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语落实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013-04-29 00:44曾国徽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7期
关键词:课标语文课程新课标

曾国徽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今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开始施行。相对于实验版,虽然改动幅度不大,但仍然有一些实质性的突破,因而引起了语文界的广泛关注。我认为在关注修订版语文课标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该课标落实的现状,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将其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其纲领性的作用。

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我觉得在实际教学中,这个课标几乎变成了一纸空文,并没有落到实处。这种现状引起了我深深的忧虑。

一、初语课标落实的问题

下面就当前语文课标第四学段(7~9年级,即初中阶段)中有要求而没有得到落实的情况逐一列举明示。

(一)识字与写字

1.课标要求

第2点,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的、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第3点,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第4点,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落实情况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基本上没有老师进行写字教学,因为教师抽不出时间。至于书法课,差不多是名存实亡,很多学校课程表上有书法课,但实际上并没有进行书法教学,有的学校干脆将它安排为其他课。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学生连“正楷”、“行楷”的概念都不清楚,让他们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又从何谈起?至于学生的写字姿势,可谓“千姿百态”;他们的书写速度倒是不慢,但写出来的字就不知是什么体了。

(二)阅读

1.课标要求

第2点,养成默读习惯,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第12点,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2.落实情况

从第2点来看,教师在教学中一般只是告诉学生什么是“略读和浏览”及其与“精读”的区别,但很少有老师系统地进行“精读”与“略读和浏览”的指导训练。至于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阅读速度,不要说对于初中学生,就是教师本人也难做到,因此,教师很少想到要落实这个教学要求。

从第12点来看,阅读方面,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很难有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至于要达到26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对现在的学生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教师根本没办法落实要求。

背诵方面,古诗的背诵目标基本能实现,但文言文的背诵目标基本不能实现。这是由于考试有古诗默写,没有文言文默写。于是,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默写古诗,对于文言文只要求学生去背诵注释和翻译。因此,很多经典的文言文,比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除了其中名句,整篇课文一般来说学生是背不出来的。

(三)写作

1.课标要求

第4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第5点,写叙述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

第6点,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第7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第8点,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种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2.落实情况

关于标点符号的使用,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教师基本不讲,学生基本随意用,这种现象在作文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于作文的体裁,由于中考不限文体,所以教师基本上只让学生写记叙文,很少指导学生写说明文和议论文。

关于作文的形式,如课标里提到的缩写、扩写和改写,由于中考与期末考试基本上没有出现这样的形式,因此,实际教学中也很少有教师进行这方面的指导。

关于作文的修改和讲评,大多数情况都是教师直接打个分数,写几句简单的套话评语。至于课标里提到的学生互评互改的形式,在教学常态中很难看到。

关于练笔不少于1万字的要求,如果把它折算成20篇习作的话,再加上作文那就是每学期最少是17篇,这个数字相当于要求每个星期写一篇500字的作文,这在实际教学当中是很少有人做到的。

(四)口语交际

1.课标要求

第3点,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第4点,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5点,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2.落实情况

现在的学生,说话不自信,没有条理,抓不住要点,没有感染力等问题一大堆。因为口语交际在考试中不重要,甚至基本不考,教师很少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五)综合性学习

1.课标要求

第1点: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第2点: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3点:关心学校、本地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片、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2.落实情况

在现实教学中,不要说学生自主组织有关活动,就是教师组织的有关综合性学习活动也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有,很多情况下也是流于形式,很难起实质性的作用。因为留给老师和学生开展相关活动的时间也是极少的。没有教师常态化的参与和引导,没有常态化的制度要求和环境氛围,而要学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自主选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自主调查访问并且展示成果,简直是天方夜谭。

二、初语课标落实存在问题的原因

初中语文课标落实的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是祸根

我们常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实际上,考试的分数不只是学生的命根,也是所有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命根,更是家长的命根。

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学校领导不会在乎教师对新课标了解有多深,却会在乎教师所教学生的分数有多高;不会在乎教师的教学艺术,却会在乎教学成绩。教师可以不知道新课标的具体内容,却必须知道中考的详细情况;可以不知道新课标的细则要求,却必须知道中考的答题方法。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家长们期望孩子的考分高;期望孩子考入重点高中重点班级。

在这种大环境下,学校教学的常态都是紧紧围绕考试来进行的。不管国家有关部门发过多少文件,开过多少会议,提出多少要求,只要考试的指挥棒还在,新课标就只能活跃在公开课中,在研讨会上,在总结里面。

(二)教师自身认识的不足

首先,绝大部分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缺乏敬畏之心。课程标准能否得到落实,关键在于教师。然而,作为一线的绝大部分语文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语文课程标准之于语文教学,就如同宪法之于法律实施。所以很多语文教师对于新课标能否落实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以为把考试成绩提高就万事大吉了。

其次,绝大部分语文教师缺乏研究精神。其实,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只要教师本身肯用心钻研,坚持不懈,还是可以在应试教育与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之间实现平衡的。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前辈大家,余映潮、李镇西等后起之秀,都是语文教师出身,他们不仅教学成绩突出,而且对于语文课程标准(以前的语文教学大纲)的研究是深入的,落实是彻底的。

(三)语文课程标准欠完美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肯定是经过很多专家论证过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它就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修订过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我认为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有些目标的制定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有的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比如关于写字教学的第2点和第3点,要求学生熟练地书写正楷,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这是目前许多教师也做不到的,又怎么要求他们教学生做到?

有的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关于阅读教学的第2点,要求学生达到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在实际教学当中,绝大部分学生看完一篇500字的文章至少需要3~4分钟。

有的没有充分考虑不好落实的实际情况。比如关于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目标,这目标怎么去检测?不能较好地检测又怎么去落实?

其二,有些目标的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不好把握。

如何评价新课标的落实,课程标准里面有专门的“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但这些建议有的不太好把握。

首先来看“实施建议”。比如,关于识字教学,“实施建议”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但这个建议怎么把握呢?学生完全掌握这些字已不容易了,可是我们教材中出现的字远远超出了这个目标,考试时有很多字是超出这个范围的,这使教师和学生未能关注这3500个常用字而把重点放在课文后“读一读,写一写”里面的字,这样反而影响常用汉字的落实。又如,关于写作教学。“实施建议”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这又怎么去实施呢?因为考试中的作文命题形式比较单一,平时的作文教学,是要关照考试的,考试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怎么让学生去选择写作空间,去自主表达和自由表达。

再看“评价建议”。比如,在作文“评价建议”中强调,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对于作文的评价,学生最在乎的还是量化的分数评价,老师的作文训练都是以提高考场作文分数为目的,量化的分数评价最简单,最管用,因此,作文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老师的作文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就在常理之中,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就只能是做做样子了。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杏坛梁銶琚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课标语文课程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