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预习的思考

2013-04-29 20:18齐晓云
新课程·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预习方法新课改初中语文

齐晓云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预习环节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预习可分为大预习、中预习和小预习三种。教师通过预习指导,通过“读、查、写、议、评”五个环节,使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培养预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预习形式;预习方法

当前,新课程改革从杜朗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己经在教育界形成共识,在各地的实践中创造了的教育奇迹,如,昌乐二中“271模式”、山西省太谷一中高效课堂经验等,也带来了新课程改革的旋风。在研究这些新课改学校时,都会发现一个同样的现象——所有学校都特别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都特别重视预习环节的指导,通过有效的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实现课堂的高效、高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切事务的成败全取决于准备充分与否,正如备耕、备战程度直接决定着耕作、战争的成败。叶圣陶先生强调“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同样,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与否,同样决定于预习质量的高低。通过语文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健全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新型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预习、展示、反馈)中,预习是基础和条件,是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预习环节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下面来谈一谈对语文预习的认识和指导学生预习实践的经验。

一、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未来人才的竞争,实质是人的学习能力的竞争,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传统的师讲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新课改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尝试。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导学案中的预习案,以任务驱动型的方式出现,学生完成预习案才能使交流言之有物,合作探索有所凭借,同时也为学生展示奠定基础。(2)预习是促使学生开展阅读实践、培养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的最好方式。台湾李家同教授说:“基础得靠阅读来奠定,大量阅读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基础根基若没有打牢,更会往上延伸到高等教育,甚至危及整体社会和国家的竞争力。”初中学生由于客观原因,无法专门培养阅读习惯,阅读面窄,能力不强,如果不通过预习来指导阅读,不但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会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竞争力。

二、预习的三种形式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按预习范围、时间长短等,把预习分为大、中、小三种。

1.大预习

在寒暑假期间,鼓励学生对全册内容预习,了解大意,学习文学常识和字词。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查找相关的读物和资料,开展进一步的预习。

2.中预习

即单元预习或全章预习,一般安排在单元教学之前。通过对全单元课本预习,建立单元知识系统,初步理清各类课文、综合实践活动和补充资料等知识脉络,感知文体和主题差异,形成初步的比较学习。

3.小预习

即课前预习,一般分散安排在课前,通过熟读课文和相关资料,从字词、文学常识、文章主旨等方面系统学习,填写导学预习案,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三种预习形式,只要安排得当,督促检查到位,基本上就能够从宏观到微观、由粗到细地解决好语文学习中的大部分问题,为合作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预习的方法

一般来说,预习的方法主要是“五字诀”,即“读、查、写、议、评”。

1.读

课文是主要的阅读材料,在教学中要求“三读”课文,一读识生字扫障碍,二读留概貌明大意,三读做批注找疑问。在批注时,圈、点、勾、画、批,指导学生根据个人习惯固定使用符号,做重点、难点词语、句段的标记,学习做眉批、旁批和夹注,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便于教师检查指导。

2.查

指导学生利用各种媒体,检查阅读相关课文的知识点,如,文学常识和文章赏析等。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七下第二单元时,一名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发现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被誉为“红杏尚书”和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时称“弄影郎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展示时绘声绘色地讲解一番,使学生感受到了发现的乐趣。

3.写

在预习过程中,坚持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写预习笔记和填写预习案。预习笔记整理字词、文学常识和主旨等,预习案主要探讨疑难和概括要点,鼓励学生对问题初学提炼答案。利用双色笔、多色笔,对内容分门别类,以便加深记忆。

4.议

针对在独立中未解决的问题,在学习组内或组间交流和研讨,互相启发和补充,互通有无,共同提高。这一环节既是预习过程的小结,也是展示预演,一举两得。

5.评

学生间的评议、教师的评价,是新型课堂的催化剂。在预习中,教师要设计出一套预习评价办法,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以表扬落实、鼓励创新为主,从细节上指导预习方法,使学生逐渐完善提升预习质量。

总之,预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复杂过程,需要教师的系统指导和学生的良性互动,长期坚持才能逐步优化方法,提升能力。以上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预习指导实践,只是一个起步,相信在今后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预习指导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与文献:

[1]张海晨,李炳.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0.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05.

[3]李家同.大量阅读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08.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预习方法新课改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预习
抓好小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探索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开展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