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柏拉图主义的真正缔造者普罗提诺的“流溢说”揭示了世界本原和世界万物产生的过程。最高原理太一流溢而出创造万物,而万物又唯太一是归。这与中国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道”对宇宙万有本原的阐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关键词:普罗提诺 流溢 太一 道 异同
新柏拉图主义盛行于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5世纪),主要是指普罗提诺和他的哲学。被称为“我们时代的哲学家”的普罗提诺是西方从希腊形而上学向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转化过渡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成为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对中世纪影响深远的柏拉图哲学,主要不是通过柏拉图本人的对话,而是通过普罗提诺等人的介绍和阐释,进入基督教思想传统的。
普罗提诺的主要学说是“流溢说”(emanation),即最高原理“太一”流溢而创造万物。普罗提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神秘的太一(the One)。太一是绝对的一,它超越一切存在和一切思想,是唯一的精神实体和世界万物的本原。太一自身是完满充溢的,完满的太一通过流溢创造世界万物。首先从最高本体太一中流溢而出第二层本体理智(Nous),然后从理智流溢而出第三层本体灵魂(Psyche)。灵魂作为理智之溢出者,宛如从理智中送下的使者,是理智与物质世界的中介。灵魂向下可分出既分离又统一的多个灵魂或个体灵魂,包括每个人的灵魂与整个宇宙的灵魂。灵魂的高级部分向上以理智为目标,它的低级部分向下,与比它更低级的质料相结合,产生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理智、灵魂和物质世界就是依次从太一流溢而出的派生物。
普罗提诺的“流溢说”与产生于不同民族文化传统和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老子的“道”的思想之间却有极其相似之处。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它超越一切物质与精神,蕴涵着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道是宇宙普遍规律、道是社会法则、道是运动过程等,但是最基本的,道是物质世界的本原。中国的老子在对世界本原的阐释上,确有和普罗提诺相似的观点。从道生万物出发,老子描述道创生万物的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是指道混而为一的未分状态,二就是道所禀赋的阴阳两气,三为天地人,是阴阳两气和合而形成的适均状态。在老子看来,道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派生而来。
由此看来,“流溢”与“道”都揭示了世界万物的本原及产生过程,也就是,太一或道是本体、本原,宇宙万有是太一或者道的具体表现形式。不仅如此,在普罗提诺的“流溢说”中,太一、理智、灵魂及物质世界在流溢的顺序中越往下就越杂多和分散。普罗提诺哲学体系的“一元多层”与老子的“道”生万物的过程中体现的层次性也不谋而合。“老子采用了一、二、三的数字化的扩大和递增来描述道创生万物的过程,表明道生万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杂多的过程。”?譹?訛
“流溢说”也阐明了普罗提诺哲学中的运动观,即“流溢—回转”学说。太一创生万物是流溢的运动过程,从太一流溢之后,经一系列下降阶段,直到物质和可感世界。太一是终极善,是纯粹的精神本身,而物质世界是杂多体,是纯粹精神的缺乏,当然就是善的缺乏,因而是邪恶的、卑贱的。所以太一在流溢过程中每一层次都逐渐降低了自己的本质,如同太阳放射光芒,越远越弱,所以太一的流溢过程就是从完善到不完善的坠落过程。然而流溢的每一层次都努力追求较高的阶段、观照上一层次的存在,并通过此而最终回转到最高本体太一。这就是流溢之后的“回转”。灵魂和世界万物来源于太一,自然也有回归太一的渴望。与从太一向下流溢的过程相反的是灵魂向太一的回归,通过向上的回转,灵魂和理智又都要回归太一。“这就是说,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太一,其自身是永恒不变的,它作为始基,万物由它开始,最后又回归于它。”?譺?訛
太一流溢而创造世界万物,世界万物又回归太一。普罗提诺的“流溢—回转”学说与老子的道的辩证运动的思想也不乏相似之处。在老子看来,道的运动过程“周行而不殆”。一方面,道是运动的,正是道转化为一、二、三及万物的运动过程才创生世间万物;另一方面,道的运动又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老子把道周而复始的运动变化概括为“反”:“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反”就是宇宙间运动变化着的事物都会回复它本来的状态,即“一种独特的关于事物矛盾的对立及相互转化的思想”?譻?訛。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两面,如阴性和阳性、积极性和消极性、肯定性和否定性。矛盾事物的两个方面虽然是对立的,但也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自然界中的物壮易老,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社会现象中的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人生中的福祸相依;生活中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前后相随,众多方面的矛盾的对立和转化都表明了“反者道之动”,就是因为道是运动的。返回本来是事物发展的永恒规律,老子的道的运动从开端到终结,又从终结到开端,道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道,如此循环不已的运动中体现的是与“流溢说”中太一创造万物、万物又回归太一相近的辩证思想。
