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语文课堂要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教学结构模式,以全新的姿态面对教师与学生的期待。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探究与延伸必不可少,只有将课内与课外以及相关知识好地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才能把语文教活教出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探究 延伸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051-01
探究与延伸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探究与延伸是指将在一定的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方法等,正确有效地运用到另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去。具体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联系分析学生的语文水平,围绕文本进行有效可行的探究与延伸,在教学工作中起到明确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文本的深化感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空间。现就在语文教学中对课堂知识探究与延伸的课例片段做一些简要分析。
1 月亮代表我的心—— 说尽苏轼心中的月亮
1.1 除了《赤壁赋》中的“水月”意象,苏轼还在他许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意象,仅以“月”为例,有哪些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然后教师做总结分析:(1)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永遇乐》)(2)夜闲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虞姜人》)(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4)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7)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1.2 课文中都有哪些月亮?(要求学生圈画在原文上)与前面同学们搜集的有什么异同之处?(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拨:现实中的“水月”—— 柔和之美—— 欣赏风月(实);历史中的“水月”—— 苍凉之意—— 凭吊古人(虚);哲理中的“水月”—— 人生须臾—— 体悟人生(虚)。
2 不可沽名学霸王—— 是是非非说尽人间项羽
对项羽的评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学习了《鸿门宴》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可做以下总结性的探究与延伸。
2.1 刘邦论项羽的成败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2 太史公对项羽的评价
太史公日: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蒙裔邪?何兴亡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信,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2.3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教师在学生讨论及探究与延伸的基础上做以下总结:
(1)勇而少谋。(当听到刘邦“欲王关中”,即怒不可遏,必“击破沛公军”,当听到刘邦一席虚假言辞之后,怒火即消,而说出告密人姓名。)
(2)沽名轻敌。(拒范增之谏,信刘邦之谎,纳项伯之言,刚愎自用,项羽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里,从宴会上的排座次,到改变进攻刘邦的决定;从对范增在席间想杀死刘邦的企图不表态,到沛公逃席安然受璧,均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3)自矜功伐。(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所以决定进攻。而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待他处理,便轻信刘邦的屈从、臣服,便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最终遭致失败。)
正是项羽的这些弱点性格特征,揭示了项羽这一悲剧形象的实质。正是从这一点上,我们才说鸿门宴的斗争虽然是刘、项斗争的开始,却已经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
3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说尽心中无限愁
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句以春水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这一形象化的设喻,使之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教师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写愁的诗句,最后教师可以做出总结性的探究与延伸:
(1)运用夸张的手法,把“愁”写得深重幽长。李白在《秋浦歌》中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此名单看“白发三千丈”真叫人无法理解,说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固然而长,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突出了内心深重幽长的愁绪,并将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渲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2)运用移就的手法,把“愁”写得无比凝重。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道:“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用“舟轻”载不动自己的愁苦来表现愁之多,之深重,使抽象的“愁”变成了有重量的东西了。
(3)运用衬托的手法,把“愁”字写得苦闷难吐。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屋楼。爱上屋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词中采用衬托的手法来抒情,通过回顾少年的不知愁苦,反衬如今饱尝愁苦而又愁苦难吐的心情,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词人用衬托手法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
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魅力无穷的叠词艺术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受到人们的赏识。十四个叠字,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梁绍王称“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这七组叠词在内容上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在声律上铿锵有韵,有节奏感。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教师讲解时的拓展与延伸: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