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日本流亡期间,梁启超逐渐倾向于革命,但他并没有放弃对革命本身的反思,而赴美的经历无疑加深了这种反思的力度。梁启超在1903年完成了一次思想的剧变,对于美国的观察正是这次转变的推力之一。本文通过对梁启超赴美写作的《新大陆游记》的解读,来探索梁启超对于转变国家体制的思考和产生这种思考的原因。
关键词:反思 梁启超 《新大陆游记》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的出路,他多次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以至于给人一种“善变”的印象,甚至有人以此攻击他,辛亥革命元勋谭人凤就评价他“卖朋友,事仇雠,叛师长,种种营私罔利行为,人格天良两均丧尽”①。但是,评价梁启超的思想变迁不能仅站在一个固有的党派的立场上,而应深入他的思想内部来揭示这种“善变”的原因。梁启超立场的转变,绝不是贪图私利,而是通过不断反思做出的严肃选择。梁启超赴新大陆之游,使他有机会亲历美国考察其政治、经济、文化等,从而在实践中检验他的思想和主张,这次考察也成为了他思想转变的重要转折点。《新大陆游记》作为梁启超所作游记,记录了他的考察过程以及对政治、社会的思考和评论。本文从《新大陆游记》出发,通过他对西方世界的考察,探索其对中国出路的思考以及自身政治思想转变的原因。
一、梁启超赴美之前
正式赴美前,因戊戌变法失败而流亡日本的梁启超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西方书籍,眼界更加开阔,同时,变法失败给他带来的巨大冲击也使他不断地反思自己,因此思想也随之有了一些变化。他在《三十自述》中曾提道:“自此居日本东京者一年,稍能读东文,思想为之一变。”②这种变化反映到他的文章中,便是多次提到“自由”“革命”和“破坏”,这一点从其于1899年开始在《清议报》上连载的《自由书》便可看出。至于他多次提到“革命”“破坏”的原因,在他的《中国积弱溯源论》中即可找到答案:
今日之中国,又积数千年之沉疴,合四百兆之痼疾,盘踞膏肓,命在旦夕者也,非去其病,则一切调摄滋补荣卫之术,皆无所用,故破坏之药,遂成为今日第一要件,遂成为今日第一美德。③
在梁启超眼中,当时的中国已病入膏肓,因而采用缓慢的滋补调养已经不起作用,必须采用强烈、迅速之方法才有可能挽救,“不由此道而予以图存、予以图强,是磨砖作镜、吹沙为饭之类也”?譼?訛。在日本期间,梁启超结识了孙中山及其他同盟会成员,随着与他们接触和交流次数的增多,他的思想和言论也日趋激进。对于梁启超时有的激进言论,康有为异常愤怒,梁启超身边的朋友也多次劝诫他。黄遵宪在致梁启超一长书中曾写道:“然读至冒险进取主义,窃以为中国之民,不可无此理想,然未可见诸行事也。”在康有为的指责说服和朋友们的劝诫下,梁启超的言论虽有所收敛,但他并没有完全放弃革命的想法。甚至在他访美洲大陆之初,在加拿大写给友人的信中仍坚称:“惟言革事,则至今未改也。”⑤然而访美归来后,梁启超通过亲历美洲大陆,实地考察,言论大变。
二、考察新大陆
梁启超1903年应美洲保皇会邀请,从横滨出发,前往美洲大陆。他此次出访有两个目的,“一以调查我皇族在海外者之情状,二以实察新大陆之政俗”⑥。
纽约是梁启超美国之行的第一站。初到纽约,梁启超便惊叹其发展之迅速,短短几十年便成为全世界第二大都会:“今欲语其庞大其壮丽其繁盛,则目眩于视察,耳疲于听闻,口吃于演述,手穷于摹写,吾亦不知从何处说起。”⑦面对白宫,梁启超赞叹其“平民政治质素之风,其所谓平等者真乃实行,而所谓国民公仆者真丝忽不敢自侈也”⑧。然而梁启超并没有被快速崛起的美国所带来的震撼冲昏头脑,志在考察新大陆政俗的梁启超在感叹美国共和政体优势的同时,也敏锐地发现了它所存在的问题。经过多日对纽约的考察,梁启超改变了对纽约的评价:
天下最繁盛者宜莫如纽约,天下最黑暗者殆宜莫如纽约。……其意大利人、犹太人所居之街,当暑时,老妪、少妇、童男、幼女,各携一几,箕踞户外,街为之塞。衣服褴褛,状貌猥琐。……大抵纽约市,作此等生活者,殆二三十万人。?讁?訛
梁启超观察到的矛盾与狄更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一致的,正如《双城记》那有名的开篇:“这是最光明的时代,这是最黑暗的时代。”除此之外,纽约还存在着财产分配严重不均,从而导致富者愈富、愚者愈愚的问题。纽约的繁盛与黑暗,成为了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再现。此种现象给梁启超以极大的冲
击,他不禁哀叹:
呜呼!何其平等之理想太相远耶!此固由天才之使然,然亦人事有以制之。准是以谈,则教育普及之一语,犹空言耳。呜呼!天下之大势,竟滔滔反于专制。吾观纽约诸工场,而感慨不能自禁。?輥?輮?訛
