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收入经济体的经济驱动模式

2013-04-29 00:44邱伟年邢红磊
中国集体经济 2013年7期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发展模式产业链

邱伟年 邢红磊

摘要:本文分析了支撑高收入经济体的四种经济驱动模式:资源驱动型模式、区域服务中心驱动模式、全球产业价值链竞争力驱动模式及美国超级大国模式,简述了形成高收入背后的全球产业价值链竞争理论及其理论和各种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发展模式;全球价值链;产业链

在十八大提出”收入倍增计划”的背景下,探索高收入经济体发展的驱动因素对推动国内产业调整有积极意义。

一、自然资源开发驱动型模式

根据IMF发布的《2011年世界经济体购买力平价GDP》排名,人均GDP(PPP)排前十的国家依序是卡塔尔、卢森堡、新加坡、挪威、文莱、香港、美国、瑞士、荷兰。除美国外,其他经济体在总量和人口上规模都较小。按资源优势经济体可分为四类:第一类,自然资源;第二类,全球化的经济服务中心;第三类,拥有全球产业链竞争力的经济体;第四类,超级大国。

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挪威、文莱都拥有丰富的石油或天然气资源,自然资源是支撑四国经济的主要动力。由于石油关系全球经济命脉,产油国在全球经济体中具有特殊地位,这种资源驱动模式对于拥有丰富石油或矿产资源的人口小国或地区值得借鉴,如蒙古可以利用矿产开发推动经济发展;而俄罗斯虽然也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其大国地位决定它不能完全依赖石油,而只能利用石油资源,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资源在资源型国家或城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也促使资源型国家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迪拜从石油经济转型为贸易经济。

二、区域服务中心驱动模式

新加坡、香港、卢森堡、瑞士都是服务全球经济的区域服务中心,其共同特征为都是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都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并且对教育、科研的投入都很大,形成了全球领先的世界竞争力。IMD发布的2012年《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中香港排名第一,瑞士第三,新加坡第四。

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入口,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港口中心城市,工业、贸易、服务业发达。香港地处珠江入海口,是南中国门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贸易、服务业发达。卢森堡与比利时、法国、德国交界,是欧洲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以上三个经济体都城市经济体,通过在经济、文化方面直接采用欧美的制度和标准,将自身打造成为服务全球经济的服务型经济体,成为经济大国的区域代理,变身成区域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形成独特的全球竞争力。这种发展模式不适合地理(或人口)大国,但却是拥有良好地理位置(或经济地位)的小国(或城市)学习的标榜。

瑞士是世界著名的中立国,特殊的国际地位吸引了许多国际性组织将其总部设在瑞士,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和展览中心。另外,瑞士银行坚持为储户永久保密的原则,吸引了全球富豪委托开展私人财富管理服务,也让瑞士银行成为全球金融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推动了瑞士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主要城市苏黎世成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瑞士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和工业都很发达,机械钟表更是享誉全球。

瑞士在全球政治、经济、金融方面的特殊地位是其他经济体难以拥有的,这种整体模式不具有可复制性。但瑞士旅游服务业与古老的工业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却是学习的典范。我国旅游业及产品同质化严重,值得反思。

三、全球产业价值链驱动模式

荷兰是西方十大经济体之一,自然资源相对贫乏,但海运和内河航运发达,依靠强大的航运业,建立起了原料和销售市场都主要依靠国外的强大工农业体系。例如,鹿特丹是欧洲最大的炼油中心,荷兰是世界主要造船国家之一,还是仅次于丹麦、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国。近20年来,荷兰在微电子、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都有所见长。

荷兰基于长期从事全球航运的经历,积累了对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全球商品流向等全球商品信息,能高度感知全球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利用此优势,荷兰将境内企业打造成为具有全球资源、市场及品牌的全球产业链竞争力的跨国企业。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壳牌集团、ING集团、欧洲宇航防务集团、联合利华等13家具有全球产业竞争力的公司代表了荷兰以全球产业价值链竞争力支撑高收入的驱动力所在。对比我国,世界500强多数企业只具有国内竞争优势;另外,国内众多产业处于OEM、ODM阶段,高度依赖国际资源、国际市场和跨国组织。这种经营上的巨大差异,是国内企业发展过程需要反思的。

四、美国超级大国驱动模式

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综合大国,这种超级包括:金融大国、科技强国、经济大国、产业大国、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等。美国在多方面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美国具有并维持其独特的全球领先优势来自两方面的因素:其一,二战后确立的超级大国地位,使其掌握了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的领导权,从而建立起由美国主导制定的一系列全球规则,涉及政治、金融、贸易诸多领域;其二,在强大经济实力支持下,美国的科研能力一直领先全球,涉及从基础学科到产品开发的各个技术领域,还包括管理领域的创新,如全球价值链、IPD等。

美国超级大国驱动也有其薄弱点。首先,多极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将改变美国主导的全球游戏格局,美国的影响力在逐步萎缩;其次,美国在科技方面的领先优势正在缩小,全球产业价值链差异化分工的格局正受到各种挑战;最后,去工业化后使产业空心化,回归制造业对投资和就业的吸引力都不大。