万物回归太一的途径就是灵魂的净化与道德的提升。太一是绝对的“一”,是至善,从中依次流溢出理智,世界灵魂、个别灵魂,最后由灵魂流溢出物质世界即人生活于其中的个体世界。太一,理智,灵魂,逐层下降,整个“流溢”的过程就是一个道德价值堕落的过程,因而,普罗提诺的“流溢说”又是道德价值等级论。然而,物质世界是由太一流溢出的低等形式,最终要回到太一;我们的灵魂既然来源于“太一”,也自然有回到太一的渴望,达到与太一的神秘合一。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灵魂必须经过净化,要禁绝一切物质欲望,从肉体中超脱出来,清修静观,苦思冥想,达到断思绝虑,忘形出神,在神秘状态中与太一融合为一,和神合为一体”?譼?訛。这就对人的道德修养提出了要求。据弟子波菲利记载,志洁行高的普罗提诺行知合一,一生曾有四次达到恍惚神迷的与上帝结合的状态?譽?訛,实践了他的哲学。
同样,老子的道对人向更高的精神世界皈依而达到与道合一也有所阐发。“道者万物之奥”,道是宇宙普遍规律,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道是万物的主宰,对一切事物都起着支配的作用。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人们归根到底只能以道为法,道是不可抗拒的、不能违反的。因而,老子主张“惟道是从”,即要遵道而行,坚持道的法则,按道的法则做事。人的心灵本身如一面镜子,要做到遵道而行,人类必须擦拭心中的欲望,涤除自身的瑕疵,使自己的心镜回到光明的本性而能映照万物,与道合一。?譾?訛老子以人们对于道的三种不同的态度为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德行高尚之人不仅闻道,而且身体力行,修道、悟道、行道;为道者如此尊重道、追求道,按照道的法则生活和处事,才能最终达到与道合一的状态。
普罗提诺的“流溢说”与老子的“道”的哲学思想虽然在揭示世界万物的本原,在创造物质世界循环往复
的运动中体现了变化发展与回归统一的辩证思想,以及对人自身追求道德而达到与太一合一、与“道”合一等方面有相近的观点,但两者也有明显的相异之处。首先,太一完满而流溢创造万物,如“火生出热,热向外扩散;雪生出冷,冷不只是贮存在雪自身里面(同时也向外弥散)”?譿?訛。普罗提诺还以太阳放射光芒比喻太一的流溢,太阳放射光芒而无损自身,太阳的本体毫无改变,“流溢说”中的太一也是恒定无变的。太一自身不求不动而生发万物、从其本质中满溢出自己创造了世界却无损自身的完满。然而老子的道却是一个永恒的动体,周流不息地运作于宇宙之中。道的运动是绝对的、客观的,“独立而不改”,不依赖于任何物质的或精神的力量而独立运动着,也不因任何外力而改变自己永不止息的运动。
还有,“流溢说”中的太一是第一本体,至高无上。作为万物本原的太一只是一切物质存在的源泉,太一通过流溢产生万物而又超然于万物之上。太一是万物之因、之源,而非其中一员,也就是说,创造万物的太一本身并不是万物中的一物。老子的道也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它创生宇宙和物质世界,是万物的根本,然而,老子并没有把道和宇宙万有(物质世界)分离开来,它的作用却蕴含在万物之间,与万物同在。?讀?訛老子的道充塞宇宙间,如水一般漫流而无所不至,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宇宙一切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都有道的存在。道既超越万物、创生万物又内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由此来看,老子的道与创造万物且超越万物的太一还是有实质性的区别的。
普罗提诺的“流溢说”与老子的“道”看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东方和西方的哲学思想,然而,两相参照也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一方面可对西方的部分文化渊源有进一步认识,另一方面也可对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因而具有挖掘东西文化的交汇点、探索中西哲学思维方式的异同、增进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
彭富春:《论老子的道》,《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第113页,第114页,第114页。
刁隆信:《新柏拉图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第78页,第76—77页。
[德]爱德华·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翁绍军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309页。
[古罗马]普罗提诺:《九章集》,石敏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
张少华:《普罗提诺与老子美学思想浅辨》,《作家》2010年第8期,第116页。
作 者:叶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讲师,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