当梁启超来到美国的政治中心华盛顿时,就开始认真思索美国的政治体制的优劣了。在对美国总统权力的分析中,梁启超发现其总统平时权力很小,而战时权力很大,除了在战时能够统领海陆军并掌握一切权力外,在平时权力受到严格的限制。美国总统没有列议于国会的权力,其宪法也不许总统及其阁臣提出法律议案于议会。美国对总统权力的限制源于国民对于专制武断政体的深恶痛绝,而克林威尔、拿破仑等人物滥用权力、走向专制的前车之鉴,使他们产生总统并非必须是第一流人物的独特观点。除此之外,考虑到美国的选举制度、两重爱国心理等诸多因素,梁启超得出美国大统领多庸才的结论。与美国选举制度不同,英国党派的胜败在选举议员时决定,在议院中占多数的政党为执政党,其党魁则为首相。在梁启超看来,这样能够避免“花瓶式”领导人的存在。总的来说,梁启超是站在政治精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他希望有人能站出来力挽狂澜,这与他对中国当时现状的认识是分不开的。因此,综合选举制度、总统权力等因素,梁启超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不如英国“之流弊少而运用灵也”?輥?輯?訛。在游记结尾“美国政治略评”中,对于美国革命、建国、发展、政党执政,梁启超给予了更加详细的介绍和评论,并与英国多次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对于美国的革命,梁启超有了新的看法。
三、反思革命
梁启超之所以如此细致地考察美国并反复与英国比较,归根结底是要为中国寻找出路。对于这一问题,单单考察政体本身利弊还远远不够,解决问题的根本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寻他之前所提倡的“革命”“破坏”“建立民主共和国”是否真如对付膏肓病人的一剂猛药,能够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因此,在访美过程中,梁启超时刻关注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情况,并将华人最多之地旧金山作为考察和解决心中疑问的中心。“吾以为欲观华人之性质在世界上占何等位置,莫如旧金山。何以故?内地无外人之比较,不足以见我华人之短,故在内地不如在外洋。”?輥?輰?訛对于华人的优点,梁启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然而他更多地注意到了华人的问题,并于考察后尖锐地指出:“一曰有族民资格而无市民资格;二曰有村落思想无国家思想;三曰只能受专制不能享自由;四曰无高尚之目的。”?輥?輱?訛
中国社会组织自周代以来常以家族为基本单位,强调以家族为基础的自治,因此在家族内部秩序井然,有成熟的自治机制及相应的一套规则。除此之外,中国也具有非常发达的村落思想,而发达的家族和村落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国家思想的发展。正如梁启超于《少年中国说》中所说:“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輥?輲?訛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
展,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面不断扩大,跨宗族、跨村落的交往势必要取代旧有的地区主义。显然,在美国城市中的华人并不具有这种现代意识,并未形成城市、国家共同体的观念。“盖子弟率父兄之教,人人皆认为应践之义务,神圣不可侵犯者也。故虽以疲癃之长老,能驯桀骜之少年。旧金山所以维护秩序者,惟此攸赖。”?輥?輳?訛
虽然旧金山具有非常多的会馆和族制团体,各个会馆的条规大多模仿西方党会,极为文明缜密却形同虚设,约束力远远不如内地。甚至每当选举时,不同县、姓、乡之间争夺激烈,往往产生杀人流血事件。除此之外,当地法律对待华人没有英法荷等国残酷严苛,旧金山华人相对自由。但是,旧金山华人所组成之社会却成为梁启超眼中全球最混乱、最腐败之社会。
考虑到生活在旧金山这一小区域的华人尚能如此混乱,那么仍处于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人民如实行这一制度,其混乱程度可想而知。旧金山的所见所查,让梁启超对于中国学习美国抱着更加悲观的态度,不禁哀叹:在当下国情下的中国国民,尚无完善的权利思想、政治思想、国家思想,因而只可以受专制,不可以享自由。况且,虽然清朝皇室权威已被削弱,但是显然没有迹象表明他们要放弃自己的权力,戊戌变法的失败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中国的国情以及国民素质让梁启超意识到革命对于病入膏肓的中国虽然确实是一剂猛药,但却不是良药。就像梁启超在游记中所说的:
美国人民离英独立而得自由。此知其一,不知其二也。谓美国人之自由,以独立后而始巩固则可。谓美国人之自由,以独立后而始发生则不可。世界无突然发生之物,故使美国人前此而无自由,断不能以一次革命战争而得此完全无上之自由。?輥?輴?訛
因此,美国之所以能在革命后迅速发展,只因其国民在独立以前便已经具备民主意识和国家思想。但如果国民素质尚不够完善,贸然进行革命,虽革命成功但仍会流于专制政体,就像以革命求自由反变为帝制专政的法国,就像经四年暴动始终为蛮酋专制政体的南美诸国。