五、驱动模式背后的全球价值链竞争理论

高收入驱动模式的形成其背后一定有其共同的特点,除了第一类资源驱动型的经济体是地球给予的特殊眷顾,其他经济体形成的背后都有价值链理论实践的影子。1985年,Porter提出了公司价值链在公司竞争的重要性,同期Kogut提出了国家或地区在原料、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对企业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后来,以Gereffi为首的学者提出了全球商品链(GCC, Global Commodity Chain)的分析框架,商品的生产过程进入全球分工协作阶段,形成了以大量跨国企业为中心,以世界各地各种企业、机构为生产网络的全球商品链,后用全球价值链(GVC,Global Value Chain)代替。Freenstra提出“全球贸易一体化”和“生产的垂直分离”的概念,此理念推动了发达国家跨国组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产业转移。2006年,吴金明、邵昶提出基于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产业链概念。

产业链竞争力内在规律也在这一概念中得到体现,即产业竞争力是基于价值链为主导和条件,运用企业链的载体,通过企业链在空间链(市场)、技术链(产品)的分布来实现对供需链和空间链的市场满足,最终在价值链上实现价值创造,形成整体的产业链竞争力的产业链价值空间的大小、结构及相对竞争力,表现就是产业链竞争中核心载体企业在经营管理能力、产品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所构建的价值增值。而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就需要构建起供需链、空间链、企业链的全球竞争力水平,构建起独特的全球产业价值链。

跨国公司正是通过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全球产业结构再造,引导全球化产业价值链再分工,使发达国家占据产业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形成了优良的产业结构;而承接低端分工的国家从此开启了全球价值链低附加值的产业发展道路。本文中除了第一类资源驱动型的高收入模式外,其他经济体都与欧美主要经济体都具有相似的经济运行模式,只是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竞争中形成了差异化优势,如第二类的新加坡、香港、卢森堡、瑞士都利用在全球价值链空间链上的独特优势,构建起服务全球经济的区域服务中心;第三类以荷兰为代表的欧美主要经济体在技术(产品)链、企业(经营管理)链上有其相对竞争优势;第四类超级大国——美国,不仅仅具有无人能及的产业价值链,并且有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球游戏规则为其服务。而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发展中是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最终形成以全球价值链低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发现全球产业价值链竞争的几点规律。

第一,价值链在组织层面的发展,形成掌握全球产业话语权的跨国组织、联盟及共生网络。

第二,价值链在技术产品的创新推动产业的延伸和升级,具体表现在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对全球市场的改变,如苹果手机的推出推动了手机智能化改革并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第三,价值链对全球市场的整合引发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转移产业低附加值环节,形成了发达国家以金融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被动发展的局面,其承接的低端产业具有资源消耗大、环境破坏严重、劳动力产出低等特点。

因此,构建全球产业价值链竞争力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根本和最终目的。

六、结论

在这十大高收入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动力中,第一类是资源驱动形成的高收入模式,具有不可模仿和难以复制的特点。

第二类是以新加坡、香港、卢森堡、瑞士为代表的全球产业价值链竞争力驱动形成的高收入模式,也要求拥有绝佳的地理地位(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和经济地位(成为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并不适合规模庞大的经济体学习,但对于拥有优势地位的大中型城市经济体来说却是最佳的学习标杆。

第三类是以荷兰为代表(欧美主要的经济体基本延用这一模式)通过构建起全球产业价值链竞争力而形成的高收入模式。荷兰在产业层面依托航运业发展起来的全球资源、全球生产、全球市场的模式是最值得我国学习和模仿的。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一方面是产品层次低,易引起国际贸易纠纷,走品牌化、全球化路线,提高产品层次是关键;另一方面,贸易顺差过大,使国家外汇储备逐年高涨,易引发国际汇率战。应将巨额的外汇储备转化为全球投资:可投资不可复制的全球资源,可组建全球化生产网络,建立起全球品牌等。

第四类是唯一的美国超级大国驱动模式。美国全方面发展的驱动模式无疑是我国需要学习和努力的方向。一方面,需要学习和利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内在规律弥补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技术(产品)研发、企业经营管理(包括金融与政策)等方面的差距,不断提升各方面能力,构建自身独有的全球产业价值链竞争力。另一方面,不能盲目学习美国的超级大国模式,片面追求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产业。

我国人多地少、劳动力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对国际经济的规则不熟、国内外市场均受跨国公司品牌优势和技术研发领先的双重压力,这些基本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不断优化的产业升级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推动方案。第一,建立起从国家到组织到个人的研发创新激励政策体系,推动参与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竞争力的核心人才资源储备。第二,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同时,推动新型工业逐步替代落后工业,实现现代工业的转型和国内就业扩大的目标。第三,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逐步增加国民收入,逐步实现生产与消费平衡的经济结构。第四,扩大全球投资,逐步实现产业链的全球资源整合和全球市场开发。

参考文献:

[1]Humphrey J, Schmitz H. 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J].Regional Studies, 2002,36(09).

[2]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6(04).

*本文为广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604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猜你喜欢
全球价值链发展模式产业链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策略分析
区域性产业集群、价值链与体育用品之间关系的研究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国际贸易核算方法研究演进、应用与展望探析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