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九年级学生背诵经典散文例谈

2013-04-29 00:44王艳梅
考试周刊 2013年69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王艳梅

摘 要: 每篇文章都有作者写作的思路,每篇文章都能找到它的脉络层次。抓住它的关键性词句,找到它的主旨句,理清文脉,加深理解,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将有助于快速记忆,达到快速背诵课文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快速记忆 课文背诵 背诵策略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中两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几百年来传诵不衰,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独有的艺术魅力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更是中学生语文积累的必诵之篇。部分初学者不得背诵要领,往往费时费力而效果不佳。这里简单谈谈有关这两篇文章的背诵要领。

每篇文章都有写作思路,因此,每篇文章都能找到它的脉络层次。抓住它的关键性词句,理清文脉,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将有助于快速记忆。《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都有很清楚的文脉。下面就这两篇文章做简要分析。

公元1045年(庆历五年),北宋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因倡议政治改革而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冠以“朋党专权”等莫须有罪名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县)。同一年,欧阳修上书为范辨诬也遭奸佞打击,由河北转运按察使降为滁州太守。《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治滁年余写下的动人篇章。1406年,范仲淹应被贬岳州的滕子京之邀,参照《洞庭晚秋图》,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岳阳楼记》。两位都出身贫寒,自幼丧父,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和庆历新政中又都引为同志,其作品《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堪称北宋写景散文的双璧。鉴赏《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二文,竞相辉映:一边是秀丽的琅琊风光,水彩画似的,山美情溢;一边是雄浑的洞庭波色,油画似的,水美气壮。

《岳阳楼记》作者以“记”为名,不记岳阳楼的景色,却借题发挥谈了个人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滕子京。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先以叙事带出写景,又以景生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最后由情入议,点明全文主旨。文章环环相扣,层层蓄势,骈散结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

其具体思路为:开头叙述滕子京虽“谪守巴陵郡”,但是“越明年”,却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为下文埋下伏笔。这一段看似无味,而绝非闲笔。

第二自然段即以“予观夫巴陵胜状”引起,紧扣题目中的“记”,简要描绘了岳阳楼周围的“大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空间角度去写,“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时间角度描绘。原以为作者要大写、特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不想却用“前人之述备矣”止住写景。“然则”一词使文章由景转入写一般“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文章三、四两段紧承上文,写了“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第三段先写“悲景悲情”。“若夫”一语开始,竭尽全力铺陈渲染“悲”的气氛。淫雨、阴风、浊浪一片阴晦。此种天气“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洞庭湖上“商旅不行,樯倾楫摧”,由物及人,又从视觉写到听觉,“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此情此景,又怎会不令“去国怀乡”之人顿生悲伤之情呢?由“悲景”自然引出“迁客骚人”的“悲情”,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第四段开始的“若”与上文“若夫”遥相呼应。用“景明”、“一碧万顷”的湖水、自由飞翔的沙鸥、闲适游弋的锦鳞、郁郁青青的芷和兰,勾勒出明快、祥和的画卷。至此作者并未尽兴,又从阳光明媚的白天转移到星汉灿烂的夜晚。以“而或”一词相连,“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此时此刻,“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也在情理之中。这两段写景一明一暗,写情一悲一喜,情景交融,为下文的议论奠定了基础。

第五段开始写“古仁人之心”与上文“迁客骚人”之情相互对比,指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后探讨其原因“先天下之忧而憂,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后以此表明自己的心志并劝慰友人,卒章显志。由此可见,前文叙事、写景、抒情皆为此议论。只要抓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关键性的语句,就有助于快速记忆。

《醉翁亭记》一文将写景和抒情自然结合。文章先写亭的远景,从亭之所在琅琊山落笔,“蔚然深秀”是其外观,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风姿,使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接着写亭的近景,用“翼然”使亭产生凌空欲飞之意。然后解释亭名的由来直抒胸臆,道出“醉翁之意不在酒”,为全文奠定了抒情基调。

第二段写亭子四周的景色。又从两个方面展开:先写朝暮之景,再绘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也”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乐。

第三段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还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画从侧面显示了“政通人和”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第四段归结全文主旨。先以宴罢归去结住叙事,忽然又从禽鸟之乐翻出两个“不知”,道出作者心曲,结尾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达出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贯彻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只要抓住“与民同乐”这四个字,就抓住了文章的关键,就能比较轻松地背诵了。

很多课文,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主旨句,如果能够以此理清文章脉络,加强理解,就能很容易地把握作者的思路,达到快速背诵课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语文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次印刷.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
探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探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策略之我见
入“虚境” 悟“真情”
班主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管理探究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