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
摘要:从1996年我国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起,经过10多年的改革历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管制。如何“安全地”取消对存款利率的限制,成为我国下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际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国际经验;金融运行
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掀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而利率市场化是其中关键的一环。由于当时各国经济运行背景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模式的不同,导致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各国之间截然不同的结果,有的国家顺利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如美国,日本以及韩国,而有的国家却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最典型的是拉美国家阿根廷和智利。本文将从对比分析以上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入手,探讨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案例
(一)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实行Q条例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进行严格的管制。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导致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加剧,市场利率水平超过了银行存款利率,为缓解因存款从银行转出引起的银行经营困难,美国银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金融创新,并按市场利率定价,以规避利率管制,开启了利率市场化的闸门。1970年,美国实现商业银行大额可转让存单(CD)利率的市场化,并提高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1973年5月,放开对10万美元以上存款的管制。1978年,对小额存款利率实行市场化。美国按照先大额定期存款,小额定期存款,后储蓄存款的顺序,逐步解除了存款利率的管制,与此同时逐步放开贷款利率。到1986年,Q条例被废止,美国正式实现了全部利率的市场化。
(二)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
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从货币市场开始的。1978年,日本实现国债利率的市场化,并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和票据利率。1979年,日本允许发行市场定价的CD。这样,货币市场上的主要品种均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在存款利率方面,1991年日本实现大额定期存款利率的市场化;1993年,小额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利率先后实现市场化。在贷款利率方面,1991年7月,日本停止利率的窗口指导,贷款利率由在规定利率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小幅利差逐渐转变为在筹资的基准利率之上加1%。到1994年10月,日本实现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三)韩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韩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两阶段才得以完成。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韩国放开大部分贷款利率以及长期存款利率,并放松对银行业的监管,鼓励新银行的设立以增加银行之间的竞争。但由于1989年韩国出现经济恶化,利率大幅上扬,中央银行又恢复了对利率的监管。第二阶段开始于1991年,韩国分四步先后实现了长期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长期存款利率、其他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到1997年,韩国实现所有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四)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
早在1971年2月,阿根廷就开始了部分利率市场化的尝试,但由于大量资金由商业银行流向率先市场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使得该尝试在一年里夭折。1975年,在恶性通货膨胀的压力下,阿根廷第二次启动金融改革,再次推行利率市场化,除了对储蓄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制外,取消了其他所有利率的管制。到1977年,全部利率放开,为时不满2年。但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没有改善阿根廷国内经济形势,反而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最终导致债务危机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阿根廷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初放弃了利率市场化政策。
智利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样是在经济不稳定的状态下展开的。1973年9月至1975年3月,智利放松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允许私人设立金融公司,并提高各种管制利率的上限。1975年4月至1976年6月,智利推行银行私有化,取消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限制。1976年后又逐步放宽对外国资本流动的管制。但此轮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导致外资的过度流入,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1988年,智利中央银行又不得不重新管制,公布指导性利率。于是,此轮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智利宣告失败。
二、利率市场化国际经验总结
对比以上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案例,不难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稳定的经济环境以及配备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基础和大量利率市场化的创新金融工具。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宏观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第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时间过早,金融机构还不健全,市场基础过于薄弱,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条件还未成熟;第三,改革方式过于激进。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
从1978年开始,我国就在不断尝试利率市场化改革,但由于长期的金融控制政策,直到199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自1996年6月取消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制,实现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后,我国先后放开了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国债以及金融债券发行利率。在存贷款利率方面,我国放开了境内外币贷款和大额外币存贷利率、试办人民币长期大额协议存款、逐步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沿着“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13年7月20日,央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下限以及对票据贴现利率的管制,同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全面放开了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管制,却仍然保持对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制不变。
利率管制在多方面会扭曲我国经济:首先,由于名义存款利率较低且实际存款利率在零以下,加上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使得我国居民金融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其次,存贷利率的管制,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正的可观的利差,使得银行利润得到保证,无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第三,信用额度的限制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更倾向于大中型企业,而出现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二)相关启示
虽然利率管制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扭曲,但盲目地取消对利率的管制则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经济金融波动,甚至引发经济危机。自2004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管下限”的利率管制模式。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管制,但并没有放松对存款利率的限制。如何安全地放开对存款利率的管制,成为我国进一步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关键的一环。虽然多年以来我国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是和完全利率市场化需要的条件还有一定的距离。借鉴国际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继续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鼓励银行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促进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盈利增速不断下滑,主要是由于利差进一步收窄所致。由于我国银行业利润主要来自存贷款利差,对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依赖程度过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足30%。为了减小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中利率收窄给银行业造成的冲击,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新的经营策略和经营方式来扩大中间业务领域,加大中间业务的创新,提升中间业务在银行业经营中的占比,降低对传统存贷业务的依赖,降低利率风险对银行业的影响。
第二,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加强金融工具创新,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金融工具种类和数量都还比较匮乏,完全放开对利率的管制的市场基础还没有形成。从国际经验看,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大多数国家都是以货币市场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的。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货币市场基础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产品,增加市场交易主体,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以及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坚实的市场基础。
第三,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中,没有一个国家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成功的美国、韩国和日本,在改革中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经济问题,甚至是经济危机。但是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在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证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由于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成立时间较短,对金融市场监管的经验比较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还不完善。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经验,结合我国市场情况,按市场化要求,不断规范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提供保证。
第四,完全放开对存款利率的管制需要选择最佳的时机。1996年我国开始推行利率市场化至今,已有17年之久,长于国际上许多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国家。宏观经济和金融结构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采取的谨慎态度。虽然此次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的放开使得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但放开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还有待时机进一步成熟。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自主定价权的提高,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以及宏观经济的稳定等都密切关系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银行竞争足够理性,金融市场足够自律有序使得利率管制本身的效用甚微时,将是放开最后管制,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的理想时机。
参考文献:
[1]Tarhan Feyzioglu,Nathan Porter,and Elod Takats.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n China.IMF,WP.
[2]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金融研究,2009(01).
[3]周小川.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J].西部金融,2011(02).
[4]尹继志.从美日经验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运行的影响[J].亚太经济,2011(03).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