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13-04-29 00:44武丽周健傅昭南
中国集体经济 2013年7期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关系

武丽 周健 傅昭南

摘要: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强劲发展与其交通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特点,阐述了交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交通发展;经济增长;关系

一、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亿人。2011年,长三角地区共完成GDP10.1万亿元。长三角地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以约占全国1/50的土地面积、1/9的人口,创造了1/5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全国1/3的进出口总额,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三角地区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1.经济快速增长,对全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近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速均高达11.9%,2011年经济总量已占全国的1/5,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各地方财政收入的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15%,人均GDP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人们生活水平高于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区。

2.民营经济活跃,对外贸易发展强劲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小作坊、小企业发展加快,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小企业的集聚区。2011年,长三角登记注册的企业达192万个,占全国的1/4。长三角民营经济也由分散逐渐走向集中,规模化经营趋势显著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大幅提高,外拓经营显著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品牌意识增强,品牌经济作用凸显。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3.依托沿海沿江和企业集聚优势,对外贸易发展迅猛

2011年,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额占全国的35%,是我国外贸的第一强区域。依托自身产业和港口优势,长三角进口产品主要有金属矿石、原油、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塑料、铁等,主要出口产品有机电产品、服装纺织品、高新技术产品、钢铁、农副产品、家具、鞋、船舶等。

4.城市群特征显著,经济带动作用增强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随着区域内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展,以及城市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分散孤立到形成网络,整体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体系完备,已形成了城市群和产业群。目前,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以上海为经济、贸易、金融中心,沿海、沿江的冶金、石化、电力、机械制造产业带和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群以轻加工为主的产业带。在市场的作用下,特色产业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强,产业的分工协作越来越紧密,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流动日益频繁,成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这个城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逐渐增强。

二、长三角地区交通发展

长三角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长江产业密集城市带的结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交汇、南北居中的区位条件,是我国对内、对外联系的主要节点,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经过长期发展,长三角地区公路、水路、铁路交通发达,路网密布,港口吞吐能力增强。

1.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公路、水路、铁路、航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发达。公路方面,已形成较完善的公路网体系,拥有沈海高速、京沪高速、宁杭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和通达城乡的多条干线公路;铁路方面,长三角铁路发达,境内拥有沪宁、沪杭、杭甬、浙赣、宣杭、宁芜等铁路干线,京沪高铁、沪昆高铁的建成开通为长三角地区对内、对外快速联系提供了支撑;水路方面,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的出海口,水陆资源得天独厚,沿海和内河港口设施完善,区域内有内河航道里程3.5万公里,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8.9%,航道等级高,通航能力强;航空方面,目前长三角地区有大小机场近20个,其中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国际航空港之一,对长三角地区与外地经济联系的作用显著。

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级公路占比高。公路方面,长三角地区公路发达,截至2011年年底,长三角地区的公路网密度为131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其中,等级公路占到96%,高于全国12%,高速公路里程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10%,乡镇铺装路面通达率已为100%;铁路方面,截至2011年年底,长三角地区拥有铁路营业里程4590公里,铁路网密度为2.2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

水陆资源丰厚,港口体系发达。长三角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水陆资源,拥有规模以上港口25个,其中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是国家级大港,建有多个油品、矿石码头,为周边地区乃至全国服务。近几年,这两个港口年吞吐量分别位居国家第一和第二位,是我国进出口接卸的重要港口。

2.交通运输

旅客出行次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客运输中各种方式分担比例与全国相近。2011年,长三角地区旅客平均出行次数为31人次,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7%。长三角地区公路、铁路、水路分担的旅客运输比例分别为93.8%、5.3%、0.9%,分别比全国低0.2%、持平、高0.2%。从平均运输距离上看,公路和水运旅客运输平均运距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铁路旅客运输平均运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长三角处于全国南北居中的地理位置有关。

水路运输在货物运输中扮演重要角色,公路运输短途特征明显。2011年长三角地区公路、铁路、水路完成的货物运输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1.9%、3.2%、42.5%。长三角地区公路、铁路、水路货物运输分担比例分别为62.7%、2.9%、34.5%,与全国货物运输分担比例相比分别低12.8%、低10.1%、高22.9%。长三角地区水路资源丰富,境内有长江干线、京杭运河等主要航道,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均为沿海省市,水路运输发达,水路货物运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了全国42.5%的水路货物运输量。2011年,长三角地区公路货物运输的平均运距为103公里,较全国182公里的平均水平低43%,这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公路货物运输更多的为区域内短途货物中转运输。

三、长三角地区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交通运输保障了资源的调入,支撑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快速,企业集聚,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需求大,且长三角地区自身资源少,区域内所需的资源和物资更多的需要外调,货物运输到达量高于发送量。据调查显示,2008年公路、铁路、水路货物运输的区域到达量分别为40482万吨、17193万吨、62384万吨,区域发送量分别为26620万吨、6081万吨、16109万吨,货物运输区域总到达量是发送量的2.5倍,交通运输在保障物资供应、实现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支撑作用。

2.以上海港为龙头的港口体系有效保障了该地区的外贸地位

长三角临江临海,区域内拥有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南京港等众多港口,形成“一心两翼”的港口发展格局,是周边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大宗货物集散地,承担着国内外资源运输的巨大任务。依托邻港、运输成本低的优势,长三角地区经济活跃,经济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发达,外贸企业聚集,有效地支撑了外贸地位。

3.公路、铁路运输为区域内部资源充分流通和港口货物集散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员和物资在区域内部流动频繁,港口货物接卸量大,公路和铁路网发达,为旅客和物资的快速流动提供了强大的保障。2011年,长三角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9.6亿吨,占全国的21%,除港口转运外,其他货物均由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集散。

参考文献:

[1]高靖.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先行——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中国市场,2009(06).

[2]陆锡明.长三角大区域的交通发展新趋势[J].上海商业,2008(03).

[3]张颢瀚.论长三角港口群、区域与交通发展的一体互动[J].南京社会科学,2009(01).

[4]全广明.长三角三省市民营经济发展路径的差异及原因[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03).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关系
论长三角地区的再城镇化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上海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中国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长三角地区雾霾长效治理:建立面向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