教育哲学素养在起作用。教育哲学对教师生命来说就像人生中的优良导师,引领着教师的生命向更健康更豁达的方向成长。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教授所呼吁的:“让教育哲学成为教师成长和实施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精神资源!”[2]据了解,当下我国的教师教育,不管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培训,教育哲学都没有作为一门必修课出现,这颗能带来无穷力量的种子没能播撒在老师们的心田,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因此,本文着重阐明教育哲学对教师生命发展的影响,然后寻找教育哲学的培养路径,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生命积极、健康的成长。

一、教师“生命”与教育哲学

生命是人存在的最基本形式,然而人是一个多重生命的复杂生命体,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 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从而指出了人的生命本质的两重性。其实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人的生命组成最起码可以分为四个紧密相连且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即自然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超越生命。[3]自然生命是一种生命基本存在方式;价值生命是一种精神力量;智慧生命是一种对事物判断的能力;超越生命是一种对生命境界的更高追求。这四种生命构成了人活生生的“整体”,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自然生命是人的自然性,智慧生命,价值生命,超越生命属于社会性。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命存在形式。所以教师生命应是教师个体生命与职业生命的有机结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体验到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喜悦,应获得一种生命的体验与满足。当教师作为“具体的人”得到生命的提升、人格不断完善时, 教师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4]作为具体的人, 教师发展的内在根本是个人生命的发展、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从“具体的人”的层面来看教师的发展就是“要承认人的生命是在具体个人中存活、生长和发展的;个体生命是以整体的方式存活在环境中,并在与环境一日不可中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构成中生存和发展;具体个人的生命价值只有在各种生命经历中,通过主观努力、奋斗、反思、学习和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创建和实现。”[5]然而,职业生命指出了人的社会性,即其价值生命、智慧生命、超越生命与人的生命共同构成了职业人的生命。教师的职业生命与教师个体生命息息相连,教师完整的生命由自然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超越生命构成。教师生命的成长意味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教育使命的直接承担者,在教育中处于极重要的地位,他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和思考,将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成效和学生的未来。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认为:“个人的哲学理念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惟一有效的手段。如果我们是一个教师或教育领导人,而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并且没有理智上的理念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6]教师生命的成长需要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滋养着教师的生命,使其更加积极、健康地成长。由此可见,教育哲学对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如此重要。

二、教育哲学对教师“生命”的促成

(一)教育哲学爱护教师的“自然生命”

自然生命是人存活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生命尺度。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人首先是一个自然存在物。生命是人的一种生存、活着的状态。人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活着是有意义的,有理想,有追求的。生命的两重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没有生命的存在,就谈不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教师首先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保护生命,爱护身体健康,懂得劳逸结合;珍惜生命不仅体现在维护自己的生命,还体现在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将视野停留在教师教书育人的工具价值。而大量教育实践表明,对于教师的价值,社会更多的看到了劳动价值,多从外部的、社会需要的、教师奉献的角度去定位教师的价值,很少关注到教师自身生命价值的提升的重要性。哲学是一门“善”之学,教人们爱惜生命、尊重生命。教育哲学同样继承着哲学的“善”之精华。首先是要做到爱个体生命,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爱教育,爱其周围的师生。教育哲学也是智慧之学,教人们深思,给以判断。教育哲学使得教师关注个体生命,给予生命价值更多的思考;能够净化教师心灵,提高教师人格魅力。教师只有关注自我生命价值、自己独特的个性,创造性才能得以展现。当教师作为“具体的人”得到生命的提升、人格的不断完善时,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没有教育哲学,教师的“自然生命”就如同一块土地,也可以生长出庄稼,但是生长出的庄稼一定是凌乱、矮小、无章的,但同样这块土地,经过教育哲学理念的引导,就会给予耕地,施肥,根据季节播撒适合的种子,给予精心的照顾,这样的庄稼一定会结出又大又好的果实。

(二)教育哲学指引教师的“价值生命”

价值生命是人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扬弃了自然生命的自在性,超越自然生命而获得的一种新的个体生命形式。价值生命是一种精神力量。人生的精神性根基要比知识和技术性问题更重要。人拥有了知识和技术不等于拥有了生存的根基,只有找到那份自我追寻的根基,一切所从事的事情才更有意义。[7]教育哲学就像茫茫大海中的航标,教师只有找到自己的航标,才不会在教学生涯中迷失方向。哲学是追求本质的学问,教育哲学首先要弄清教育的本质,教师只有理解教育本质才能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持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好的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才能使“琐碎”的教育工作服务于整个教育目的,从而能够正确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觉形成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使平凡的工作升华,变得更富有价值。

(三)教育哲学启迪教师的“智慧生命”

智慧生命是指人对于其行为、思想及其相关环境事物、现象进行反思、探究,从而使认识更加清晰、正确、深刻,精神更加健康、完满、崇高的一种生命存在状态。教师的智慧生命是教师的职业的血液,它需要把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输送到学生的身体中。教师只有拥有了智慧才能对现象进行辨析,对事物进行判断探究。同样,教师的智慧生命需要哲学的关怀,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哲学家对教育世界的不同理解、阐释和追求,表现了哲学的智慧本性。教师个性化的教育智慧是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灵魂,这是由教育哲学的本质决定的。教育哲学秉承了哲学的智慧本性,把追求启迪人类教育智慧,确立教育价值取向,指点教育“迷津”为己任。教育哲学作为一种具体的哲学形式,不提供规范的原则与理论,但是它能激发人们的教育智慧并指导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哲学的真谛。教师拥有的教育哲学促使教师在反思教育行为、沉思教育追求、汲取人类全部教育智慧活动中生成个性化的教育智慧。[7]教师拥有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智慧可以形成教师个人魅力,提升教育感染力,以最少的付出获取最大的教育效益。

