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探索

2013-04-29 00:44刘育红
关键词:科学素质课堂教学效率探究能力

刘育红

摘 要:小学生还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发展阶段,对于《科学》课程中的一些理性知识,难以真正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应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可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因地制宜开展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互补,和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相结合等。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科学素质;探究能力;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8-0069-03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我们身为小学《科学》课程启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科学》的学科优势,深化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究精神,永远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之心。

小学生还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发展阶段,要想让他们从小建立科学概念和探究意识,就必须根据《科学》教材的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使科学知识尽量具体化、形象化、实践化,让孩子们感受科学的神奇与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好奇心和用科学的信心,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在近几年的《科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利用以下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整合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语言加板书的传统模式,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对于教学而言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机遇,也是实现科学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支持。因为对于《科学》学科而言,一味地让学生的思维在书本与黑板之间徘徊,既不利于开发学生的科学潜能与探究意识,又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课堂教学的价值。所以在《科学》的课堂教学中结合课程自身特点适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该做到:首先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质为核心。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领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所以,多媒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此为核心,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融视、听、说于一体,把声、形、色、动态和静态安排在不同的界面上并进行组合兼容,使抽象、枯燥、单调的知识变成形象、生动的PPT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尽快进入我们所创设的学习境界中,在其头脑中形成“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的疑问,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以实现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换,引导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

其次,运用多媒体要注意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科学》课堂上,总会有很多的实验、观察、实践等活动,但是我们农村小学目前实验室条件有限,有些实验没有办法完成,这时候只有借助多媒体填补这个缺陷,通过多媒体教学起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叶和花》这课时,其中的难点就是“理解植物是怎样自己制造食物的”。利用多媒体演示植物利用叶子为自己制造食物的过程,将微观的世界慢慢放大放慢,使学生们直接观赏植物制造食物过程,这样孩子们更加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而且在课件演示过程中还了解了植物叶子的“光合作用”。

最后做到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做不好的话很可能将一堂科学课变成一部科普电影了。因此,课件在课堂中的运用不宜过多,不能一味讲究“时髦”,过大的信息量会造成媒体对学生长时间的刺激,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不断变化的电脑屏幕上,忽视甚至来不及分析理解重要的知识点,造成消化不良。只有将多媒体与其他有效的教学手段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小学《科学》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科学》课程中,将自然科学各主要领域的基础内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在教学这样的课程时,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气候特征、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特定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书本知识在自然界的真实体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根据气候特征理性安排课程

我们学校地处长江以北,气候相对寒冷。在春季开学时候,一般都还是冻土,万物尚未复苏。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把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对调,先带领学生学习后者,等到了这一单元结束时候,再学习第一单元时已经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时节,方便我和学生一起进行土壤采集、观察、制作等活动。所以根据气候实际情况安排科学课程也很重要。

(二)结合地理优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水》这课时,我就把这个知识点定位在“我们周边的水”这一范围上面。只有让学生从观察身边的水做起,才能引起他们对水资源的重视,对地球的水的关注。我首先带领他们到学校不远处自来水厂实地参观自来水制作过程,让他们知道保护我们身边的这条河流其实就是保护我们生活的“大水缸”。回来途中又到一个小池塘观察,水是黑色的还有点难闻的味道。我告诉同学们这是因为附近居民乱倒生活垃圾以及农田过度使用化肥的结果。他们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也知道在我们这个地区要做到哪些实事,才能保护水资源。

(三)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开展科普活动

由于我校地处偏远集镇,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特别是频繁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很严重,我在教学《塑料》这课时,开展了“小小环保员”科普宣传活动,我们走上街头义务宣传多使用布袋、竹篮等,还进行了塑料袋清理活动,并要求同学们回家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彻底改善孩子们和他们家长的环保观念。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尝试在班级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站、绿色广角等。

三、实现其他学科知识与小学《科学》知识互补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我们不能孤立地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利用其他学科为《科学》教学服务。

第一是科学知识与语文学科的有效结合。在小学语文课中有很多关于科学家的励志故事,通过对科学家的认识,进而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潜能。在学习《国旗升起来了》这课时,讲到了“滑轮原理”,我随机引入,学生们马上要学习到的语文课《詹天佑》,我告诉孩子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要把沉重的枕木运到山上,詹天佑就是运用了很多“滑轮原理”才能办到。这样的课堂设计既通过詹天佑的故事调动了学生的激情和潜能,又为语文课学习做好铺垫与伏笔,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二是科学和数学课融会贯通。科学和数学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科学课程特点之一就是定量表达和使用逻辑推理。数学在科学探究中可以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例如在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重量和体积的变化情况”时,必须要引入数学当中的体积和重量的概念,才能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而同时科学课程又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实例,比如《测量》这课中就为数学提供很多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为直观感受数学和科学知识的紧密联系。

最后应该提到的是科学和其他学科结合运用。把美术中的审美能力运用到科学上面来,对科学小制作就很有帮助。例如“结晶树枝的制作”实践活动中就要引用学生在美术课学到的审美能力,以便能够让学生创作出更为美观的“结晶画”。

四、促进小学《科学》教学与学校的特色创建工作相结合

当下我们学校正在积极创建特色学校,希望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特色创建应该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课堂教学,也要让创建的成果为教育教学服务。

课堂教学也应该成为创建的主要阵地,科学课堂要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合理加入一些创建目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养成创建目标要求的学习行为习惯。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断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按时上学、回家等,这样既遵守学校创建规定,又有益于身体健康;我带着孩子们走出课堂,在校园里清理垃圾,给小树苗、小花松土、浇水;收集节约纸张,爱护书本,积极保护好循环教材等等。

这些课堂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不仅实现了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质,也为学校的创建工作做出了贡献。

总之,科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综合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究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我们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求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科学素质课堂教学效率探究能力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策略
高校文科物理教学初探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措施
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探讨
浅析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用能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