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文
唐代诗人有一首著名的《白鹿洞》。诗曰: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这是一首实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叙事诗。其第二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尤为著名,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名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因此,后人也往往将之归为“惜时诗”。
在中国文化中,“惜时”往往是与“勤学”、“苦学”、“好学”、“乐学”直接联系的,常常是大人——家长或教师,督促和勉励子女或学生发愤学习、用功上进时经常使用的典故。
如“三年不窥园”:(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文载《汉书·董仲舒传》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 )
如“头悬梁”:“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太平御览》卷六——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
如“锥刺股”:“(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战国策·秦策一》)
如“囊萤”,即车胤囊萤。典出《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车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於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如“映雪”:《三字经》用典。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读书,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于是他感觉不到困了,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在雪地上看书。孙康不顾寒冷,孜孜不倦地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啸、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如“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西京杂记》卷二)
…… ……
这些自然还会长久地流传下去,应用下去。
惟望施教者在运用这些材料时,能脚踏实地,联系实际,与时俱进,说出新意。
(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