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教育哲学思想的文本研究

2016-06-25 19:14张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马克思

张闯

摘 要 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散落在他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有必要对马克思论述教育哲学思想的著作进行文本研究。

关键词 马克思 教育哲学 文本研究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这一变革意义同样体现在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中。马克思强调了人作为实践的主体的重要性,肯定了人的主体性原则,把人的教育提升到哲学的研究范畴加以诠释。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随着马克思思想成熟过程而不断完善的。理解、掌握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有必要深入解读体现这一思想的马克思著作。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教育哲学思想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详细阐述了异化理论。所谓异化,是与人的类类本质相对立的概念。马克思指出,“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种事物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

因此,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个人丧失了自己的类本质。从生物学意义来看,人是自由的,完整的,生来就是平等的,并不因为社会存在的变化而产生基本属性的变化。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被“异化”为商品,从而把人的劳动理解为抽象的精神劳动,从而无法正确解释人的主体性原则,反而造成人的劳动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无法体现。因此,马克思对劳动的解读,不仅把劳动视为人的本质,而且把劳动上升到存在论的高度,阐明了人的本质的历史性,从而回答了教育哲学的最根本的问题。

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教育哲学思想

马克思关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源于费尔巴哈的人学理论,这一点学界已经达成了共识。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论述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表明了观察分析人的本质和社会历史问题必须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着重说明了实践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决定性作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不是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哲学问题的著作,但是它却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提纲》涉及到认识论问题、教育的作用问题以及人的本质问题,这些都是教育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认识论原理的论述对教学工作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为教学这一具体认识形式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掌握知识的规律,必须以认识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坚持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决清除唯心主义理论和旧唯物主义。因为唯心主义唯理论把教学归结为纯理论活动,把讲授书本知识作为唯一的形式,片面地强调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与感性知识的作用;而旧唯物主义则把教学当做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无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还进一步论述了人和环境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他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说明,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万能的,它总是受到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与阶级关系,或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它,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改变它。

3 《共产党宣言》中的教育哲学思想

《共产党宣言》不仅是第一个为无产阶级撰写的革命理论和实践纲领,而且所阐明的基本理论,也为我们研究马克思教育哲学思想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在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基础之上,强调教育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教育必须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服务。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首次对教育的性质、制约教育发展的规律等关键问题给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诠释。“……而你们的教育不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吗?不也是由你们进行教育时所处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吗?不也是由社会通过学校等等进行直接的或间接的干涉决定的吗?共产党人并没有发明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他们仅仅是要改变这种影响的性质,要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这就表明,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由社会决定的。社会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制度、内容和方法,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社会的教育。同时,教育的性质也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阶级社会的教育必然带有阶级性。“资产阶级关于自由、教育、法等等的观念……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资产阶级的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这里要说明一点,并非教育领域中所有的因素都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例如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等,它们是客观存在的,不具有阶级性,它们都隶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之外。因此,《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社会的教育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观点,所指的应该是教育的性质。综上所述,资产阶级教育中有关自然科学的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发达的教育理念,这些并不能被盲目地消灭,而是要采取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另外,《共产党宣言》中已经明确的指出,“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就要对一切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巴黎公社将这一光辉思想第一次付诸实现,实行非宗教的、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应该说是极具进步意义的,我国采用的九年义务教育追本溯源就是推行马克思教育思想的结果。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义务教育或免费教育制度,也都是对马克思教育哲学思想的现实回应。

4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的教育哲学思想

1850年1月至11月,马克思为《新莱茵报》撰写的一系列连载文章,后由恩格斯整理成书,即《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这部著作对当时法国的《教师法》和《教育法》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马克思指出:“教师法,使身为农民阶级的专门人才、代言人、教育者和顾问的学校教师受省长任意摆布,使身为学者阶级中的无产者的学校教师从一个乡镇被赶到另一个乡镇,就像被追猎的野兽一样”。这是马克思对教师的阶级属性、思想倾向和社会地位的卓越见解。同时,马克思还批判了《教育法》:“教育法,秩序党靠它来宣布法国的愚昧状态和强制愚化是该党在普选制度下生存的必要条件”。这里,马克思揭露了“法卢法规”的反动实质,它不仅改变了中小学的教学计划,降低了教育的水平,缩小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强化了教会对学校的控制,突出了教义问答的地位,以此来消除学生的革命情绪,培养学生的顺从精神。

5 《资本论》中的教育哲学思想

《资本论》中也有相当多的论述直接体现了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马克思引用了大量事例和案例,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残酷地把人“异化”的过程后并提出新的设想。在对“未来社会”的描绘中,他已经明确的提出了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不仅为工人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共产主义教育指明了道路,这是《资本论》给予我们的伟大的、不朽的思想财富和武器。

同时,马克思强调了劳动者必须知识化的紧迫性,所有的劳动者都应该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术,这是马克思分析科学知识巨大作用所得出的伟大断言,也是马克思所主张的对待知识分子的正确态度。

6 《法兰西内战》中的教育哲学思想

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撰写的革命宣言《法兰西内战》,科学地总结了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他指出,在教育方面,巴黎工人在与阶级敌人斗争的同时,在学校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破旧立新的工作。这一系列工作包括清除宗教教育、实施免费教育以及提高教师地位等。巴黎公社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坚决、彻底地废除了学校里的宗教教育,沉重打击了宗教教育的垄断地位,把教会的势力驱逐出学校。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了教育的领导权,实现了教育的世俗化。

马克思还高度赞扬巴黎公社实现了学校对一切人民的免费开放,指出这样就可以使人人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学校教育,免费教育是普及教育的经济保证。

7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教育哲学思想

马克思的理论著作《哥达纲领批判》,以批判的形式再次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政治和策略等方面的纲领性要求和科学原理。这部文献也深刻地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群众在教育领域斗争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为无产阶级教育科学提供了基本观点。

针对德国工人党在纲领草案中提出的“通过国家来实施普遍的平等的国民教育的观点”,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深刻地批判。马克思的批判是结合当时工农子弟难以升学,即使高等学校是免费的,实质上也是由人民来分担这笔经费去为地主、资产阶级培养其接班人和各种管理人才,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马克思认为,德国工人党提出的观点不过是重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虚伪的说教,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教育对一切阶级根本不可能是平等的,把不可能实现的要求写在纲领草案里,最终也只能是一句空话。马克思根据具体历史条件,辩证地对免费教育进行分析。由此可见,马克思是重视技术教育的,把免费教育列为教育的必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还对通过国家来实施国民教育的提法作了深刻的批判。在他看来,用法律来确定国民学校的经费、教员资格、教学科目等等是必须的。无产阶级为争取受教育的权利,正是要进行合法斗争,以迫使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普遍施行这一法律,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就是人民的教育者,政府和教会不应该对学校横加干涉,强行对学校加上政治诉求和阶级属性。

此外,马克思还通过批判纲领草案中“禁止童工”的问题再次强调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在有保护的条件下,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所谓现代社会指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所谓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就是对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普遍实行劳动和教育的结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李达全集整理与研究”(10&ZD062)、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研究项目“媒介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研究”(2014JKDYY3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哲学的“形式指引”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广元有条马克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