还在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显然还不具备成熟的现代国家观念,如突然加以革命,中国要么像洛杉矶华人社会般混乱不堪,要么像南美诸州再次走向专制。让梁启超放弃“革命”思想的,除其不适合中国国情之外,还源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在访美过程中,梁启超通过其“门罗主义”、海军的一再扩张看出其日益膨胀的野心,而美国对巴拿马之政策更让梁启超意识到中国只有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抵御外来侵略,不被列强所瓜分,沦为殖民地,但是中国国情又使他清晰地知道革命之后中国是无法迅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的。“我国民而妄欲效颦美国也,吾惧此祸水行滔没吾神州也。”?輥?輵?訛
其实,从1902年的《新中国未来记》开始,梁启超就分裂出了黄克强与李去病两个形象来探讨革命对于中国的利与弊。在青年黄、李二人荡气回肠的彻夜长谈中,展现更多的是思辨与分析,并且因为未完成而没有展现这二人是如何将两种主张合二为一的。这部小说因梁启超赴美而没有完成,无疑是个遗憾。但是另一部横跨赴美前后的著作《新民说》却能体现梁启超观念的大转变,如赴美归来后《论私德》一文中所说:“譬诸身然,沈疴在躬,固不得不施药石,若无论其受病不受病之部位,而一切针灸之、攻泄之,刚直自杀而已。”?輥?輶?訛梁启超的转变并不仅仅是赴美造成的,但如果细读《新大陆游记》,显然能看出他是如何带着深深的疑虑踏上旅程,又是如何在美国纷繁的表象之下挖掘出有价值的思考。
《新大陆游记》与《新民说》之类的著作相比,并不能算是梁启超思想的最佳体现,但是他的游记富有特点,展现了一个拥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是如何在力求客观的情况下看待一个西方大国,如何在这个大国正在腾飞的时刻看到它的模式对转变中的中国的不适与隐忧。这种观察与反思无疑是这本游记的最大价值。历史已经证明了那些被梁启超强调而被世人忽略的问题终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人们不断地以梁启超的目光审视中国并不是多此一举。
谭人凤:《石叟牌词》,转引自解玺璋:《梁启超传·上》,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第47页。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11》,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 18页。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5》,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0页,第9页。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9》,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2页,第320页,第310页。
梁启超:《新大陆游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3页,第72页,第51页,第53页,第82页,第140页,第154-157页,第150页,第170页。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27》,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39页。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专集4》,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31页。
参考文献:
[1] 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 [美]约瑟夫·阿·勒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M].刘伟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3] 陈鹏鸣.梁启超学术思想评传[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4] 黄克武.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5] 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北京:中华书局,2000.
作 者:郭昱洁,首都师范大学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