(四)教育哲学提升教师的“超越生命”

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生命,人并不会满足于对现实世界追求,而必不停地寻求着对于本我的无限超越,追求自身有限性的不断突破,从而对于人的单调乏味的生命活动赋予新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构成了人的超越生命,也就是著名存在主义思想家蒂利希所说的“ 终极关怀”。教师正是有了超越生命的存在,才得以在复杂教育情境中找到精神依托,找到精神家园,并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行进。教育哲学主要是以人生信念、社会信念为基础的,人拥有了教育信念就可认定、坚信并执着追求教育理想,这是支配教教行为的内驱力。教师如果缺乏教育哲学,其职业生涯就会枯燥乏味,就会失去精神支撑导致厌教,随之学生也会厌学。教师的教育哲学一旦形成就会上升为教育信念,就会成为教者生活、工作的内动力和自觉、愉快的追求。这种超越生命同样是一种爆发力,它促使教师更深地钻研,更多地追求,带着坚定的信念追求现实教育成就,就会硕果累累。

由上所知,教育哲学影响教师的自然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和超越生命。教师的自然生命是基础,价值生命是支撑,智慧生命是魅力,超越生命是升华,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四种生命的延续与发展离不开教育哲学。教育哲学像阳光、雨露滋养着教师的教育灵魂,促进着教师的生命成长。教育哲学对于教师生命成长如此重要。要让教师拥有教育哲学,必须寻找培养教师教育哲学的途径,更好地促进教师生命的和谐发展。

三、教师教育哲学的培养途径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教师的教育哲学发展同样是不断深化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师的职业生涯,从师范生到职前培训再到在职研修。所以,教师教育哲学的构建,既要考虑教师职业的不同阶段特点,又要关照教师的整体“生命”, 既要考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又要关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最终使得教师的教育哲学构建在促进教师“生命”健康成长的不断完善。

(一) 加强师范生的道德陶冶和专业精神培养

教师教育的总目标可通过职前和职后两个不同阶段去实现。师范生的道德陶冶和专业精神培养是确立教师教育哲学的开端。这一阶段具有明显的专业定向性质,对培养教师教育哲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师“价值生命”的萌芽,是教师走好今后之路的重要基础。美国学者拉莫斯指出:“如果师范教育只关注专业角色中的智能培养,而不把道德精神的培养作为主要的和本质的部分,那么,师范生就没有领悟教师专业的全部含义,这种师范教育是残缺的,应当把师范生严格的道德陶冶和精神培养当做师范生教育的重要方面。”[8]。因此,师范院校加强师范生的道德陶冶和专业精神培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师范院校要提高师范生的从教素养,加强专业的培训,保证每个师范生具备从教师的基本素质,为教师队伍建设输送高素质的新生力量;其次,师范院校要处理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合理安排课时比例,加强教育哲学课程的比重,促使师范生形成教育哲学认识,强化教育志趣;再次,师范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环境熏陶师生的道德素养。

(二)重塑在职教师形象,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指路者,引路人”转变,从“教师是蜡烛,牺牲自己照亮别人”“辛勤的园丁”发展到兼顾“关注自身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新境界,使教师的“自然生命”得到重视,“价值生命”不断成长。首先,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如今的素质教育已使教师的角色多重化,教师的活动由简单趋于复杂,教育学术由粗放趋于专精。为此,教师要适应这种转型,必须加强教育哲学修养,学习哲学基础知识,陶冶哲学情操。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让自己真正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其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必须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升教育教学智慧。美国学者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 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反思教育理念、课堂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等,从而加快专业发展步伐,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行动的主人。[9] 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学科方面的“学者”,教育方面的“专家”,思想方面的“哲人”,为此,教师的“智慧生命”和“价值生命”得以成长,逐步完善教师的整体生命。

(三)建立一体化教师教育哲学培养体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教育哲学培养一体化是当今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模式,也是我国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改革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首先,教师职业发展要从职前、入职、在职各个阶段去实现,根据每个阶段的特性来做不同的工作,促使教师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哲学与进行实践锻炼。其次,学校之间要建立合作关系,尤其要加强中小学与大学的联系,让大学的教授深入中小学去体验,实现教师教育哲学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中小学教师可去大学做研究,带着一线的教育实践经验补充理论的不足,这能激发中小学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深地钻研、更高地追求,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教育事业,使他们的“超越生命”得以成长。

四、总结

教育哲学是一只无形的“手”,它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教师的行为。它是教师的灵魂,牵引着教师每一个细小的行为;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柱,是教师不断进取的动力来源;它更是教师“生命”成长的滋养物,源源不断地向教师输送生命茁壮成长的养分。

参考文献:

[1]李继秀.教师生命价值及其实现[J].教师教育研究,2006,(5).

[2]石中英.让教育哲学成为教师精神资源[J].中国教育报,2004,(5).

[3][7]刘继良.关注生命: 教育的本真[J].南都学坛,2001,(1).

[4]陈珍群.教师生命价值实现对教师发展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2007,(12).

[5]叶 澜.总报告: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6]刘庆昌.我的教育哲学观[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87.

[8]李瑾瑜.专业精神——教师的必备素质[J].中小学管理,1997,(4).

[9]沈 钧.教育哲学,新课程下教师的必要选择[J].江西教育,2012,(6).

猜你喜欢
教育哲学
乐行新歌
曾钊新学术思想述略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回眸与前瞻中西教育哲学教科书书写
从教育哲学角度看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发展前景
“第七号教室”里的“七号课程”(下)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研析及启示
马克思教育哲学思想的文本研究
浅谈理念论对教育学的影响
从教育哲学角度探讨水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