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
摘 要:卓越课堂,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语文课堂的卓越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生活化教学是实现语文课堂卓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以生为本;生活化教学;卓越课堂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语文和教师厌教语文。2012年7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提出了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那么,究竟怎样来构建卓越的语文课堂呢?
笔者从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生活化教学是构建语文卓越课堂的有效途径,其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一、树立语文即生活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要构建生活化教学的语文卓越课堂,首先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与学生观,树立语文即生活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语文,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事半功倍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打造卓越的语文课堂。
二、在生活化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构建语文卓越课堂
把语文由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更新语文,又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扮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
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语文与生活的处理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抓住课文与生活的接触点,用开放的视角,把触角伸向主体和主体外的大千世界,向我们的全部生活开放,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与升华。
如,八年级上册课文《爱莲说》的安排与季节有些接近,我们可以把它调整在9月初,让学生先观察身边的荷塘美景,使文本与生活真切地联系一起,使学生、生活与文本零距离的对话,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自觉地在生活中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用文本表现生活,根据自己观察体会到的荷花之美改编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
2.语文教学形式生活化
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支持者。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用生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反映生活的语言与语文。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是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时,我们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如,教学《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时,让学生表演文本,揣摩体会唐雎、秦王以及安陵君的表情、语言、动作、心理,当学生把文中的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之时,学生的情感已得到了升华,心灵自然得到了净化。
三、回归生活,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使语文课堂真正卓越
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语文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发现语文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语文,生活真有趣,语文真有趣。”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类似的经历,从而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友情与金钱的关系,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了语文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注重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并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
总之,卓越课堂是每个教师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只有真正实现了卓越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语文,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所以在实践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每个教育者要本着务实的教风,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就能体验到卓越课堂带给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G].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2.
[2]程晋国.李进川.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创新[G].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06.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张孝纯.“大语文教育”刍议.中国盲文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 重庆市渝北区王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