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迈向深入,导学案——这一新兴事物的使用也日趋普及。毋庸置疑,导学案对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知识内容,克服学习中的盲目和片面,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确实有着巨大的帮助。如语文,其对新课学习的作用尤为明显。然而新事物走向成熟完善必然有一个需不断改进的过程,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亦是如此。
一、 导学案设计与使用之现状
导学案设计与使用在实际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新瓶装旧酒”。
教师在导学案的“课前预习”及“课堂教学”环节中按照其教学需要(而非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了详尽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刻板地执行着导学案上设计的内容,按部就班,条分缕析,与传统的教师掌控课堂的教学模式毫无区别,完全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这个由教师设计的封闭学案、由教师主导的封闭课堂组成的新的封闭系统中,成了新型学习方式下的新机械学习者,学习兴趣和热情再次受到抑制和影响。
二、导学案中质疑环节的设计及其优势
(一)导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加入质疑环节的设计。
因此我们不妨在导学案的预习部分加入学生自主质疑的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思维时间与空间,摆脱桎梏,自由驰骋,让学习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优势一,激发学习兴趣。质疑环节的存在,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带着思考与文本、与作者对话,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会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而学习中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同时学生对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非常希望能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解决。教师如能把握好这一时机,将教材需要与学生质疑相结合,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多种方式释疑并适时组织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主动质疑的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就感。
优势二,促使课堂高效。导学案中预习质疑环节的设计,使教师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维的障碍,从而抓住重点、难点,重新确定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样更具有针对性,新颖性,也更能吸引学生。同时课堂的教学是学生课前所学所思的延伸。此时的学生已不是对课堂内容无所知,完全陌生的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建构基础,充满学习的欲望;此时的课堂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达到学习的更高层次。作为教师也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
(二)导学案中“课后总结反思”部分加入质疑环节的设计。
如果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那么在预习课文时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导学案的“课后总结反思”部分开放性地设计“自主质疑”环节,做到有疑必问,无疑总结反思。这既是对“自主质疑”型预习性作业作有机补充,也是对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质疑意识及学习热情的保护。质疑是教学的开始,质疑是教学的主线,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应当是用所传授的知识完全消灭疑问,而应当是在初步解决已有疑问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新疑问。
优势一,提高自学能力。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对于预习中的质疑,课堂上未能解决或未能彻底解决,甚或是课堂上又生成了新疑问,他们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及时从课后反思质疑中获知,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他们不断研究文本,研读课外书,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获取新信息,自主释疑。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指引他们继续探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优势二,增强创新意识。“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一门艺术。”可见,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教育是传授知识的方式”这一认识层面,而是把教育看作是人类文明再创新发展和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彰显教育本来面目。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可见,学生质疑意识的养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关系被紧紧束缚在师道尊严不容触犯的关系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学生则沦为教材的附庸,模仿与服从成为学生遵守本分的象征。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又将培养和造就怎样的国之栋梁?更不要说创新人才的培养了。课后质疑环节的设立旨在打破这种所谓权威的统治,鼓励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对教师的讲解、对已有结论质疑,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不唯师”“不唯书”“不尽信书”,我们的教育才会迅猛发展,更好地推动现代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质疑方法的指导,提升质疑能力
当然,呵护学生勇于质疑的积极性并不等于不重视问题的质量。刚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许比较简单、浅显,教师可以把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提得不好。对于相似的问题,让学生加以比较,哪一种表述方式更好,从而找到质疑的方法 或者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入手,深入地指导质疑方法。如从课题的含义、作用(因为课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灵魂),从重点、难点语段的理解,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从看似矛盾之处(这往往是作者匠心独具之所在),从情节发展、结构安排等等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们先让学生勤于质疑,再引导其善于质疑,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功夫定不负有心人,学生的质疑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就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大疑则大进。”导学案中质疑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更好的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主动获取和掌握新知识,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无论是课前预习质疑,还是课后反思质疑均应成为导学案中的常规作业,并把它管理好,这项工作是有积极意义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